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玉米瘤黑粉病發(fā)生的規(guī)律、特征,同時根據(jù)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病癥狀、原因,給出了相應防治措施。例如,種子消毒、栽培處理、藥劑處理、選取抗病品種等手段,以期降低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病率。
關鍵詞: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0? 引言
玉米瘤黑粉病又可稱為黑穗病,為當前流行的病害。因其傳染途徑較多且危害較大,若不及時的進行防治,會導致玉米產量急速下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為此,采取輪作、種子消毒等防治措施,以保證玉米健康的生長。
1? 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及原因
玉米瘤病菌會留存在糞便、土壤、病株等地越冬,為第二年的侵蝕做好準備。而玉米種子上的厚垣孢子,針對玉米瘤黑粉病的遠距離傳播,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春、夏季的氣候,濕度和溫度條件較好,使生長期的擔孢子會隨昆蟲、風雨等方式進行傳播。病菌可從機械損傷、蟲傷口、柔軟組織等地方侵入,寄主后的菌絲體逐漸在薄壁細胞組織成長,同時產生出類似成長素的成分刺激寄主細胞,使之擴大增殖形成腫瘤。含在腫瘤中的冬孢子逐漸擴散后,則會再次侵染,其擴散速度在玉米抽穗的開花期最為迅速,是發(fā)病峰期,在玉米成熟后則逐漸減少侵害。在多濕、高溫的氣候下,最易發(fā)生病害,導致玉米干旱易染病。在山坡的土壤環(huán)境中,因極度缺少水分且空氣濕度較大,更利于發(fā)病。其發(fā)病通常在抽穗30d左右時最為頻繁,在7月月初時即可看見病斑,8月上旬時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直到8月底才會出現(xiàn)發(fā)病高峰。而造成玉米瘤黑粉病的通常因多年堆積的玉米秸稈及其他農作廢物未及時的進行清理,隨機放置在田間地頭,導致其帶菌的冬孢子,隨土壤或大風將病毒傳播到各處,將病毒傳染到其他田間,形成二次感染[1]。
2?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2.1? 輪作
玉米瘤黑粉病的病菌在越冬時,通常會存留在土壤、糞便等地。結合此情況,若要做好防治瘤黑粉病,還需進行全面的輪作倒茬。重病區(qū)要格外重視,輪作倒茬工作需進行3、4年左右,也可與花生、大豆、馬鈴薯等作物實行輪作。又因黑粉病是土傳病害,其病菌可在干燥的土壤環(huán)境存活3~4a,在發(fā)病區(qū)域2~3a時輪作倒茬,可切實縮減土壤菌病源的數(shù)量。
2.2? 消除殘株
根據(jù)所處的土壤環(huán)境,可運用石灰進行土壤消毒,減少侵染菌源。在成株期后,病穗未消散出冬孢前清除病株、病穗,做好消除殘朱的工作。將無用的秸稈和農作物放置田外進行焚燒、掩埋,以避免散落在田間引發(fā)次年的病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3? 種子消毒
在種子消毒時,可運用0.20%硫酸銅或三效靈克菌單等消毒藥劑拌種,進而消除種子上依附的病菌,同時也可提升幼苗成長速度添增活力。也可使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kg種子,拌種4~6g,或包衣種子,或20%的菱銹寧乳油,約每1kg種子用5~10g進行拌種,也可用抗菌劑“401”1000倍液進入種子48h,以加強免疫力,其防治效果可達到81.5%左右[2]。
2.4? 栽培管理
合理運用密植技術,適當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并避免施用氨肥、鉀肥、磷肥。同時,為防止在抽雄階段前后出現(xiàn)早旱情況,要適當給田間進行澆灌,以避免玉米螟、棉鈴蟲等病蟲害。如要減少蟲害、耕作機械的損害,需在進入抽雄階段前清除病瘤避免連作,是減輕玉米瘤黑粉病發(fā)病的有效措施,合理進行輪作,不僅可以縮減病原菌的數(shù)量,也能自行調整土壤中的肥料比例,科學運用土壤的水分、養(yǎng)分,改進農田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依據(jù)當下的種植業(yè)模式調整,通常3年輪作即可達到預防病害的基本要求,輪作1~2年也可能會減少病害發(fā)生幾率,但需根據(jù)病情安排科學的輪作,病種地與高粱、玉米等作物需輪作3年以上。播期根據(jù)變化適當調整,保證播種質量提升,增強水肥管理工作,鞏固植株的自體抗病性,以降低病菌侵染的概率。
2.5? 藥劑處理
玉米瘤黑粉病通常由種子、土壤、灰塵及帶菌類肥等途徑傳播,需逐漸推廣包衣種子,并提升包衣的質量。于玉米心葉內噴灑50%辛硫磷乳液,按照1:1比例添加顆粒復劑混合后噴灑,也可使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磨藥劑噴灑,其防治效果俱佳。若發(fā)病在營養(yǎng)生長階段時,需在玉米抽雄前的10d左右,噴灑50%的福美雙500~800倍液,也可噴灑0.3ml的波美度石硫合劑。亦或者在玉米拔節(jié)階段時,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的福美雙粉劑500~800倍液噴灑,及時掌握情況進行藥劑噴灑,最大程度上的來減少侵染危害。
2.6? 選取抗病品種
耐旱、果穗包葉較長且緊實的品種,其坑病能力會強于其他品種。其中,廣泛應用的品種,如豫玉22、金穗1號、沈丹16、酒試20等都是抗病力強的品種。同時,種子管理部門與植物檢疫部門要落實種子市場監(jiān)督、檢疫工作等相關工作,確保種子的安全性及市場的規(guī)范性,嚴防帶有感染病或帶菌的品種傳入市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jù)玉米瘤黑粉病形成的規(guī)律、原因,要運用科學的防治措施,并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提高農作物免疫力的同時,盡量減輕蟲或其他方面的傷害,以確保玉米的產量、質量,進而推動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宗芳,盛春霞,孔慧.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14):61.
[2] 張明寶.淺析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生原因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8,586(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