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喬偉, 陳會君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由多種因素引起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心肌供血不足,以胸痛胸悶為主要表現(xiàn)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因本病病因復雜、難以糾正,呈慢性進展,且臨床風險度高,若不予重視、加以防治,容易發(fā)展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1-2]。目前西醫(yī)主要以硝酸酯類和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但臨床收效有限[3]。近年來,大量臨床試驗證明,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可增加常規(guī)治療的療效,并表現(xiàn)出改善預后、提高遠期療效的優(yōu)勢[4]。本研究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和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證候分布特點,以補陽還五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根據(jù)樣本量估算公式(規(guī)定 1-β=0.90,α=0.05)[5],依據(jù)納入與排除標準,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內(nèi)二科門診就診的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共60例。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慢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管理指南》[6]中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醫(yī)證型為氣虛血瘀型。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②符合氣虛血瘀型的診斷標準;③年齡40~80 歲,性別不限;④自愿接受中醫(yī)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①近3 個月內(nèi)發(fā)生惡性心律失?;蚍蝿用}高壓,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②近3個月內(nèi)接受血運重建治療的患者;③肝功能異常[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和/或谷草轉(zhuǎn)氨酶(AST)>60 U/L]及腎功能異常[肌酐(Cr)>106 μmol/L]的患者;④處于妊娠期前后的患者;⑤伴有過敏史、傳染病史或精神病病史的患者;⑥近1個月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⑦依從性差,未按規(guī)定進行治療,或自行加用其他治療措施,從而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定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基礎(chǔ)治療:①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生產(chǎn)廠商:魯南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1039;規(guī)格:40 mg × 24 片),口服,每次 40 mg ,每日 1 次。②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商品名:倍他樂克;生產(chǎn)廠商:瑞典Astra Zeneca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44;規(guī)格:47.5 mg×7片),口服,每次47.5 mg,每日1 次。③阿托伐他汀鈣片(生產(chǎn)廠商:福建東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043;規(guī)格:10 mg×7 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 次。④根據(jù)合并癥情況給予對癥治療,其中降壓藥禁用鈣通道阻滯劑[8]。以治療4 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補陽還五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方藥組成:黃芪30 g、丹參15 g、赤芍15 g、檀香10 g、砂仁10 g、當歸15 g、川芎l5 g、紅花10 g、桃仁10 g、地龍6 g。隨證加減:痰盛者加瓜蔞15 g、石菖蒲10 g;陰虛者加生地黃10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脾虛者加黨參15 g、麩炒白術(shù)15 g;心悸自汗者加生牡蠣、龍骨各30 g 或浮小麥30 g;失眠者加遠志15 g、琥珀粉1 g。每日1 劑,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煎藥室統(tǒng)一煎制并分裝為2袋,每袋為150 mL,分早晚2 次溫服,每次各1 袋。以治療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6.1 心絞痛療效 參照《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顯效:無心絞痛癥狀,硝酸甘油用量下調(diào)≥80%;有效:心絞痛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硝酸甘油用量下調(diào)50%~80%;無效:心絞痛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硝酸甘油用量無明顯減少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6.2 心電圖療效 參照《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顯效:心電圖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有效:ST 段回升≥1.5 mm,或T波倒置變淺≥50%或T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無效:心電圖基本未發(fā)生變化??傆行?(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6.3 中醫(yī)證候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按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 級,主癥分別計0、2、4、6分,次癥分別計0、1、2、3 分;舌象、脈象符合者分別計1 分,不符合者計0 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變化情況。
1.6.4 生化指標測定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血脂指標以及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變化情況。
1.6.5 安全性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血、尿、大便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以評價2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
1.7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tata 1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滿足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t檢驗,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構(gòu)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所有檢驗均采用雙側(c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13例;平均年齡(56.8 ± 8.54)歲;平均病程(3.70± 1.37)年;心絞痛分級:Ⅱ級13例,Ⅲ級11例,Ⅳ級6例;合并癥情況:高血壓13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4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0.83 ± 9.25)歲;平均病程(4.43 ± 1.79)年;心絞痛分級:Ⅱ級8例,Ⅲ級13例,Ⅳ級9例;合并癥情況:高血壓18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7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心絞痛分級和合并癥情況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心絞痛療效比較表1結(jié)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心絞痛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0.0%(27/30),對照組為73.3%(22/30),組間比較,觀察組的心絞痛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2組患者心電圖療效比較表2結(jié)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心電圖療效的總有效率為83.3%(25/30),對照組為70.0%(21/30),組間比較,觀察組的心電圖療效有優(yōu)于對照組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表3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且觀察組的降低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表3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①P<0.01,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比較
?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表4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HDL-C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對TC、TG、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對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mol?L-1)
表4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mol?L-1)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HDL-C 1.15±0.12 1.26±0.13①1.21±0.11 1.33± 0.11①②例數(shù)(例)30 30 30 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C 5.51±0.67 4.22±0.47①5.24±0.54 3.95± 0.37①②TG 2.11±0.31 1.80±0.20①2.08±0.29 1.77± 0.21①②LDL-C 3.60±0.67 2.81±0.53①3.46±0.54 2.53± 0.39①②
2.6 2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Hcy 水平比較表5 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hs-CRP、Hcy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hs-CRP、Hcy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對hs-CRP水平的降低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hs-CRP and H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表5 2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hs-CRP and H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Hcy(μmol?L-1)16.18±4.86 11.16±4.07①17.57±5.30 10.15±4.30①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例)30 30 30 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hs-CRP(mg?L-1)7.27±1.63 5.08±1.40①7.54±1.43 3.91 ± 0.98①②
2.7 安全性評價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且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均無明顯異常變化。
中醫(yī)認為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范疇,其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毒霸廊珪吩唬骸胺踩酥畾庋q如源泉也……故氣血不虛不滯,虛則無有不滯?!薄夺t(yī)林改錯》曰:“元氣既虛……必停留而瘀”。心主血脈,氣虛運血無力,心血瘀阻不通,導致心脈痹阻,失于濡養(yǎng),而發(fā)為胸痹[10-11]。氣血同源,氣虛則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患者病情,二者互相影響,因此,積極防治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關(guān)中醫(yī)證候?qū)W研究[12]表明,在“胸痹”的6 個證型中,以氣虛血瘀證最為常見,故治療應注重益氣、活血、通絡。
補陽還五湯是治療氣虛血瘀證的經(jīng)典方劑,原方由7 味益氣活血類中藥組成,在本方基礎(chǔ)上,加用丹參、檀香、砂仁組成的“丹參飲”,取其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全方以黃芪為君,壯脾胃、益元氣,取其氣旺血行之意;臣以丹參、當歸尾養(yǎng)血祛瘀、生新血,行活血而不傷正之用;佐以檀香、川芎、赤芍以行血中之滯并止痛,桃仁、紅花以行活血祛瘀之用;使以地龍,以達搜風通絡、通利血脈之功。諸藥合用,行血而不破血,補血而不滯血,共奏行氣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藥理研究[13-16]也證明,本方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擴張血管、改善血液流變學、穩(wěn)定動脈斑塊等作用,可通過多靶點、多生物過程和信號通路治療心絞痛,對冠心病的治療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補陽還五湯合丹參飲加減可顯著提高心絞痛療效,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血脂指標及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且治療期間無明顯不良反應,表明本方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不僅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有效率,還能改善相關(guān)炎癥指標和危險因素。有研究[17-19]表明:hs-CRP 和Hcy 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并具有正相關(guān)性。Hcy刺激血管,損傷內(nèi)皮細胞,使hs-CRP、LDL-C 水平升高,一氧化氮(NO)和HDL-C 水平降低,內(nèi)膜炎癥反應和動脈硬化的進程加重,從而加快誘發(fā)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降低Hcy 和hs-CRP 等指標能有效改善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狀態(tài),減慢本病的病理進程。本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表明了補陽還五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研究過程中患者積極配合,無脫落剔除病例,但由于納入的樣本量較小,且沒有追加長期隨訪,故確切的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