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楚堯
何謂活著?我們常常抱怨人生短暫,幾十年的光景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捎袝r我們也會感慨人生是何等的漫長,漫長到我們也不知道這一生究竟要面臨多少困難挑戰(zhàn),經(jīng)歷多少曲折坎坷。人生百態(tài),每一種滋味我們都得親身體驗、用心品味。有成功的喜悅、幸福的甜蜜、生活的火辣,也會有失敗的痛苦、遇挫的絕望、日子的心酸?;蛟S在某個沉寂的黑夜里,感到困頓迷茫的人們也曾問過自己同樣的問題:何謂活著?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盡相同,而余華在《活著》這部作品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一、《活著》—時代之縮影:
《活著》是余華最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主要講述了“我”在鄉(xiāng)間采風期間,遇到的名叫福貴的老人的切身經(jīng)歷。主人翁福貴是出身富裕,年輕時嗜賭成性,敗光了所有的家產(chǎn)。在為母親求醫(yī)途中又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在他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家時,母親已經(jīng)過世。原以為生活終于回歸平靜,可悲劇卻接踵而來,福貴的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故事的結尾只剩下上了年紀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一直以來都深受讀者喜愛,但是每當我們想重拾起書細讀時,內(nèi)心都充斥著掙扎與不忍。《活著》這部作品跨越了中國最艱難困苦的歷史階段,而福貴一家的經(jīng)歷遭遇或許是在那個特殊時代下,眾多貧民百姓身上悲劇的集合、堆砌。
二、“福貴”—生命之真諦:
對于主人公福貴,讀者很難做出準確的定位判斷。我們對福貴的低俗迂腐、毫無擔當感與責任感充滿了憤恨、厭惡。可在看到福貴經(jīng)歷了如此多且大的苦難時,我們又心生同情理解。福貴的一生的經(jīng)歷是苦楚的、酸痛的,被命運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他,顯得是那么的弱小、無助。但福貴并沒有因此選擇放棄生命,而是堅韌樂觀地繼續(xù)生活。
福貴是對“活著”一詞最好的詮釋?!吧孢€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同于莎士比亞的觀念,余華在《活著》中向我們傳遞出別樣的選擇余地。或許“活著”本身就帶有著無限的勇氣與力量,充斥著無限的希望與可能,既無需“默默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亦無需“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僅僅是“平常地活著”,就會收獲一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達天地。
福貴的一生無疑是部莫大的悲劇,但在余華的筆下卻多了份鎮(zhèn)定從容。余華沒有采用深沉凝重等悲劇慣用筆調來敘述主人公福貴的遭遇,恰恰相反,《活著》的語言和緩平靜,借福貴的口吻將接連不斷的人生悲劇娓娓道來。雖隔著文字,但我們卻仿佛看見了福貴那飽經(jīng)滄桑也仍樂觀向上、面對命運的“惡作劇”寵辱不驚的面龐。當真正經(jīng)歷過苦難痛楚的人再回首人生往事時,骨子里已具備了份穩(wěn)重成熟,內(nèi)心中亦填了份樂觀豁達,思想上多了份平淡如水。所以,福貴的言語才會顯得那樣的自然平靜、波瀾不驚。
漫漫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坎坷挫折,就在人們挑戰(zhàn)消滅它們的過程當中,我們對“生”的美好幻想被打破、鋒利尖銳的棱角被磨平。對待人生,我們學會了包容、隱忍,學會了體味感悟人生百態(tài)。正如余華所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蔽覀儫o需多做,只要跟隨著時間靜靜地感受、體味、領悟就會明白“活著”的真諦。
三、余華—表露之精巧:
余華在情節(jié)設計上也十分精巧地抓住了讀者的心。面對福貴一家接連不斷的苦難悲劇,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構思。這眾多坎坷之間不是簡單地堆砌,而是曲折之中夾雜著些許光亮,可當你想要去追趕它、觸碰它時,它就這樣無情地熄滅在你面前。福貴一家的生活也如這般,接踵而至的悲劇就如那汪海水,平靜背后或許暗藏著更兇猛的驚濤。余華沒有利用讀者面對眾多悲劇相串聯(lián)時所產(chǎn)生的震撼哀痛的心靈沖擊,而是采用另一種舒緩平靜的節(jié)奏向讀者訴說?!痘钪酚盟鼊e樣的情節(jié)、語言引領著讀者一步步走進福貴的內(nèi)心,較之簡單的悲劇疊加而言,該情節(jié)更具感染力,更令我們痛心。
“活著”一詞充滿著生機與朝氣,它總能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憧憬和繼續(xù)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但這部小說的內(nèi)容卻是一個令人哀婉、傷痛的悲劇,它的情節(jié)貌似與標題毫無干系。而我認為“活著”一詞恰是對這部作品主題最完美確切的展現(xiàn)。故事結尾福貴沒有選擇逃離、躲避,而是頑強樂觀地活下來,他還用自己不多的積蓄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屠宰的老牛,并為它取名“福貴”,將對故去者的哀思寄托在這頭牛身上。這正是在經(jīng)歷過“活著”的磨煉考驗后,福貴對待生命更加細膩深刻的領悟:“活著”便要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安排與考驗。而這頭老牛也是福貴對待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的充分展現(xiàn)。余華沒有在文中過多地點明作品主題思想,也沒有刻意賺取讀者憐憫同情的淚水,而是以一種理性甚至偏向冰冷的筆觸向讀者訴說著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的命運,將故事外的寓意巧妙地暗藏于標題之中,留給讀者細細體會、慢慢咀嚼。
作者為主人公取名“福貴”??芍魅斯囊簧炔辉鴵碛羞^幸福,也未能夠大富大貴,最后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孤苦寂寞地掙扎著生活?!案YF”這個名字并沒有對他悲苦多難的命運起到任何改變,那么他又“?!痹谀睦??“貴”在何處呢?或許作者余華正是想通過“福貴”這看似略帶嘲諷意味的命名來傳達給讀者對“人生真正意義價值是什么”的理解感悟。主人公的“福”與“貴”指的并非物質層面,而是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在此過程中人物內(nèi)心的歷練、成長、升華。如果我們轉換角度來看,福貴所經(jīng)受的苦難悲劇也可以看作他擁有寶貴財富。經(jīng)歷過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感受過人與人間的悲歡離合,在命運的玩笑面前,福貴將這些或苦或甜的記憶一一刻在自己的腦海中,然后繼續(xù)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面對未來,盡管充滿著迷茫與未知,但我相信福貴都會堅強樂觀地勇敢生活下去,因為他比世人多了份對生活的忍耐包容,多了份在苦難面前的從容淡然,多了份對待生命的敬畏珍惜。在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福貴對自己的經(jīng)歷如此清楚……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上天賦予福貴玩笑般的命運安排亦是對福貴的恩賜與眷顧。
四、結束語:
《活著》這部小說神秘又深邃。主人公艱難坎坷、略帶虛幻色彩的命運歷程,余華冷酷平靜而非宣泄般地敘述,當這看似不匹配的兩種風格相聯(lián)系、相碰撞、相融合,卻沒有絲毫違和,而是帶給讀者從未有過的別樣體驗。這種體驗在經(jīng)過反復地咀嚼、消化、回味后產(chǎn)生的震撼感是無窮無盡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當重拾《活著》時,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文字本身傳達的故事情節(jié),更是隱藏在這種種悲劇背后無形的力量鼓舞。這部作品值得我們花費一生的時間慢慢品讀、靜靜思考、細細回味……
參考文獻:
[1]余華.活著[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127.
[2]許子東.重讀余華長篇小說《活著》[J].中國當代文學究,2021(02):151-157.
[3]楚周溪.人應該怎樣活著?[J].求學,2021(09):77.
[4]黃燦.淺析《活著》中福貴的人物特點[J].青年文學家,2021(05):29-30.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