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蘇凌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0 MTPC音才獎第三屆國際鋼琴邀請賽總決賽”中,一位來自廈門大學的二年級學生陳曄涵拔得頭籌——獲得了青年組特金獎,這份意外的收獲讓她由衷地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背后的含義。
陳曄涵說:“從一位業(yè)余琴童成長為一位專業(yè)學子,離不開教導我的每一位老師,特別是黃因老師。她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讓我感受到了鋼琴學習的樂趣,樹立了人生目標?!?/p>
在廈門大學鋼琴系副教授黃因的辛勤澆灌下,陳曄涵在朝著心目中的目標勇敢追尋。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學子,最大的幸福與快樂莫過于此。
像大多數(shù)琴童一樣,陳曄涵從幼兒園開始接觸鋼琴,起初只是把鋼琴當作一個大玩具,在各種美食、禮物的誘惑下,穿上漂亮的演出服,到一些小舞臺上表演亮相,給陳曄涵營造了很好的學琴氛圍。但這些都包裹不住“實則艱苦”的練琴真相,在家長的“棍棒”堅持下,她每天都在堅持和進步。
在陳曄涵上初中時候,一場少年鋼琴演奏家音樂會,讓她見識到了鋼琴藝術(shù)的魅力,為此感動不已。沒想到鋼琴原來可以如此好聽,于是她一發(fā)不可收地愛上了鋼琴,由原來的被動練琴,成為了“我要練琴”。
練琴是艱苦和淚水的代名詞,很多琴童都是在練琴這道難關(guān)上選擇逃脫,而越過這道山坡后的美景,只有翻越山坡的人才能領(lǐng)域和感悟到。
高中的時候,陳曄涵是學校里的尖子生。當她提出要走藝術(shù)這條路時,學校老師并不同意,希望她能用文化課考上理想大學。但她堅定地表示:“我還是更喜歡藝術(shù),希望能從事藝術(shù)工作?!?/p>
選擇之后剩下的就是努力實現(xiàn)。在準備藝考的兩年時間里,陳曄涵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她的功課是其他同學的兩倍,除了學校的文化課,她還要想盡辦法擠出時間練琴、上專業(yè)課,同時還要學習樂理、視唱練耳等相關(guān)課程,朝著夢想努力拼搏。她說:“備考階段,我每天幾乎在學校完成作業(yè),下課就是寫作業(yè),抓緊一切時間完成。為了完成學習計劃,就要提高效率。我把練琴的方法,拿到了文化課學習上。先解決重、難點,不會的知識點重點解決,會的就一帶而過;第二,上課時候我集中精神聽課,不遺留問題,下課后我不會從頭到尾地看,這樣就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第三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能拖著,如果課上有不會的,下課就要馬上問老師。這些方法都是我練琴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其實練琴并不會占用文化課時間,如果方法對了對文化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專業(yè)訓練之后,陳曄涵考上了廈門大學音樂學院。
要說在備考的經(jīng)歷中,最難的還是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陳曄涵說道:“一開始,我對音樂、鋼琴學習的理解比較淺層,只能獲取到譜面最基本的信息,而且基本功也不扎實,對音樂表現(xiàn)力也沒有概念,沒辦法駕馭高難度的曲子。黃老師首先加強了我的基本功練習,讓我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不斷提高演奏速度、力度,對肌肉的運用能力。黃老師很注重讓我了解作品,要真正讀懂譜,運用身體盡可能多的感官去感受,才能在二度創(chuàng)作中演奏出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自己的情感、風格。比如黃老師對作品細節(jié)旋律的“點”“線”的分析,讓我在肢體上做出相應(yīng)的變化,極大地增強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豐富了視聽效果。
印象很深的是黃老師對鋼琴模仿其他樂器音色的醍醐灌頂?shù)闹笇?,陳曄涵說:“如《長短的組合》中有一段模仿鑼的聲響,與《賣雜貨》中模仿鑼的聲響應(yīng)該是不同的。因為,前者的是好鑼,后者的雜貨里的鑼是破鑼,兩者的音色不同,要通過不同的彈奏法來表現(xiàn)。黃老師不斷培養(yǎng)我去分析、思考的習慣,并在不斷的鍛煉進步、成長。并且,黃老師培養(yǎng)了我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善于思考,準確地尋找重難點,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黃老師上課時總是會讓我說出自己彈奏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點,著重解決難點,突破難點,提醒我在練習時不是從頭至尾一遍遍的重復彈奏,而是應(yīng)該把重難點揪出來,著重練習,重點突破,這樣才是有效率,有針對性的練習。我是一個不會主動想要上臺展示自我的人,黃老師不斷地督促我、鼓勵我,讓我多上臺參加各種比賽和各種活動,這些經(jīng)歷鍛煉了我的自信心、讓我克服了緊張。這些年我也積累了很多大型活動與比賽的經(jīng)驗,獲得了很多獎項?!?/p>
陳曄涵的目標就是成為黃因副教授這樣的老師,未來能從事鋼琴教育,用科學有趣的教學引領(lǐng)更多的孩子走進音樂世界,喜歡音樂,愛上鋼琴。
2020年末,陳曄涵應(yīng)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以推廣高雅藝術(shù),交響樂文化的“美聯(lián)星晨六周年音樂盛典”。成功地為觀眾帶來由樂隊協(xié)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三樂章》為了這次演出,從試譜到演奏、合樂,她只用了十天時間。雖然這只是一次演出,但演出要求給陳曄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也挖掘了她身上的更大潛力。而她自己也相信,只有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空間。
演出結(jié)束后她很開心,說道:“學琴這件事是很孤獨的,但總要經(jīng)歷這一過程。只要功夫到了終有一天能夠綻放自己,所以在學琴最苦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而是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F(xiàn)在對我來說最大的甜就是每次演出和比賽歸來,我?guī)е鴺s譽和滿滿的信心回到老師身邊;每當我在舞臺上融入無人之境時,享受舞臺給我的感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