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頻發(fā),全球糧食減產風險逐漸上升。加拿大“草原三省”和美國大平原北部地區(qū)干旱嚴重,美國和加拿大農場主估計,干旱導致春小麥收成大幅下降。歐洲和亞洲多國均因強降雨引發(fā)嚴重的洪澇災害。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糧食減產、質量受損。印度東部地區(qū)洪災造成多個地區(qū)被洪水淹沒。我國河南小麥在洪災前已獲得豐收,但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受損。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認為,當前全球性水旱災害肆虐,勢必給糧食生產造成損失,影響全球糧食增產預期,但不會影響全球糧食供給安全。
目前國際糧價仍然處于高位運行,是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除了全球水災、旱災等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主要產糧大國農業(yè)生產受到勞動力短缺、農資供應不足、周轉不暢等諸多因素困擾,糧食生產面臨不確定性。二是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成本大幅上漲,糧食海運費用從原來每噸20美元漲到40美元至60美元。三是美國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大量發(fā)行貨幣,全球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助推全球糧價飆升,疊加投機資本瘋狂炒作糧價,惡化預期制造行情。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世界各國都采取措施恢復糧食生產,全球糧食市場出現(xiàn)了一些積極變化。首先,全球糧價在連續(xù)上漲12個月后首次回落,6月份全球谷物價格指數(shù)環(huán)比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糧價仍然處于高位。其次,全球糧食庫存數(shù)量有望增長。預計2021年至2022年,世界谷物庫存數(shù)量將上調至8.36億噸,是近4年來全球糧食庫存的首次增長,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玉米庫存或將大幅增長。全球糧食庫存增長,意味著全球糧食供給增加。
今年我國夏糧生產獲得“十八連豐”,目前我國夏糧已經豐收到手,秋糧長勢總體較好,糧食庫存充足,糧食保供穩(wěn)價基礎牢固。
針對國際糧價持續(xù)上漲的問題,我國堅守糧食安全底線,采取一系列保供穩(wěn)價措施,使得全球糧價瘋漲的負面影響在國內降到了最低。目前,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與全球糧價高位運行形成鮮明對比?!斑@主要是因為國內疫情防控做得好,農業(yè)生產恢復得到保障;國家相繼出臺了玉米價格調控措施,打擊投機炒作行為,擠掉不合理的漲價因素?!秉S漢權說。
(摘自《經濟日報》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