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凱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蒲城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的構圖形式與法則,從而說明其具有藝術價值;首先提出藝術作品構圖的概念、總結藝術作品構圖的形式和法則,即存在于藝術作品中的基本構圖規(guī)律,然后概述興鎮(zhèn)木版年畫悠久的歷史和繁多的種類,再通過幾何分析法詳細分析其畫面的構成和視覺秩序;最后明確了興鎮(zhèn)木版圖畫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為各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為各學科、領域的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借鑒。
關鍵詞:構圖形式;構圖法則;木版圖畫
一、前 言
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歷史悠久,在其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種類繁多、色彩統(tǒng)一、線條質樸有張力,其內容題材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濃厚的民俗文化特征和極高的藝術價值,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的每幅作品都值得深入研究,同時成果可轉化為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參考或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素材。
二、藝術作品構圖的概念
構圖在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是創(chuàng)作者為了表達思想或觀念而有組織地分割畫面、調配元素位置和最大程度的輔助線條、色彩、造型、光影等其他元素完成藝術作品的內在表達。在中國畫中,構圖是指畫面的骨架和氣勢,在西方繪畫中則指畫面構成。
三、藝術作品構圖的基本形式和法則
(一)構圖的基本形式
構圖的基本形式可以分為三角形構圖、水平線構圖、傾斜構圖、S型構圖、疊層式構圖和自由構圖等多種形式[1]。
正三角形構圖的特點是畫面穩(wěn)定、平衡感強烈,觀者容易感覺到安全感和沉靜感。倒三角構圖則給人以緊張感和動感,讓人置于動態(tài)的、不安定的平衡之中。側三角構圖會給觀者以指向性,將畫面中心導向其中一角,使多個畫面元素統(tǒng)一,減少雜亂感,更好地突出主體,使畫面張弛有度,疏密有致;水平線構圖相對簡單,畫面所有元素圍繞一根看不到的水平“線”分布排列,使視線集中于一條線,所以相對平和、單一;傾斜構圖一般用于動態(tài)場景表達,是在水平線構圖的前提下將“線”傾斜,元素也會隨之傾斜,傾斜構圖一般伴隨大透視和強烈動感。該構圖特點是主體突出、靈活多變;S型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較為多見,適合元素較多的藝術作品,不僅畫面靈動,而且突出重點,井然有序;疊層式構圖易使作品更有深度和觀看欲望,一般將元素做遮擋安排,使其間彼此聯(lián)系錯落有致,同時視覺上有主次和視線引導,此構圖形式適用于多層次的表達;自由式的構圖方法在民俗畫中運用較為廣泛,畫面飽滿有力[2],不拘泥于形式感表達,自由奔放,靈活性較高。
(二)構圖的基本法則
構圖的基本法則可以分為疏密法則、虛實法則、主副法則、呼應法則、聚散法則、藏露法則等[1]。
疏密法則在藝術品創(chuàng)作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是構圖的核心部分,畫面中元素的排布需要經(jīng)過主觀處理,這種處理過程首先應該考慮到的就是疏密排布,使畫面透氣透風,有呼吸之感和節(jié)奏感;虛實法則在藝術品中應用比較廣泛,中國畫和西方畫中均有廣泛運用??臻g、視線、視距、視覺焦點甚至創(chuàng)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都會對畫面的虛實關系產(chǎn)生影響。有相對實體就要有相對虛的襯托,如此一來可以突出主體,使觀者可以輕松地解讀藝術作品;主副法則要求畫面須有主體和客體之分,原因是人眼在觀看作品時并不能一瞬間將所有信息全部關注,平均的畫面會導致視覺疲勞,而強調主體弱化客體可以提前排列觀看順序,從而使觀者心情愉悅,更容易接受畫面?zhèn)鬟_信息;呼應法則說的是畫面的顏色、形狀、線條等元素不要孤立存在,可以在畫面不同的位置安排相同或類似的元素,達到一個有機整體的視覺效果;聚散法則指的是元素間的聚集和分散的關系,同樣是為了營造節(jié)奏感和透氣感;藏露法則指運用遮擋、套壘、疊壓等手法將畫面元素進行部分隱藏、部分露出,讓畫面更有主次或達到一些特殊的藝術效果。
了解構圖的基本形式和法則可以了解到藝術作品的基本構圖規(guī)律,有此內在規(guī)律的指導可以進行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或解讀其他藝術作品。
四、興鎮(zhèn)木版圖畫概述
陜西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木版圖畫的中心,歷史非常悠久,自隋唐五代以來至明清時期就一直存在,但發(fā)展較為緩慢。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省開始對傳統(tǒng)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開始規(guī)模性的收集整理工作。興鎮(zhèn)木版圖畫在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較為興盛[2],“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老一輩相關專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者的努力下,經(jīng)過實地的田野調查和鍥而不舍的曲折追尋,2015年“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被列入陜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正統(tǒng)傳承世家也得到了正名和保護,為陜西傳統(tǒng)木版年畫的歷史及傳承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發(fā)展可能性,為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借鑒。
興鎮(zhèn)木版圖畫種類繁多、樣式豐富。2011至2014年間,經(jīng)過西安美術學院王寧宇教授和時任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館員的撒小虎等人的田野調查和實地取證,最終確定興鎮(zhèn)木版圖畫留存畫樣共計76種,種類涉及門畫、神祗、紙馬、花炮皮、燈籠畫等多種類別[3]。本文主要以門畫類別中《秦瓊敬德》為例詳細分析興鎮(zhèn)木版圖畫中的構圖特點。
五、興鎮(zhèn)木版圖畫構圖分析
(一)畫面元素介紹
如圖1所示,畫樣《秦瓊敬德》一幅兩張,幅面相對較大,高26厘米,寬30厘米,畫中兩人皆騎于馬上,人馬同向,兩人相背而去,卻又回首相望。人物頂盔貫甲、背插旌旗,左手持鞭(锏)舉過頭頂,右手持矛豎立,駿馬四蹄懸空作奔騰狀。秦瓊敬德人物動態(tài)相同、色彩相對,其中敬德豎眉怒目、花臉濃須、穿鱗紋黃甲、紅帶綠靴、赤馬黃鞍;秦瓊劍眉鳳眼、白面長須、穿山紋紅甲、綠帶紅靴、黃馬赤鞍。周邊環(huán)境著墨較少,僅枯草三四叢。畫中主要元素為:人、馬、兵器,此三者配合完成了畫面構圖。
(二)畫面構成分析
如圖2所示,畫面中元素以字母A、B、C、D、a、b、c、d代表(下文同),其中元素A、a為橫向長方形狀,居畫面下方;元素B、b為豎向長方形狀,居于畫面上方偏左;元素C、c為水平線段居于頂部;元素D、d為垂直線段居于畫面右側。首先忽略元素C、D,主要元素A、B的輪廓型使畫面呈三角形的基本構圖,由于人物略微向畫面左側偏移,使畫面重心偏向左邊,首先營造一種微妙的視覺差,但人物與馬皆回望,把觀者視線導向右側,兩條線段狀元素C、D交匯于畫面右上角,配合趙氏(老局)二字填補了畫面左傾的不平衡感。最終視覺效果穩(wěn)定、構圖飽滿端莊、張弛有度,巧妙至極。
(三)視覺秩序分析
疏密法則是藝術作品的基礎。畫中著重描寫人物頭部及頭部飾品、背部旌旗、肩部鎧甲、馬鬃、腿部鎧甲和馬鞍,線條繁復、濃墨重彩,人物衣袖、腹部鎧甲及馬身則平鋪色彩,整體看來疏密相間。如上文“畫面元素介紹”一段描述,人物動態(tài)并不呆板、枯燥,其走勢向左,但左手兵器、人物視線和馬視線三者分別處于畫面上方、中上方和下方均指向畫面右側,遙相呼應,抵消了畫面的不平衡感。另外畫面色彩集中在主要元素之上,對于環(huán)境僅幾條黑色線條描畫的枯草叢,并無著色。所以整體畫面呈現(xiàn)有主有次、有虛有實。
(四)其他畫樣構圖分析
以上選取興鎮(zhèn)木版圖畫的其中代表性較強的畫樣進行了分析說明,為證明最后結論的普適性,下文選取另外三幅畫樣再次進行簡單分析說明。
如圖三所示,畫樣《狀元執(zhí)花》一幅畫內兩個主體相對而立,人物騎于馬上,左手執(zhí)蓮(牡丹)花舉起,右手環(huán)抱一柄如意于胸前,人物頭戴官帽,身著朝服,動態(tài)端莊,神情愉悅,胯下馬左側兩腿向前邁出,不徐不疾作游街狀。畫面構圖自由飽滿,相對于《秦瓊敬德》更為平穩(wěn)樸實,觀者視線通過高舉的左手集中在畫面左上角的蓮花和牡丹花上,迎合主題“狀元執(zhí)花”。面部留白處理,色彩分布均勻、遙相呼應。
如圖4所示,畫樣《井泉龍王神位》外設三毫米寬黑色邊框,邊框內上方黃底黑字“井泉龍王神位”,主體“龍王”居于畫面正中偏右,“蝦兵”“蟹將”分別蹲于龍王腳下和站在身后,總體構圖呈側三角形分布,左上角空白處填補彩色帷幕,使整個畫面飽滿有張力。
如圖5、圖6所示,畫樣《抱瓶童子》一幅畫內兩個主體,兩童子反向而去,上身扭轉相對,肩披彩帶,腰系流蘇,右腳抬起作舞蹈狀,整體構圖呈倒三角型,支點位于左腳,而重心位于左腳偏右處,給人以即將傾倒的微妙動感,配合彩帶、流蘇、衣紋等物,使整幅畫面動感十足。
六、結 論
本文通過對構圖形式與法則的總結和概述,揭示藝術作品的一般規(guī)律,由此明晰藝術作品構圖的鑒賞方法和角度;從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的歷史及發(fā)展、種類和四幅畫樣的具體分析,可見其作品構圖是經(jīng)過巧思設計編排的,構圖總體較為質樸、飽滿,多運用自由式構圖、三角形構圖,集中體現(xiàn)了構圖的疏密法則、主副法則、呼應法則等;由此可見,興鎮(zhèn)傳統(tǒng)木版圖畫雖然存在于民間自由發(fā)展,但其中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其作為一種經(jīng)過長期文化積淀的藝術題材,對于當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平面設計、產(chǎn)品設計、環(huán)境藝術等多個學科都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身處不同領域的讀者可以通過本文對木版圖畫構圖的分析方法將這門傳統(tǒng)藝術拆解、運用到各自領域中去。
(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林菁:《關于中國畫構圖藝術分析》[J].《藝術品鑒》,2020年第29期
[2] 呂艷:《淮安博里農(nóng)民畫飽滿性構圖特征分析》[J].《裝飾》,2015年第8期,第107-109頁。
[3] 王寧宇:《趙記老局與關中木版圖畫》,《陜西民間美術田野調查新收獲》[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