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鵬
摘要: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我國經(jīng)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不斷增強,國家各項基礎工程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的水利水電工程,其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顯著。如何更好地掌握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基礎施工技術,做好基礎施工步驟與環(huán)節(jié),是確保工程項目保質保量完成的關鍵。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已日趨成熟,可以很好地利用現(xiàn)代化施工技術,進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為水利水電工程的高質量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基礎施工;施工技術
1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特點
(1)水利水電工程涉及民生范圍多。水利水電工程由于涉及服務范圍廣,民生建筑多,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同當?shù)鼐用癞a(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并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到居民的生活。因此,如何最大程度減少工程涉及的經(jīng)濟糾紛,需要從提升施工技術以及做好溝通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工程施工單位要同當?shù)鼐用褡龊脺贤ǎ瑴p少因誤解導致的不必要阻礙。另一方面,要不斷進行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新技術規(guī)避工程造成的負面影響,減少工程難度。(2)水利水電工程受天氣條件影響大。水利水電工程因其施工特點,受天氣情況、環(huán)境溫度等氣候條件的負面影響大。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工程進度經(jīng)常無法按照預定計劃實施。為此,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通過多重措施不斷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1)挑選合適的施工場地。合適的施工場地是水利水電工程進度的保證。合適的施工場地既要避免地質環(huán)境對工程的影響,也要選擇適合埋設水利水電設施的土壤環(huán)境,綜合考慮選擇施工地點。2)充分分析當?shù)貧夂驐l件。施工單位在挑選施工地點時應當提前分析當?shù)貧夂驐l件,根據(jù)當?shù)爻D隁夂蚯闆r安排工期,同時要運用多種施工技藝避免極端天氣對工地施工現(xiàn)場的影響,防止洪水、臺風等重大氣象災害導致水利水電工程損毀。另外,施工單位應當重視對施工人員的個人防護,通過教育培訓以及安全設備防止氣象災害造成人員損失。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基礎施工技術分析
2.1預應力管樁技術
將預應力管樁技術運用到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中,其最大優(yōu)勢就是可以保證施工的質量,用到的主要方法是靜壓法沉樁和錘擊法沉樁。靜壓法沉樁的注意事項:首先需要對施工現(xiàn)場以及沉樁進行全面檢查,然后將管樁運到施工現(xiàn)場,之后在每個管樁支點放置墊木,使用專業(yè)工具對樁位進行放樣。通過夾持油缸將管樁夾緊,尤其是在新手壓樁時,速度需要保持在每分鐘1-2m,然后再壓下一截樁,上下兩截樁的差距為0.8-1m,可以保證每個管樁均在一條直線上。在進行現(xiàn)場作業(yè)時,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十分了解現(xiàn)場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預期施工效果。錘擊法沉樁的注意事項:首先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個管樁的距離和順序,這樣可以確保管樁不擁擠,也不松散;其次是在進行打樁時,要確保樁釘與樁身是垂直的。對于土質較厚的地區(qū),應該連續(xù)地對管樁進行敲打,原因在于沉樁工作一旦停下來,土壤就會馬上凝結,這樣可以防止土壤凝結,以順利完成施工;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樁釘出現(xiàn)偏差或者歪斜,那么應該立即進行修正。
2.2巖基加固處理技術
為了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穩(wěn)定性,有效防止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會出現(xiàn)的意料之外的風險,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人員會采用巖基加固處理技術來加固巖基。一般來說,巖基加固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隱患威脅,通常巖基加固主要包括斷層破碎帶、軟弱巖(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防止巖基不均勻沉降處理,防止巖基滑動處理。在采用斷層破碎帶、軟弱巖(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時,根據(jù)寬度大小,可將其挖除到一定深度并清除兩側破碎巖石,然后用混凝土填塞或者澆筑混凝土梁來處理。在防止巖基不均勻沉降處理時,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挖除基坑內的風化破碎巖石、固結灌漿、對壩體進行合理分縫等措施。在防止巖基滑動處理時,施工人員應選擇合理的基坑開挖深度和斷面形式,設置抗滑齒墻和抗剪鍵,澆筑重力墩等。
2.3強透水層處理技術
在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當中,強透水層處理技術是集中比較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在具體施工當中,通過使用大量鵝卵石以及硬度較大的砂石材料,直接鋪設在地基表面,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結構的透水效果,這一施工方法在大壩主體工程施工當中應用比較普遍,并且剛性壩體在透水性能效果上更加明顯,當大壩透水性能較強的條件下,強透水層的滲透系數(shù)也會進一步提升。在強透水層處理施工當中,為了全面提高壩體的防滲透性能,通常情況下會選擇使用帷幕控制水壓大小,然后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的具體施工情況與原材料進行合理選擇,同時對滲水管道進行有效延長,然后對帷幕進行灌漿處理,有效控制大壩前混凝土層的透水性能。除此之外,通過使用高壓噴射灌漿施工方法可以形成防滲透墻,工程施工單位在具體施工當中,必須要嚴格依照墻透水層處理技術步驟來進行施工,不能存在施工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效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質量和效果。
2.4堤壩施工技術
堤壩施工可以保證水體被充分利用,避免水體對周圍施工環(huán)境造成影響。施工單位應根據(jù)項目特點,選擇高質量的施工材料,以便增強堤壩建筑的穩(wěn)定性,提高基礎工程的防水性能。在基礎設施防水施工中,施工人員要根據(jù)堤壩的沖刷時間、浸泡時間等,設置針對性的防滲墻,以避免堤壩滲漏問題,提高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員應科學選擇混凝土施工材料,避免出現(xiàn)內部水化現(xiàn)象,提高材料熱量的釋放效果,有效避免溫度差造成的裂縫問題,進而保證堤壩施工質量。
2.5軟土處理技術
2.5.1強夯處理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常見軟土地基等不良地質,部分工程也可采用強夯施工法進行基礎處理。在工程施工中,一般要使用80kN的夯錘,具體先將其吊至6-30m的高度,再讓其多次自由下落,以確保施工效果。強夯施工法多用于河流沖刷、海岸沉積等地區(qū),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對高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地基,當在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或其他粗顆粒材料進行強夯置換時,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強夯法不能用于工程周圍建筑物及設備不允許有一定振動影響的地基加固,必要時應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2.5.2表層處理法
表層處理法是近些年來結合先進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軟基基礎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方法最為主要的操作步驟就是將一定的特殊物質加入軟基基礎之中,而后采用相應的技術,將軟基基礎之中的水排出。所以這種方法最為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軟基基礎的含水量,提高它的滲透性。但是這也暴露了表層處理法的限制,表層處理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軟基基礎的自身結構,沒有辦法改變軟基基礎的主要物質是沙土和塵土。所以不能提高基礎的強度,一般在采用表層處理法之后,還需要采用其他辦法,對軟基基礎進行一定的夯實,但是它對于軟基基礎的處理仍舊存在著一定的意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施工人員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全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專業(yè)技術,通過多種措施提升施工質量,保證施工環(huán)境的安全可靠。同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施工單位要定期組織施工人員學習國際上新出現(xiàn)的先進技術,進而促進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麗想.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處理技術[J].建材與裝飾,2020(15):290-291.
[2]陳震.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2):27.
[3]孫淅波.基于地基基礎處理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應用[J].冶金管理,2019(19):80-81.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