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娜娜,李繼平,王 立 ,鄭 果,李培玲,郭子坤
(1.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蘭州 730070;2.農業(yè)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甘肅天水 741200)
馬鈴薯 [SolanumtuberosumL.]是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麥的世界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中國是全球馬鈴薯的最大生產國,甘肅省是中國重要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商品薯生產及加工的重要基地[1]。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干旱冷涼區(qū),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當地馬鈴薯淀粉含量高、食用風味佳、口味獨特的優(yōu)良品質,現已形成定西市、蘭州市為核心的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區(qū)域,張掖市為核心的河西灌區(qū)與以臨夏州、白銀市為核心的沿黃灌區(qū)全粉、薯條(薯片)加工型馬鈴薯區(qū)域,隴南市西北部、天水南部為核心的早熟菜用型馬鈴薯區(qū)域和高海拔脫毒種薯生產區(qū)域[2],優(yōu)勢產區(qū)占到70%以上。馬鈴薯產業(yè)已成為當地帶動經濟發(fā)展、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的特色支柱產業(yè)[3]。隨著產業(yè)升級及種植結構的調整,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加之氣候條件和防治手段落后使得馬鈴薯病害在局部地區(qū)個別年份爆發(fā)危害,嚴重影響馬鈴薯產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2017-2018年筆者對甘肅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馬鈴薯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河西地區(qū)前期馬鈴薯主要真菌病害有黑痣病、早疫病,后期主要有黑痣病、晚疫病、枯萎病和黃萎病,其中早疫病、黑痣病、晚疫病發(fā)生較重。中東部地區(qū)前期主要有黑痣病、早疫病、后期為晚疫病和黑痣病。
目前,馬鈴薯病害主要依靠化學防治,單一藥劑的頻繁使用易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在實際生產應用中,通過限制使用頻次、使用復配產品,以及與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交替使用,以延緩抗性的產生和發(fā)展,其中復配是用于規(guī)避風險的主要措施[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利用生物殺菌劑防治植物病害等綠色防控手段越來越受到業(yè)界的關注[5]。因此,在本試驗中選用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0.3%四霉素AS和3%中生菌素WG3種生物農藥及50%錳鋅·氟嗎啉WP、20%烯肟·戊唑醇SC 和30%苯甲·嘧菌酯SC3種復配劑針對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病原菌開展室內毒力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宜甘肅省馬鈴薯病害的理想防治藥劑,為該省馬鈴薯病害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菌株:馬鈴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馬鈴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馬鈴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solani),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病害研究室保存。
培養(yǎng)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
供試藥劑: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捷克生物制劑有限公司;0.3%四霉素AS,遼寧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WG,福建凱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0%錳鋅·氟嗎啉WP,沈陽科創(chuàng)化學品有限公司;20%烯肟·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30%苯 甲·嘧菌酯SC,世科姆化學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在超凈工作臺中,用直徑為4.0 mm的打孔器從活化5 d的菌落邊緣打取菌餅,分別移接到含有藥劑5個梯度濃度 (0.05、0.25、1.25、6.25、31.25 μg/mL)的培養(yǎng)基平板上,置25 ℃恒溫培養(yǎng)箱黑暗培養(yǎng)7 d,用游標卡尺十字方向測定菌落直徑,求平均值,減去4.0 mm菌餅直徑,即為菌落增長直徑,計算相對抑制率。
菌絲抑制生長率=(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處理菌落生長直徑)/對照菌落生長直徑×100%。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及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各藥劑對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95%置信區(qū)間、卡方測驗(χ2)、相關系數(r)及毒力回歸方程。
對馬鈴薯晚疫病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表1),6種殺菌劑對晚疫病菌均有一定的毒力,回歸方程的相關系數為0.883 4~0.991 7,相關性良好,其中生物農藥0.3%四霉素AS和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對馬鈴薯晚疫病菌具有較好的毒力,EC50分別為0.009 3 μg/mL和 0.041 2 μg/mL,其次為20%烯肟·戊唑醇SC和50%錳鋅·氟嗎啉WP,EC50分別為0.435 9 μg/mL和1.216 2 μg/mL,3%中生菌素WG EC50為7.494 1 μg/mL,30%苯甲·嘧菌酯SC對晚疫病菌毒力較弱,EC50為11.270 1 μg/mL。
對馬鈴薯早疫病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表1),生物農藥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對馬鈴薯早疫病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最好,毒力最強,EC50為0.000 1 μg/mL;其次為20%烯肟·戊唑醇SC,EC50為0.003 9 μg/mL;50%錳鋅·氟嗎啉WP、0.3%四霉素AS和30%苯甲·嘧菌酯SC EC50分別為0.192 5 μg/mL、0.208 4 μg/mL和 0.227 8 μg/mL;3%中生菌素WG EC50為 2.035 6 μg/mL。
表1 不同殺菌劑對3種馬鈴薯病害病原菌的毒力Table 1 Indoor toxicity of fungicides to three pathogens of potato
對馬鈴薯黑痣病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表1),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對馬鈴薯黑痣病菌毒力最強,其EC50為 0.052 0 μg/mL,其次為0.3%四霉素AS EC50分別為0.265 9 μg/mL,20%烯肟·戊唑醇SC EC50為1.114 0 μg/mL,30%苯甲·嘧菌酯SC和50%錳鋅·氟嗎啉WP對馬鈴薯黑痣病菌有一定的毒力,3%中生菌素WG對黑痣病菌毒力較弱,EC50為 20.266 6 μg/mL。
20%烯肟·戊唑醇SC是廣譜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與新一代甲氧基丙烯酸類殺菌劑烯肟菌胺的復配劑,具有低毒、光譜、高效、傳導的特性,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并可調節(jié)作物生長,對水稻、小麥、果蔬病害有較好的作用。30%苯甲·嘧菌酯SC是由苯醚甲環(huán)唑和嘧菌酯復配而成的內吸性殺菌劑,不僅能有效鏟除病害,還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50%錳鋅·氟嗎啉WP是由代森錳鋅和氟嗎啉復配而成,具有預防、治療和鏟除的作用,對霜霉病、疫霉病作用好[4-7]。本試驗結果表明3種復配劑對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均有一定的毒力,其中20%烯肟·戊唑醇SC表現較好。
生物農藥因其低毒、易分解、無污染、安全環(huán)保、不易產生抗藥性等特點在當前推進農藥減量控害中備受青睞。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農藥,可以抵抗多種病原菌對植物的侵害,具有廣譜、高效、促生和增產等特點,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8-9],該殺菌劑對作物、環(huán)境安全,可作用于作物各個生育期,不產生抗性[10],對辣椒疫霉病、葡萄霜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1-12]。0.3%四霉素AS具有內吸抑菌活性,阻止病菌侵入和擴展,適用各種作物的多種真菌、細菌病害的防治。中生霉素是由淡紫灰鏈霉菌海南變種產生的抗生素,可使真菌菌絲變形,抑制孢子萌發(fā)并直接殺死孢子,對農作物細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性,不污染環(huán)境,并能夠誘導植物產生抗性,促進植物生長等特點。喬廣行等[13]研究表明,生物制劑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對馬鈴薯黑痣病病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本試驗結果表明,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和 0.3%四霉素AS對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菌絲生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3%中生菌素WG對3種病原菌毒力較弱。寡雄腐霉的促生、防病作用與其孢子的萌發(fā)和菌絲生長密切相關,田間自然環(huán)境對孢子的萌發(fā)和生長有一定的影響[7];因此,田間防治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室內毒力結果表明,生物菌劑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WP和0.3%四霉素AS和復配劑20%烯肟·戊唑醇SC對馬鈴薯晚疫病菌、早疫病菌和黑痣病菌有較好的毒力。本試驗結果限于室內毒力測定,未進行盆栽試驗和田間試驗,皿內抑菌效果不能等同于田間防治效果,在田間還受到環(huán)境條件、寄主抗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藥劑田間防治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