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沽月
“媽媽”是我們牙牙學語時最早學會的詞語之一。幾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開始歌頌?zāi)赣H的愛:“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出自《詩經(jīng)》)”不管我們在哪里,媽媽始終牽掛著我們。
《詩經(jīng)》里還有兩句和媽媽有關(guān)的詩:“凱風自南,吹彼棘
(jí)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勞?!薄皠P風”是指夏天和煦溫暖的風?!凹摹笔撬釛棙溆啄鄣男⊙績海@里比喻子女?!佰緞凇眲t
是操勞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yǎng)兒辛苦忙。
有一句古話叫:“父母在,不遠游?!惫艜r候交通不便,孩子出門遠行,可能要隔上好幾年才能與父母再見面。所以,和父母分別,就會格外令人傷心。
元朝詩人王冕(miǎn)在《墨萱圖·其一》中寫道:“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边@里的“南風”就是來自《詩經(jīng)》里的“凱風”。母親倚在門邊目送詩人遠行,是那樣不舍,那樣難過。而我們好像穿越到了詩歌的畫面里,和詩人一樣,一步三回頭。
母愛像旭日暖陽
豆苗兒們,你們知道唐代詩人孟郊寫的《游子吟》嗎?“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谶@首詩里,詩人用樸實的文字,回憶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場景——他即將出門遠
行,而母親在燈下為他縫衣服。在詩人看來,他就像母親手中的線,而母親就是那件衣服,每一針都在強調(diào)他和母親之間相依為命的骨肉親情。母親之所以要密密縫,是害怕兒子遲遲不回來。詩的最后兩句,是對母愛真摯的歌頌。兒女像小草,母親像旭日暖陽,那份熾熱深沉的母愛,又怎么能輕易報答呢?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念著這些詩句長大,也無數(shù)次被文字背后的母愛感動。
抗日英雄趙一曼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詞,名叫《沁園春·衛(wèi)我河山》。在這首詞里,她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情厚愛。下闋第一句是“難書母愛慈祥?!蹦笎鄄粌H難以描繪,更難以報答。媽媽從來沒有要求我們?nèi)蟠鹚裁矗覀兡茏龅木?/p>
是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聽媽媽的話,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