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華
[摘要]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類語言生活的新居所,其對語言、社會和國家均有一定的影響,不僅存在非傳統安全問題,也可能引發(fā)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等傳統安全問題。文章從安全視角分析審視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發(fā)現存在通用語言文字安全,交際符號的規(guī)范和優(yōu)化安全,網絡空間的語言技術安全,網絡空間的話語傳播安全,網絡空間的語言關系安全等問題。文章以語言生活理念為思考路向,從國家安全視角提出四點治理建議和對策:動態(tài)治理,促進語言規(guī)范化;分層治理,不同領域相互配合;目標治理,語言技術基礎和話語傳播能力強化結合;體系治理,凝聚合力織就網絡空間語言生活安全網。
[關鍵詞]網絡空間;交際符號;語言安全;語言生活;國家安全
信息化的發(fā)展催生了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成為人類語言生活的新居所。作為語言生活的新居所,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由此成為社會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語言過去是在社會空間中使用,如今是在社會空間、信息空間這兩個空間中使用。隨著物聯網、語言智能的發(fā)展和智能化新基建的實施,語言將跨入物理空間,在人類的三元空間中運用。語言在人類生產活動的作用將更為顯著?!盵1]伴隨語言媒介和語言技術的拓展,語言生活的應用空間逐漸擴展,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漸成多數人語言生活的常態(tài)。由于媒介技術和語境的天然差異,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和現實空間的語言生活在交際符號、交際方式、交際特征等方面均有明顯的不同。面對這些差異,如何應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些差異在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中產生了何種新問題。這不僅是語言生活的重點治理對象,也是語言生活和語言政策理論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同時,從語言生活理念出發(fā)討論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也是對“語言生活派”理念的踐行及其具體應用。
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研究,以往多關注本體視角,即傳統的網絡語言研究,包括詞匯視角、語音視角、語法視角、文字學視角、修辭學視角、社會學語言學視角、文化語言學視角、認知語言學視角,或關注跨學科的某一角度,如傳播學視角、語言教學視角、美學視角等。少部分學者從語言生活理念出發(fā)對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進行了研究,較早的如張挺、魏暉對語言輿情、新詞語與詞媒體的考察,關注了語言生活的某一具體方向[2]。汪磊則從宏觀角度討論了網絡空間語言生活帶來的新變化,指出“網絡傳播造就了全新的語言生活,網絡才是真正的大眾媒體,它激發(fā)了人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給信息存儲、信息傳輸帶來了便利和變化;網絡對語言系統的詞匯層和語篇層產生了影響;對虛擬世界語言問題的思考有助于開辟研究新領域、為社會語言學的變異研究提供新視角?!盵3]綜上,既往研究中缺乏以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政策為目的的研究,也沒有從國家安全視角對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開展的專門研究。因此,本研究擬從國家安全視角,在對網絡空間內的語言生活的長期浸潤、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提出治理建議和對策。
一、安全視角下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問題
(一)通用語言文字的安全
在網絡空間的交際系統中,既有語言符號,又有非語言符號;既有文字符號,又有音視圖符號。一方面,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網絡空間語言生活交際符號的主體,包括漢字符號和各類媒介形式的口語。另一方面,因為網絡空間使用主體的多樣性,網絡空間的交際系統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交際符號,比如英語、法語、韓語等語種符號,各民族語言、方言符號,通用語言文字表達系統中的漢字符號、拼音符號、聲調符號、標點符號;彈幕符號、火星文等各類亞文化群體所使用的符號,顏文字、emoji、表情圖片、表情包等輔助交際符號。各種符號充盈在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的交際實踐和交際場域中,除了網絡語言文明、網絡語言暴力等話語問題,不同語言交際符號的混雜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純潔化,尤其會對參與網絡生活的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青少年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及其規(guī)范意識的培養(yǎng)。
(二)交際符號的規(guī)范和優(yōu)化安全
網絡空間是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空間,交際符號要滿足網絡空間語言生活的需要,就要有足夠的自足和適應能力。首先,網絡空間要有足夠數量的交際符號。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既要有語言符號,也需要有與網絡空間各類網絡語境相匹配的輔助交際符號,而交際符號的數量、類型、媒介要能夠滿足網絡空間內語言生活所需。其次,不同場域的交際符號,特別是表情包等非語言符號因存在重復、雜亂、無序、任性等發(fā)展特質,交際符號雖要滿足語言生活需要,但也并非數量越多越好。目前,交際符號問題一是不同場景和各類平臺、設備所使用的交際符號缺乏科學指導和規(guī)范;二是推動非語言交際符號國際化用力不足,比如,國際上影響廣泛的統一碼Unicode體系每年都會接受新的圖標進入其發(fā)布的emoji版本。2020年,其發(fā)布的13.1版本,其中就采用了很多來自日本的表情符號,韓國也有不少表情符號進入Unicode體系,而中國進入統一碼Unicode體系的表情符號則較少。由此可見,我國的各類交際符號在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廣和應用等方面有待大力加強,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發(fā)布是提高該領域話語權的一種重要手段。
(三)網絡空間的語言技術安全
語言技術是支撐網絡空間語言生活運轉的物化基礎,是連接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關鍵所在。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過程中,語言技術是必須要解決的核心技術之一。當前階段的現代語言技術包括跟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等相關的語言技術?,F代語言技術需要解決包括機器內碼編碼和交換、規(guī)范標準的研制、語料庫、文本信息處理、文字輸入和文本識別、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機器翻譯、設備和軟件開發(fā)等眾多問題。我國的現代語言技術主要是解決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輸入、輸出、儲存、傳播等方面的問題,現實中我們還存在很多短板。首先,在面向計算機的中文信息的標準問題上,我們需要進一步把握主動權?!罢Z言文字標準是‘第三海關’”[4],我們亟須讓“標準意識”落地生根,標準的建立有助于計算機、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的語言文字處理方面產生更多的專利技術。其次,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在輸入法、語音識別與合成、語料庫等方面,我國雖然有了一些自主的領先技術,但是產權意識還較為薄弱。再次,現代語言技術缺乏統籌規(guī)劃,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yè)化程度低;二是缺乏研究規(guī)劃,各自為營;三是缺乏健全的服務網絡和推廣機制。隨著大數據和智能化的進一步深化,數據跨境和數據安全問題也理應成為語言規(guī)劃學者和語言政策的相關政府主體的新的重點關注議題。
(四)網絡空間的話語傳播安全
網絡空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流行,使得包括政府、企業(yè)、組織、群體,甚至個人都有機會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傳播?!耙酝忻襟w與受眾之分,但如今所有的受眾同時也成為媒體,成為國際傳播的主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向全世界發(fā)布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為,很多個人自媒體的粉絲量和閱讀量甚至超過了傳統的機構媒體,產生了覆蓋全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泵鎸鞑バ蝿莸淖兓瑖以诰W絡空間的話語傳播亟待變革,以增強網絡空間的話語傳播能力。目前,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整體偏弱,在文化話語、科學話語、應急話語、政治話語等方面均有待提高。與此相對應,話語能力會影響傳播效能,甚至在一定情況下會引發(fā)諸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安全問題。
(五)網絡空間的語言關系安全
網絡空間場域眾多,其以地緣、血緣、民族、性別、興趣等各類基點建立的社交圈層,在確定和凝聚相近群體的同時,也會導致不同場域不同群體之間的陌生化和對立化。在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中,會造成語言關系的不安全,誘發(fā)不同主體之間的矛盾,甚至引發(fā)沖突。首先,在網絡空間中,不同個人因為所持語言意識形態(tài)和語言習慣的不同,因此不同個體和不同群體之間,不同的語言主體間會產生語言矛盾,比如,外語和中文使用的矛盾,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矛盾,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矛盾。其次,不同主體處于不同的群體之中,這些不同群體有的以語言為特征形成了不同的言語社區(qū),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和碰撞有時也會引發(fā)不同言語社區(qū)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言語社區(qū)所涉及的層次有大有小,包括不同的亞文化群體、不同的民族群體、不同的區(qū)域群體、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際組織等。語言關系的本質是回溯到語言主體之間的關系,因此,語言關系的和諧對民族團結、社會安全和穩(wěn)定、國家統一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二、安全視角下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治理對策
(一)動態(tài)治理,促進語言規(guī)范化
語言規(guī)范化是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的主要目標之一,語言規(guī)范化既包括保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各領域的功能,擴大其在網絡空間的使用范圍、分布空間,也要保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相對獨立性和純潔化。純潔化并不意味著不能接受外來事物,網絡空間的傳播廣度,使得任何符號的傳播都有了更大的概率和可能,也為語言接觸提供了網絡新途徑。因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可避免地要從外語、民族語言和方言、網絡用語中適當吸收有益成分,來充實和豐富其表達能力,而把握其中的度,就需要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引導其在適當范圍內發(fā)展。這樣既有足夠的能力保障和增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功能區(qū)間和使用效能,也通過適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了國家通用語文字的適度純潔和獨立性。除了國家政府部門和相關組織的引導,還可以通過各類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將語言規(guī)范意識深入青少年的語言認知,從而培養(yǎng)青少年的語言規(guī)范習慣,有助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健康發(fā)展。
(二)分層治理,不同領域相互配合
網絡空間為語言的傳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政府、主流媒體、各類組織、群體、個人都有機會利用不同平臺成為傳播的主體。在泛媒時代,不同主體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分層治理作為語言政策的主軸或可發(fā)揮良性作用。分層治理需要對語言使用的不同主體做出不同要求,其中,教育起到了基礎作用,能夠重點培養(yǎng)人們的規(guī)范意識和提升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主流媒體要發(fā)揮引領和示范作用,盡量避免使用網絡用語等不規(guī)范用語或不文明用語。政府文件或政府官方網站等傳播主體和傳播平臺更要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在應用中樹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威性。而網民在網絡空間中的日常交流、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使用,應以貼近生活為原則,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允許網絡空間的語言成分在適當的領域內拓展使用空間。
(三)目標治理,語言技術基礎和話語傳播能力強化結合
網絡空間內語言生活質量的整體改善要以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為目標。涉及網絡空間的語言能力眾多,其中較為重要的是語言技術能力和話語傳播能力?,F代語言技術要解決好計算機、手機以及其他智能設備上的中文語言文字信息的各類處理技術,為廣大網民使用漢語參與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奠定基礎。同時,現代語言技術要通過技術手段,從技術層面杜絕并處理網絡破壞行為,如以植入木馬、病毒等黑客方式破壞信息系統,竊取信息機密等。話語傳播能力在非傳統安全凸顯的形勢下,顯得愈發(fā)重要。如何利用網絡空間搭建的各類平臺傳播本國的各類話語,不僅是一個語言技術問題,更是一個語言傳播問題。除了語言技術能力和話語傳播能力,語言監(jiān)測能力、輿情監(jiān)測能力、數據整合能力、數據規(guī)范能力,也是網絡空間語言生活的影響要素,需要多角度采取措施進行整合和提升。
(四)體系治理,凝聚合力織就網絡空間語言生活安全網
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能力的提升,需要打造和實現不同主體、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政策網絡,形成系統的動態(tài)體系。不同主體均需提升網絡空間的語言生活能力,包括各類組織、各種群體、各個個體;不同層級的劃分主要依據其在網絡空間的話語能力,如各級政府、各類媒體及平臺(如微信、抖音)、各類智庫及機構(如網絡智庫、語言智庫)、普通網民等,不同層級的作用不同,需要各層級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的結合以增強其傳播合力;不同領域也要相互配合,其中政策、傳播、教育領域要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傊?,網絡空間語言生活能力的整體提升必須依靠各類主體、各個層級、各個領域的共同努力,其中包括從國家安全視角驅動的規(guī)劃措施,以形成更加全面合適的語言規(guī)劃方案等,這樣同為正向的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主體、層級、領域的共同治理,凝聚合力形成科學的動態(tài)治理體系,才能促進網絡空間語言生活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宇明.語言數據是信息時代的生產要素[N].光明日報,2020-07-04.
[2]張挺,魏暉.媒介與語言:網絡傳播對當代社會語言生活影響之考察[J].廣西社會科學,2012(01):166-169.
[3]汪磊.虛擬世界語言問題的現實思考[J].中國語言戰(zhàn)略,2012(01):36-47.
[4]李宇明.信息時代的語言文字標準化工作[J].語言文字應用,2009(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