劉芹
摘要:《全唐詩》中有關邗溝運河的詩篇,展示了唐朝邗溝的風物地情。其中有邗溝風光名勝、驛路水利、市井煙火,在邗溝而生的復雜情愁。這些豐富了人們對唐朝邗溝的認識。
關鍵詞:《全唐詩》;邗溝;大運河;唐朝;唐詩
春秋末期的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吳王夫差筑邗城,開邗溝,通江、淮。據滕漢洋研究,邗溝亦名渠水、韓江、邗溟溝、中瀆水、山陽瀆、官河、漕渠。[1]有唐一朝,邗溝運河之風物地情何如?當以唐詩的吟誦為佳?!度圃姟肥乔蹇滴跛氖哪辏?705),彭定求、沈三曾等十人奉康熙皇帝敕令編校而成,“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2]李春穎對《全唐詩》中關于運河的詩作進行過統(tǒng)計,有377首,[3]另外陳尚君輯校的《全唐詩補編》[4]中還有8首,相關詩人共143人。通過對《全唐詩》及《全唐詩補編》中關于運河詩作的篩選,可發(fā)現關于邗溝的詩作有163首(包括《全唐詩補編》中的2首),相關詩人有88位(包括《全唐詩補編》中的1位)。《全唐詩》中關于邗溝的詩篇描述了唐朝邗溝風光名勝、驛路水利、市井煙火,還有在邗溝而生的復雜人世情愁。
劉希夷有《江南曲》組詩八首,其中一首寫的是邗溝風光。詩人乘潮順行,清晨于舟中見邗溝,遠望河面一片煙波茫茫:“洄泝經千里,煙波接兩鄉(xiāng)。云明江嶼出,日照海流長。”近看歲末之際浦樹落花,芬芳如故:“此中逢歲晏,浦樹落花芳?!崩钜嫘新糜谮鯗现畷r,亦有類似吟誦:“桃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揚子,天晴共上望鄉(xiāng)樓。”邗溝落花紛飛的美景詮釋了揚州風光。這不禁勾起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從來行旅多鄉(xiāng)愁。“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海潮與春夢,朝夕廣陵江?!比f齊融道出了邗溝春景本來的樣子,美好畫面讓行旅之人閑適又安逸。
花草流水常伴本是自然,邗溝煙柳隨行卻有始終,自隋煬帝時邗溝岸邊便植柳。據《資治通鑒·隋紀四》:“發(fā)淮南民十余萬開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江。渠廣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樹以柳?!盵5]杜牧有詩《隋堤柳》:“夾岸垂楊三百里,只應圖畫最相宜”,看來邗溝與垂柳天生絕配。韋莊《河傳》亦吟:“何處,煙雨。隋堤春暮,柳色蔥蘢。”李中《題柳》:“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泵腻a《柳含煙四首》之一:“隋堤柳,汴河旁。夾岸綠陰千里?!钡鹊取@畎住盁熁ㄈ孪聯P州”一語道破邗溝三月煙柳花草之景值得一游。
邗溝夜景也是絕妙。李紳曾宿揚州見夜景:“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舟依淺岸參差合,橋映晴虹上下連。輕楫過時搖水月,遠燈繁處隔秋煙?!陛p舟帆檣、明月燈光構筑起的畫面亦令人欣喜。
邗溝風光在離別之時則顯得蕭瑟哀婉。姚合《送崔約下第歸揚州》便有“日晚山花當馬落,天陰水鳥傍船飛”。落花伴著日暮有些許凄涼,陰天飛鳥染了悲戚的氛圍。顧非熊在瓜洲見“渡頭風晚葉飛頻”,日暮落葉紛飛,基調悲涼,原因是“君去還吳我入秦”的一地兩別。張祜《汴上送客》:“河流西下雁南飛,楚客相逢淚濕衣。”流水西下的相思之情、大雁南飛的離別之思,都寄情于景中。
邗溝因自然原因淤塞廢棄,改道重修,尚能為人接受,因人為原因毀損以致城市荒蕪,便令人痛心。韋莊對隋末戰(zhàn)亂給邗溝及其所在城市造成影響有過傾訴?!爱斈耆宋醋R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花發(fā)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多?!睉?zhàn)亂之后則是“淮王去后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卑彩分畞y在邗溝歷史中也留有印記。李嘉祐《送皇甫冉往安宜》:“楚地蒹葭連海迥,隋朝楊柳映堤稀。津樓故市無行者,山館空庭閉落暉?!辈坏L景衰敗,街市也一并蕭條沉寂。
詩人們除了關注邗溝風光外,對邗溝沿岸的名勝也有所留意。劉禹錫有《楊柳枝九首》,其六曰:“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枝(一作株)楊(一作殘)柳不勝春。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彼鍩墼谀媳边\河沿岸,自長安至江都(今揚州)設置離宮四十余所。汴水,隋時汴河故道,隋煬帝往江都就經由此水道,沿河筑堤種柳,謂之隋堤。詩中煬帝行宮柳花衰殘,風起飛花如雪,飛入宮墻空不見人。詩人借殘柳寫隋朝亡國之悲,意境凄涼,有世事無常之嘆。
憑吊的古跡還有隋煬帝陵。鮑溶《隋帝陵下》:“白露沾衣隋主宮,云亭月館楚淮東。盤龍樓艦浮冤水,雕錦帆幢使亂風。長夜應憐桀何罪,告成合笑禹無功。傷心近似驪山路,陵樹無根秋草中?!彼鍩哿晡挥诮駬P州市邗江區(qū)槐泗鎮(zhèn)槐二村。煬帝初殯于江都宮流珠堂,后葬于吳公臺下,唐朝平定江南后,以帝禮改葬雷塘現址。清嘉慶十二年(1807),大學士阮元發(fā)現陵墓后,為其重立墓碑,上鐫揚州知府伊秉綬書“隋煬帝陵”隸書。鮑溶面對煬帝陵,頗有為煬帝抱屈之意。運河開挖之初,百姓力役怨聲載道,加之煬帝本人驕奢淫逸、縱欲享樂,至于萬劫不復、國破人亡。后人評論前朝之失,多以煬帝為的,罪過之中便有勞民傷財之運河工程。然而唐朝運河之利確實不可否認,于是為煬帝、運河翻案之人日增,鮑溶即是。
邗溝河道作為隋唐南北運河的一段,對南北水運交通具有重要的意義。邗溝驛路水利設施,唐詩中有相關記錄。作為唐朝溝通南北的水運要道,邗溝頻現于送別、行旅題材詩作當中。
邗溝沿線津渡驛路最是繁忙,旅程起點、終點、途中總會關涉。唐詩中有些津渡水驛之類的記錄只是地點符號,如王建《汴路水驛》“晚泊水邊驛,柳塘初起風”,耿湋《津亭有懷》“津亭一望鄉(xiāng),淮海晚茫?!薄S行﹦t兼有對周圍風景的描寫,旨在借景抒情,多為邗溝沿線一些規(guī)模比較大的津渡。
李紳行旅之中夜宿瓜洲,成詩《宿瓜洲》?!盁熁杷蛲ね恚ㄒ蛔鲿裕?,迴望金陵若動搖。”詩人由金陵渡(即西津渡)至瓜洲渡留宿,回望江面水汽飄搖,好似金陵渡也在搖動一般。詩人立于瓜洲渡口亭中,只見江面潮水洶涌,“沖浦回風翻宿浪,照沙低月斂殘潮?!焙豆?jié)氣之后柳樹凋零,“柳經寒露看蕭索,人改衰容自寂寥?!比艘嗳绱耍S著年歲增長容顏衰老而顯孤寂。如今詩人仕途不暢,唯有這渡口的旅館能給人一絲溫暖,要知道這個季節(jié)的風是一年中最寒涼的,“官冷舊諳唯旅館,歲陰輕薄是涼飆?!?/p>
瓜洲渡是唐代京口(今鎮(zhèn)江)、揚子之間重要津渡,又為隋唐時期邗溝運河入江口,往來客旅不絕,成為客旅文人們的情懷之地。白居易寫過一首閨怨詞《長相思》,至今唱誦不衰。詩人構思新穎奇巧,以緩緩流水起興,“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比齻€“流”字,寫出水道的蜿蜒曲折,釀造低徊纏綿的情韻。同時也道出了唐朝運河相關交通路線,即汴水與泗水匯入淮河后,經邗溝南下至瓜洲,最終流入長江。接下來而有“吳山點點愁”,娓娓述說閨閣悠悠相思之情。情感轉承自然,表達細膩真摯。詞的下闋直抒胸臆,寫下閨閣女子對丈夫的怨恨,“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p>
唐詩中還見揚子津。揚子津,原為江都(今揚州)至京口之間的一處重要津渡。春秋吳王開挖的邗溝由于長江流沙堆積,至晉代其南口淤塞,于是疏浚河道,修筑歐陽埭。隋朝兩度重修邗溝,隋煬帝開通南北運河,在邗溝干道南口設立濟渡,以通長江,名為揚子津。盧仝《揚子津》描寫了當時揚子津水面的壯觀氣勢:“風卷魚龍暗楚關,白波沈卻海門山。鵬騰鰲倒且快性,地坼天開總是閑?!弊嬖伭b旅途中曾泊揚子津,見到雨過初晴夜色下的揚子津,賦詩《泊揚子津》:“林藏初過雨,風退欲歸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礙浦橋。”景中透著點點清冷凄涼,詩人自己亦覺“客衣今日薄,寒氣近來饒”,應是“才入維揚郡,鄉(xiāng)關此路遙”的思鄉(xiāng)之情,令季節(jié)寒氣增添了心頭涼氣吧!廣陵人徐鉉《柳枝辭十二首》之十,傾訴個人離別家鄉(xiāng)十多年,回歸故里“不知光景屬何人”。“一帆歸客千條柳,腸斷東風揚子津”的鄉(xiāng)愁,毫無保留肆意揮灑在揚子津岸。
唐詩對開挖邗溝多有提及,主要關注煬帝開挖運河的功過。秦韜玉“種柳開河為勝游,堤前常使路人愁”顯然是不滿。羅鄴“煬帝開河鬼亦悲,生民不獨力空?!保瑢O光憲“太平天子,等閑游戲,疏河千里”,皆對煬帝開挖運河工程譴責。皮日休“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給煬帝洗冤,只因運河水利帶動的經濟繁華惠及百姓。許棠直接反問“寧獨為揚州”,揣測煬帝心思,應該有“所思千里便”的考量,便忍痛“豈計萬方憂”了。利弊權衡之下作出決斷,似情有可原之意。運河開挖工程本身并無過錯,過錯只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不顧百姓疾苦、煬帝本人過于奢侈,以致家國亡滅,發(fā)人深思。
唐詩也提及邗溝運河的重修。李白《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曰:“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豐功利生人,天地同朽滅。兩橋對雙閣,芳樹有行列。愛此如甘棠,誰云敢攀折。吳關倚此固,天險自茲設。海水落斗門,湖平見沙汭。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悅。楊花滿江來,疑是龍山雪。惜此林下興,愴為山陽別。瞻望清路塵,歸來空寂滅?!崩畎讓R澣開挖瓜洲新河之功大為稱頌,對與族叔舍人李賁(唐許王李素節(jié)的孫子)的分別嘆息傷感。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揚子橋(又名揚子津)是唐代以前長江北岸渡口,“(揚州府)府南二十里,自古為濱江津要,繇此渡江抵京口,渡闊四十里?!盵6]揚子津渡口于“唐時積沙二十五里”,即揚子橋陸地向南擴展延伸了二十五里,與瓜洲相連。自此長江兩岸居民渡江,皆需繞行瓜洲,拉長了潤州(今鎮(zhèn)江)至揚州的水程?!杜f唐書·齊澣傳》記載了這一事實,潤州至一江之隔的揚州,需要迂回六十里水途,行船多受風濤所損。開元二十五年(737),潤州刺史齊澣改移漕路,于京口塘下直通瓜洲,江面水程約二十里。同時齊澣還主持開挖了自瓜洲至揚子橋的伊婁河二十五里,直達揚子橋。這大大縮短了潤、揚之間的水程,便利了兩地人民的出行,更減少了行船風浪威脅。伊婁河,即瓜洲運河,因瓜洲有伊婁山,因以名河?!杜f唐書·齊澣傳》:“自是免漂損之災,歲減腳錢數十萬。又立伊婁埭,官收其課,迄今利濟焉?!盵7]李白詩中“新河”即瓜洲新河,亦稱伊婁河、瓜洲運河,連接原有揚州府內運河,從揚子津南至瓜洲通長江。李白認為齊澣開挖伊婁河的功績與天地同朽,可見此河開挖之意義非常。
運河交通便利,讓運河沿線車馬船只、官商士子絡繹不絕,街市隨之興起,熱鬧繁華。唐代揚州作為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因河而興”,富甲天下,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重要的經濟中心,時人有“揚一益二”之謂。唐代益州(今成都)是鹽、麻、蜀錦的重要集散地,因此繁榮。
《全唐詩》中有關邗溝街市的吟詠,以聲色娛樂業(yè)最為突出。祖詠《送劉高郵棁使入都》滿是離別憂愁之情,入秋時節(jié)更顯傷感,沿途目及風光亦多凄涼,即便是“吳歌喧兩岸”卻添幾分愁,“楚客醉孤舟”。邗溝沿岸歌吹已成為一種市井商業(yè)文化。王建《夜看揚州市》寫夜市下的揚州,最為熱鬧的便是揚州風月歌吹場所:“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p>
《唐六典》卷二十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盵8]唐朝這種“日中為市”的規(guī)定,伴隨商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至唐中期已然不能適應市井要求,于是京都長安、江南揚州等大城市開始出現了夜市。揚州的夜市給王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燈火通明、玉人如云、酒樓高閣、賓客盈門之盛景。安史之亂以來,中原大多地區(qū)因戰(zhàn)亂而蕭條凋敝、百廢待興,國家內憂不絕、外患頻仍,因此王建說“如今不似時平日”,然而揚州依舊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此詩真實地描繪出唐朝揚州的市井繁華,半是嘲諷,為民眾麻木而憂心。戰(zhàn)亂后的揚州元氣未傷,方得夜夜笙歌吹。
杜牧亦有詩“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歌吹竟成揚州標配,明月夜市更添柔情。李益《揚州懷古》有“故國歌鐘地”之吟,看來江南之地君王之所,歌吹自是心向往之,便是改朝易代,江南的歌吹不改其音。這在當時,怕是沒有一定的經濟水平則難以為繼的一個產業(yè),以此可知其時揚州經濟之鼎盛。
揚州市井的煙火氣深深打動張祜。張祜《縱游淮南》:“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笔镩L街上市場相連,月明之夜橋上欣賞妖嬈歌女舞女,真是賞心悅目之事。十里長街是當時揚州城內最繁華的一條大街。《太平廣記》引《唐闕史》記錄:“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盵9]九里三十步街即十里長街,蓋取其約數也。揚州確為養(yǎng)老好地方,張祜感嘆:“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類似的醉心之作還有杜荀鶴的《送蜀客游維揚》?!耙娬f西川景物繁,維揚景物勝西川”,詩作開頭就以西川作比,認為其比揚州稍遜一籌。西川即四川,即“揚一益二”之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扒啻夯鴺渑R水,白日綺羅人上船。夾岸畫樓難惜醉,數橋明月不教眠。”揚州風景優(yōu)美,生活富足,休閑娛樂最是舒適。杜荀鶴超凡脫俗、豪爽灑脫,對友人更是“送君懶問君回日,才子風流正少年?!?/p>
市井歌吹的商業(yè)文化于揚州這座城而言,有人歡喜有人憂,憂者詩作多為勸誡之辭。李涉與友人崔膺相逢揚子渡,飲酒作詩《醉中贈崔膺》,向友人簡述當地歷史,“白浪南分吳塞云,綠楊深入隋宮路。隋家文物今雖改,舞館歌臺基尚在。煬帝陵邊草木深,汴河流水空歸海?!睍r移世易,雖多哀嘆,筆鋒一轉,“古今悠悠人自別,此地繁華終未歇”,所幸動亂之后揚州重獲新生。自隋以來是怎樣的繁華呢?“大道青樓夾翠煙,瓊墀繡帳開明月。與君一言兩相許,外舍形骸中爾女?!痹瓉硎乔鄻秋L月繁華。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難免不受干擾,李涉于是殷殷告誡友人不可沉湎于紙醉金迷的溫柔鄉(xiāng),當以功名為重,“早謀侯印佩腰間,莫遣看花鬢如霰。”
類似的勸誡,趙嘏在其《送沈單作尉江都》一詩(一作許渾詩)中也有。該詩開篇回憶了隋煬帝巡游運河時的富麗場面,“煬帝都城春水邊,笙歌夜上木蘭船。三千宮女自涂地,十萬人家如洞天。焰焰花枝宮色晚,重重云影寺墻連?!鄙菝胰舸?,令人驚嘆。趙嘏送友人至江都(今揚州),此地繁華,享樂人生、消費娛樂之風盛行,風月之所熱鬧非常,他自然不忘提醒友人:“少年作尉須矜慎,莫向樓前墜馬鞭。”
《全唐詩》中有關邗溝的詩作內容較多為送別、行旅類,離別之情、羈旅之愁,或借景抒發(fā)宣泄,或借運河沿岸物象表意。懷古之作則多以物起興,憑吊歷史,感嘆歷史興衰或表現家國情懷。唐人邗溝詩作述說人世情愁,熱烈真摯。
贈別之詩,借景抒情,如姚合的《送陸暢侍御歸揚州》:“山川南北路,風雪別離天。楚色窮冬燒,淮聲獨夜船?!憋L雪嚴冬,離別在即,蕭索寒冷的季節(jié)不見好風光,有的只是孤舟、黑夜、哀聲,離別之愁被渲染得凄清孤冷。如果說秋冬的自然風景容易引發(fā)人離別的愁思,那么春天的離別之愁是否會和緩一些?劉長卿《送馬秀才落第歸江南》:“殷勤斗酒城陰暮,蕩漾孤舟楚水春”,離別之際天氣晦暗,春天舟行水中只顯孤單冷清,與姚合“淮聲獨夜船”的肅殺不相上下?!跋嬷衽f斑思帝子,江蘺初綠怨騷人”,春天本該欣欣向榮,離別近在眼前,愁思擾了春的步伐,何得不怨?加之友人正當落第失意之時,這份離愁更添一層,“憐君此去未得意,陌上愁看淚滿巾。”
贈別之詩,借物抒情,多在楊柳。楊柳作為古人離別的意象,在《詩經》中便已出現,“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沈頌《送人還吳》詩言:“贈言幽徑蘭,別思河堤柳”,亦充分表達楊柳之于別離在詩人心中的意義。鄭谷淮上與友人分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寫季節(jié)之景是實,同時利用楊柳的傳統(tǒng)離別意象,可謂一舉兩得。楊柳春意盎然的景致,令離別之愁稍稍舒緩了許多。皎然《送崔判官還揚子》亦以楊柳入詩,“秋聲滿楊柳,暮色繞郊坰”,楊柳離別不只在春季,秋季亦然。皎然另借流水將離別思念之情傾瀉而出,“煙水搖歸思,山當楚驛青?!?/p>
行旅之詩,羈旅之愁或為思鄉(xiāng)而來,或為個人身世之嘆,多亦借景、借物抒懷。韋應物于大歷四年(769)只身由揚州北上洛陽,行旅途中思念廣陵親朋好友,作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開頭便問“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眼前景色,“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北?、暮鐘,又兼楚雨、滄海,凄風苦雨之中離別思鄉(xiāng)之情愈濃?!帮L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背钏剂钊算俱?。又見“獨鳥下東南”,不禁自問“廣陵何處在?”盧綸《泊揚子江岸》描繪岸邊江景:“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魚驚出浦火,月照渡江人?!蹦荷陆蚨煞至?,江面漁火通明,明月孤照渡江人。羈旅生涯“清鏡催雙鬢,滄波寄一身?!比松绨遵x過隙,世事滄桑,不免凄愴之嘆。
《全唐詩》中以邗溝(包括隋堤、堤柳、隋宮等)為題材的懷古詩篇,多表達詩人的歷史興衰之嘆,以及借古諷今的家國情懷。許渾《汴河亭》首聯說隋煬帝開河之私心,“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鳖h聯、頸聯描寫煬帝出游之壯觀場面,極盡鋪張奢侈之能事,“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尾聯交待煬帝結局,“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泵詷菫闊鬯?,景陽樓為陳后主所建,意在表達四海義師推翻無道之主,煬帝便如陳后主般終至國破身死的境地。無道之主,人人得而誅之,歷史從來如此,朝代更迭自古已然。許渾唏噓歷史興衰,借古喻今:晚唐政治腐敗,統(tǒng)治者生活奢靡,不自警改變,必如前朝之主滅國滅家。
李商隱《隋宮》認為煬帝滅國純屬咎由自取?!白先獙m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焙煤玫拈L安城隋宮鎖閉,將帝家搬至揚州。“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你的無道如讓百姓收集螢火供你放飛玩耍,為一己之欲勞民傷財開挖大運河?!暗叵氯舴觋惡笾鳎M宜重問后庭花?!弊砼P溫柔鄉(xiāng)時大概未曾想過自己很快走上陳后主的道路,當年夢中《玉樹后庭花》之事怕是無臉再向陳后主提了吧?
劉滄經過煬帝的揚州行宮,感慨萬千。“此地曾經翠輦過,浮云流水竟如何?!备≡屏魉詾檗D瞬即逝之物,世事變化無常,當以此為戒。煬帝行宮眼前景象:“香銷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殘柳宮前空露葉,夕陽川上浩煙波?!眲婷鎸M目荒涼,陷入興廢深思之中,“行人遙起廣陵思”,又被 “古渡月明聞棹歌”打斷思緒,回到現實。開放的結尾,意猶未盡。
方壺居士《隋堤詞》對煬帝亡國之詠嘆:“嘗憶江都大業(yè)秋,曾隨鑾蹕戲龍舟。傷心一覺興亡夢,堤柳無情識世愁。”繁華如過眼云煙,一覺夢醒皆煙消云散,剩得運河堤柳無情草木,哪管世人憂愁。
*本文得到江蘇省高?!扒嗨{工程”項目資助。
[1]滕漢洋:《隋唐運河異名辨證》,《史志學刊》,2016年第6期。
[2](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3]李春穎:《唐代運河詩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4]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5](北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6](清)顧祖禹著,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7](后晉)劉昫等編纂:《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8](唐)李林甫等編纂,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9](北宋)李昉等編纂:《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