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第戎被譽為塔尖之城,隨處可見這樣的塔尖。
站在“好人菲利普塔”的頂端,法國第戎老城景致盡收眼底。腳下這座“好人菲利普塔”,外觀方方正正、平平無奇,是老城里最無特色的建筑之一,卻也是最傳奇的建筑之一。據(jù)說,當年的“好人”菲利普公爵為了安全,每天都要到塔頂睡覺,想來只是以訛傳訛。
在勃艮第公國的五百年歷史中,“好人”菲利普堪稱名氣最大的公爵。所謂“好人”,可不是指心地善良,只是就其貴族舉止而言。他的人生軌跡基本與“好人”扯不上關系,反倒熱衷形象工程,使得勃艮第公國耗盡財力與人力。他執(zhí)政時間長達48年,以至于有人揶揄他“唯一缺點就是活得太長”。他也曾介入英法百年戰(zhàn)爭,手下的勃艮第軍隊俘獲圣女貞德,并將之賣給英國。后來,英國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對貞德判以女巫罪和異端罪,并在法國魯昂實施火刑。關于“好人”菲利普將貞德賣了多少錢,一直眾說紛紜,但以其精明,肯定不會做虧本生意。
“好人菲利普塔”所在的勃艮第公爵宮,始建者是“好人”菲利普的爺爺“勇敢者”菲利普,之后由歷任勃艮第公爵陸續(xù)擴建。主宮殿和“好人菲利普塔”,都是“好人”菲利普任期內(nèi)興建,不過如今仍然保留的14~15世紀建筑已然不多。
勃艮第公國覆滅后,公爵宮曾是勃艮第地區(qū)議會所在地,也因此得名“勃艮第公爵及等級制議會宮”。17世紀,凡爾賽宮最重要的建筑師朱爾斯·阿杜安·芒薩爾對公爵宮進行翻修,融入新古典主義風格,也就是如今所見的樣子。它一分為三,由市政廳、第戎美術館和“好人菲利普塔”組成。
公爵宮的建筑群非常完整,主建筑外立面山墻上的雕塑十分精美,徽章兩側有復雜麥穗,還有盾牌與刀斧等元素,大門上方有15世紀的圣母像。院門兩側的建筑外墻各有四根圓柱支撐,陽臺的鐵藝圍欄勾連立柱,三角形山墻上的宗教雕刻精致細膩。主宮殿東翼的美術館創(chuàng)辦于1799年,是法國最大博物館之一,收藏眾多珍品,西翼則是市政廳。
街頭隨處可見的貓頭鷹指引。
佛明索瓦·呂德廣場的踩葡萄人雕像。
第戎吉約姆凱旋門。
街邊隨處可見各種口味的芥末醬。
公爵宮前的自由廣場被譽為法國最美廣場之一,與公爵宮隔廣場相望的弧形建筑同樣出自芒薩爾的設計,如今多半是名品店和咖啡館。自由廣場最初是練兵場,也曾是皇家廣場,如今的“自由廣場”這一名稱,顯然印證了時代變遷。
廣場中央的兩條噴泉道,在夏日陽光下最為耀眼。有人牽狗經(jīng)過時,便讓狗狗淋濕降溫。孩童們紛紛在此嬉戲,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最有趣,在噴泉間跳來跳去,身上難免被打濕,母親在咖啡館的露天座位上笑望,并不在意。
以自由廣場為中心,多條道路由此發(fā)散而去,構成第戎老城的框架。隨便走入任意一條,兩側都是古樸建筑,記載著勃艮第公國的風光。由理查德伯爵于公元9世紀建立的勃艮第公國,最初不過是第戎和周邊小小范圍,可后來卻急劇擴張,成為法國國王的心腹大患。
勃艮第公國通過戰(zhàn)爭與聯(lián)姻,版圖覆蓋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洛林地區(qū)。它也曾試圖擺脫法國控制,建立獨立國家,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更是第三大勢力。但在百年戰(zhàn)爭結束后不久,查理公爵在南錫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勃艮第公國因無男性繼承人而陷入危機。其后,哈布斯堡家族依靠聯(lián)姻控制了勃艮第公國的尼德蘭地區(qū),法國則以宗主國身份收回勃艮第公國本土,勃艮第公國從此消失。
勃艮第公國雖然遠去,可舊時“吉祥物”仍在,并且衍生為第戎最著名的旅行路線——貓頭鷹路線。
距離自由廣場不遠處,便是第戎圣母院。它修建于1230年至1250年間,是勃艮第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圣母院的灰白色墻身看似尋常,但外觀別致,一樓拱門以細柱組合裝飾,二樓與三樓由一根根廊柱裝飾,廊柱上下有各種怪異石像,用于排水。這些排水獸是19世紀的復制品,真品已于中世紀拆除,原因是當年有只排水獸跌落,砸死了一位在教堂舉辦婚禮的商人,第戎市政廳于是決定將之全部拆除。
圣母院頂端的雅克瑪爾鐘是第戎的地標之一,鐘樓建于1382年,鐘則是勃艮第軍隊遠征比利時的戰(zhàn)利品。由四個小人組成的“雅克瑪爾一家”定時敲鐘,雅克馬爾和杰奎琳夫妻每到整點就用錘子敲響大鐘,兩個孩子則會每隔一刻鐘敲響小鐘。
當然,圣母院最知名的是北立面雕刻的小貓頭鷹,據(jù)說是當年建筑工人的頑皮之舉。傳說人們用左手撫摸它許愿可帶來好運,于是小貓頭鷹的堅硬石身就被摸了幾百年,如今已然被摸到面目模糊。也正因此,貓頭鷹成了第戎的吉祥物,走在街頭總可見到貓頭鷹標志,只要做個低頭族,跟著貓頭鷹箭頭向前走,便能走遍老城的重要景點。
相比巴黎圣母院,第戎圣母院的體量小得多,堪稱袖珍版,也是勃艮第地區(qū)最小的哥特式教堂。小小的第戎,可不止這么一個袖珍版。在古城的另一側,是袖珍版的凱旋門。
這座吉約姆凱旋門以11世紀改革家吉約姆之名命名,所在的達西廣場是狹窄緊湊的第戎老城里空間最為舒展的地帶。廣場位于以自由廣場為核心的自由大街盡頭,背靠創(chuàng)建于1880年的達西公園。公園堪稱第戎綠肺,圍繞工程師達西建成的儲水池興建綠地。廣場四周遍布餐廳與咖啡館,也是第戎最好的覓食去處。
第戎是法國最著名的美食城之一,味道濃烈的芥末醬使之有“芥末之都”的聲譽。早在14世紀,勃艮第就開始大力發(fā)展芥末種植,并明文規(guī)定芥末醬的制作方式和質量,要求以“上好芥末子和經(jīng)過認證的醋調(diào)制”制醬。后來配方經(jīng)過改良,將一般的醋換成用未成熟葡萄釀成的醋,更使得芥末醬呈現(xiàn)更多層次的酸味。走在第戎街頭,總可見到一瓶瓶不同風味的芥末醬售賣。
第戎芥末醬的另一個秘訣,則在于勃艮第葡萄酒的使用。勃艮第葡萄酒堪稱葡萄酒世界的王冠,一條酒鄉(xiāng)之路被譽為“勃艮第香榭麗舍大道”,第戎正是這條大道的起點。
此外,法國的兩道經(jīng)典名菜——焗蝸牛與紅酒燉牛肉,也都源自第戎。
相比開闊的達西廣場,當?shù)厝俗钕矚g的佛朗索瓦·呂德廣場又是一個袖珍版廣場。這個周長不過兩百米的小廣場,中央噴水池有一座腳踩葡萄的人像,象征著葡萄酒釀造中極為重要的踩葡萄環(huán)節(jié)。廣場得名于巴黎凱旋門上“馬賽曲”浮雕的創(chuàng)作者佛朗索瓦·呂德。
由自由廣場、達西廣場和佛朗索瓦·呂德廣場串起的第戎老城,不僅遍布各種教堂和市政建筑,也擁有大量私人府邸,如尚貝朗公館、沃居埃公館、米利耶爾府邸和米爾桑府邸等,它們普遍采用勃艮第石料建造,配以木筋墻和琉璃瓦頂,極盡奢華。1784年生于第戎的佛朗索瓦·呂德,年少時每日流連于老城街區(qū),在這些別致建筑中汲取藝術養(yǎng)分和靈感,最終成長為那個年代法國最著名的浪漫主義雕塑家。
呂德不是唯一受益者,比他晚出生48年的同鄉(xiāng)古斯塔夫·埃菲爾,在第戎生活到18歲,同樣在這個建筑博物館中耳濡目染,后來成為法國最知名的建筑師之一。不過,他的代表作品因為不夠古典而備受爭議,它便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