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大暑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第十二,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每年的公歷7月22日至24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120度為大暑,此時正值中伏前后,天氣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正逢雨熱同季,雨量相比其他月份明顯增多。
中國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道盡了此時的氣候特點:悶、熱、多雷雨。受悶熱天氣影響,大多數(shù)人的食欲在大暑節(jié)氣降到谷底,因此又有“苦夏”這一說法,何以消煩夏?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在吃方面,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消暑食單。獨特薄荷味的蘇式綠豆湯、咸香開胃的蝦子鲞魚、荷葉粉蒸肉、綠豆百合鴨、薄荷糕……這些美食中蘊藏著蘇州人獨特的美食精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滋有味、有時有節(jié)。
“不染橋畔半潭水,盛夏荷花遍地香”。大暑時節(jié),也是荷花盛放的時期。蘇州是水鄉(xiāng),歷來是江南賞荷的好去處,一到暑期,綠荷紅萏便將蘇州染上別樣風韻。蘇州園林是名副其實的賞荷圣地,拙政園內(nèi)荷花種植面積達到七千平方米,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綠葉染滿了池塘,粉紅色的荷花如同矜持的少女立于其中,兩兩相映成趣。留園內(nèi)則種植了太湖紅、重瓣粉千葉、碧蓮等多個品種的荷花,花色、花型各不相同,池塘內(nèi)的景觀色彩鮮明,層次豐富。除了這些地方,滄浪亭、藝圃、獅子林、蘇州公園……都是賞荷的好去處。夏日傍晚,一家人出門走走,悠悠散步至荷花池畔,輕風拂來,呼吸間都是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酷暑帶來的煩躁便也隨之無影無蹤,何等閑適愜意。
大暑也是養(yǎng)生的好時節(jié),在養(yǎng)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寒病夏治”的醫(yī)理。大暑養(yǎng)生關鍵在于健脾、護心、養(yǎng)肺。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日常飲食要多食生姜以溫里,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使毛孔張開,帶走多余濕熱的同時一并帶出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高溫酷暑,養(yǎng)生還要注意先養(yǎng)心,戒驕戒躁,保持安寧心境,謹防“情緒中暑”。
TIPS:專家說大暑
蔡斌?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教育人文學院副教授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對于人來說,此時夏日炎炎,暑熱難耐,于是消暑納涼就成了十分要緊的一件事。
在還沒有電扇、空調(diào)的年代,蘇城市民們習慣在戶外廊檐、大樹下的蔭頭里,或者將船停在胥門萬年樓橋洞或虎丘山塘十字洋邊乘風涼。
在飲食上,人們也十分當心,也以祛熱消暑為要務,鄉(xiāng)民直接搖船進蘇州的水巷賣“叫浜瓜”,玄妙觀里喝風涼茶,糕團店里做綠豆糕和薄荷糕,飲木瓜、豆蔻、酸梅、甘蔗各種暑漿,有的還戒葷腥、吃雷齋素。
三伏天里大熱,蘇州人也把它叫做“大六月里”,盡管人有點吃不消,但對農(nóng)作物來說,人們又認為越熱越好,有“六月不熱,五谷弗結”“六月大,瓜茄落蘇籮來坐”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