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為例,針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訓設置和評價方式方面的問題,提出對接“1+X”證書制度實施混合式教學策略:開發(fā)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項目式學習;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實施“課證融通”;深化校企合作,加強校企共育。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職業(yè)技能 混合式教學
2019年教育部聯合多部門部署啟動“1+X”證書制度,其中“1”為學歷證書,是學生進入社會勝任職業(yè)的基礎,“X”為若干職業(yè)技能證書,反映職業(yè)活動和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建筑工程識圖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于2020 年1月22日正式確定為第三批“1+X”證書,它是建筑工程專業(yè)“1+X”證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因為獲批時間晚,考取人數不多,但基于建筑工程識圖的高職學生技能競賽已經舉辦多屆,得到各高職院校的重視,而參加建筑工程識圖比賽的學生的后期發(fā)展,也都充分說明“1+X”建筑工程識圖證書對拓展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本領的作用。高職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應將“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引領教師優(yōu)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建筑工程平法識圖課程是“1+X”建筑工程識圖技能等級證書主要的內容依托,研究其基于“1+X”證書的教學策略,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建筑專業(yè)學生核心職業(yè)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一、“1+X”證書與課程的對接
“1+X”建筑工程識圖等級證書適用于中等職業(yè)學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及應用型本科院校,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其所面向的崗位職業(yè)群主要有企事業(yè)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和招投標預算單位的施工員、造價員、資料員、預算員、監(jiān)理員等崗位,其中,中級證書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報考,其職業(yè)技能標準與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內容對接(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1+X”證書職業(yè)技能標準中的結構識圖、繪圖能力正好與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六大模塊內容相對應。
二、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抽象
“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主要講授結構構件的制圖規(guī)則和鋼筋構造詳圖,具有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一方面結構構件繁多,制圖規(guī)則以文字為主,難理解,易忘記;另一方面鋼筋工程為隱蔽工程,具有三維構造特點,而教材和圖集中是平面的、二維的,教學內容過于抽象。高職學生的抽象思維相對較弱,想象力匱乏,無法完成鋼筋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化,學生學習困難,教學效果不佳。
(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落后
“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內容的復雜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使其對教學手段的要求較高。目前,不少教師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信息化水平低,有效的教學資源匱乏,還停留在“依靠黑板+PPT,照著二維圖集,想象三維構造”的傳統(tǒng)模式。教學方法上,盡管教育教學改革多年,項目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法深入人心,但受限于課程之間的獨立性,以及教學資源短缺,其在平法識圖課程的應用不容樂觀。
(三)實訓項目設置與技能標準脫節(jié)
為訓練學生的識圖技能,識圖課的實訓課時所占比重大,但實訓設備短缺,實訓項目以鋼筋模型參觀、紙上繪圖和鋼筋計算為主,這樣單個零散構件的實訓,學生知識體系碎片化,與“1+X”證書技能標準中整個項目圖紙識讀和繪圖能力相去甚遠。
(四)教學評價方式不科學
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學生的期末成績中,過程考核占80%,期末筆試占20%。而過程考核主要包含實訓成績、過程考核、平時表現。一方面,由于實訓項目設置與技能標準相去甚遠,所以實訓成績并不能代表其真實的職業(yè)技能水準;另一方面,由于過程考核重要性提高,并且有提交時間限制,高職學生的職業(yè)意識、上進心不強,抄襲現象嚴重,導致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低。
三、對接“1+X”證書制度的“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教學策略
(一)開發(fā)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
為對接“1+X”證書,教師應努力制作和大量收集動畫課件、微課和視頻等教學資源。富有特色、別致新穎的動畫課件,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求知欲,而動畫的交互式功能,不論是用于課前預習或是上課演示,都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學平法識圖規(guī)則部分,將大篇的文字設計轉換成斷面圖再到實物的動畫效果,文字是比較抽象的經驗符號圖像,而圖像是大腦復制物體的有形圖像,可以反映構件實體的影像,更易于記憶。再如樓梯的識圖,利用圖紙與配套的三維構件動畫進行對比展示記憶,配以交互式問答,可以幫助學生完成二維圖紙到三維構件的轉換。而短小精干的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重難點,為學生提供課外自主性學習資源?!敖ㄖ┕D平法識圖”課程的鋼筋計算是難點,并且每個鋼筋構造的知識點都不長,非常適合制作微課,例如,梁的上部通長筋、架立筋、支座負筋、側面縱向構造鋼筋、吊筋、箍筋、下部通長鋼筋等的計算,難理解的術語如混凝土保護層、錨固長度等,通過微課形式學習、復習,開拓學習場域,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大數據爆炸的互聯網信息時代,視頻的學習形式無疑更加快捷,更具吸引力,視頻將聲、像、文融為一體,能拓展信息深度和廣度,實現教學優(yōu)質資源共享,配合教師實時講述,學生互動討論,教學效果更佳。
為打造真實的工作任務,“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教師團隊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搜集整理了10多套真實項目的全套施工圖,并以此為據,創(chuàng)建了基于平法規(guī)則和構造要求的識圖題庫。同時將平法圖集中晦澀難懂的構造節(jié)點,利用廣聯達軟件進行三維模擬,并錄制視頻,如此解決了復雜節(jié)點的二維轉三維難點。
(二)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課程構造模式,它打破了學科的邏輯結構,以項目組織課程,是一種促成學生的自我建構活動, 從而發(fā)展學生高級能力的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是模擬現實世界中專業(yè)人員的工作方式,學習者以行動的形式參與承載學習內容的項目,經歷計劃與實施的探究過程,解決特定主題的問題,從而建構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綜合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v觀“1+X”建筑工程識圖職業(yè)技能證書的職業(yè)技能標準,發(fā)現首先它以真實項目為基礎,要求學生具有建筑結構圖紙綜合識圖、繪制能力,如題目:本工程二樓衛(wèi)生間結構板面標高(相對標高),施工做法正確的是什么,答案:A.結施為準,應為4.500;B.結施為準,應為4.400;C.結施有誤,按建施要求應為4.350;D.結施有誤,按建施要求應為4.380。類似以上的題目,要求學生具有對建筑圖、結構圖進行整體判斷、整合、運用綜合知識的技能?!敖ㄖ┕D平法識圖”課程項目式學習以制圖規(guī)則記憶和構造詳圖理解為出發(fā)點, 把制圖規(guī)則和詳圖構造中的知識點轉化為項目的形態(tài),如此,一方面挖掘出運用制圖規(guī)則進行職業(yè)活動中識圖工作情境的教育因素;另一方面按照認知規(guī)律, 把這些知識技能點制成便于引起學生探究和理解的表現形式。同時,與真實工作場景的聯系,便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接“1+X”職業(yè)技能標準中對理論、技能、素養(yǎng)的要求,將“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學習內容設計成六個真實性生產項目,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驅動方式,經歷任務計劃和項目實施,解決某類構件的識圖制圖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理論、技能、素養(yǎng)的一體化培養(yǎng)。以梁的課程內容為例,對接“1+X”證書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如表2所示。
以“梁施工圖識讀”項目為例,以真實項目施工圖為基礎,采用分組選梁,通過線上自主學習、測試、線下教師針對性補充講解完成識圖規(guī)則記憶,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點撥,完成梁詳圖構造繪制及鋼筋籠制作任務,同時通過作品展示、交流、總結,提高學生溝通交流等的信息素養(yǎng),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升華,建構知識體系,完成識圖技能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對接“1+X”,具體流程及教學策略(見表3)。同時借助職教云等教學平臺,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圖1),課前線上完成基礎學習和測試,線下課堂重點圍繞薄弱環(huán)節(jié)補充講解,開展項目任務實施,以學生教師互動為主,同時交流總結成果,實現知識建構和能力培養(yǎng)。
(三)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實施“課證融通”
對接“1+X”證書制度下,應構建基于“1+X”證書職業(yè)技能標準的考核評價制度。建筑工程識圖技能證書是國家批準的第三批“1+X”技能證書,出臺的相關技能職業(yè)標準反映了建筑工程相關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的崗位能力,完善“建筑施工圖平法識圖”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銜接職業(yè)技能等級,才能達到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評價內容上,基于職業(yè)技能標準中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要求,考慮從知識維度、能力維度和品德維度三個維度進行。例如,知識方面,利用中望ZWSOFT識圖軟件進行線上分階段的測試,也可用線上自動批改功能實行多次分階段測試。能力方面,通過加大項目實訓成績占比,細化作品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的評分細則,考查學生的繪圖和制作作品的能力。品德方面,通過給學生建立誠信檔案,合作繪圖時貢獻度積分等制度進行激勵和教育。評價形式上突出過程性,對項目設置階段性考核,并給予學生多次機會,減少抄襲,增加學習興趣。評價主體上,可引入企業(yè)教師雙主體,強化學生參與。開展“1+X”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和課程學分互認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培訓,考取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為學生考取證書提供幫助,答疑解惑,通過獲得證書取得對應課程學分。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年僅獲得“1+X”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初級、中級、高級)試點,未獲得建筑工程識圖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試點,說明在對接“1+X”制度上,仍需要努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強校企共育
學生畢業(yè)后,從事建筑項目施工、預算等相關工作的首要技能是識讀圖紙、熟記構造,因此,本課程的應用價值比較高,在學生中的評價也較高。通過對已畢業(yè)學生頂崗實習調查走訪得知,很多學生在項目部經過一段時間磨煉后,識圖的能力增長迅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工作的內在學習動力更強;二是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學習,通過運用知識,獲得真學問?;诖?,學校應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訂單班”“學徒班”,讓學生利用假期或學期中某些實習周,到企業(yè)進行跟崗實踐,讓學生在企業(yè)導師指導下,運用學校教師所教知識,解決相關施工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崗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鍛煉“1+X”證書考核所需識圖技能。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以作品(設計施工圖)呈現,邀請行業(yè)專家對作品進行點評,一方面行業(yè)專家親身示范,帶來行業(yè)真實案例,增加真實感;另一方面交流互動,加強校企共育,增加學生的職業(yè)自信心。同時每個任務的學習都以有形的設計成果進行呈現,帶給學生喜悅感、獲得感,在每一個成果的激勵下,保證學生始終在充足的動力下完成每一個任務,為整個項目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接“1+X”證書職業(yè)技能標準,通過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化解教學難點,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項目式學習,利用任務驅動、平臺輔學、學案領學、小組互學、評價促學等教學策略進行項目式學習,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開展教學活動,構建基于“1+X”證書職業(yè)技能標準的科學考核評價制度,實施“課證融通”,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走出去”,將企業(yè)專家“引進來”,通過實踐學習知識,通過學習成果激勵學生。
【參考文獻】
[1]邢潔.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改革初探:以建筑工程識圖證書為例[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4).
[2]陳延東.“1+X”證書制度背景下建筑工程識圖課程改革探究[J].山西建筑,2020(23).
[3]王海瀾.論作為學科學習框架的項目式學習[J].教育科學,2003(5).
[4]阮祥兵.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運用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
【作者簡介】徐麗麗(1984— ),女,江西瑞昌人,工程碩士,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教學。
(責編 龔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