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效應
生物學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輕易地就跳出來了。再把這只跳蚤放入加蓋的玻璃杯中,結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這只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蓋子,而跳蚤卻再也跳出來了。
跳蚤效應說明,“自我設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變成了“爬蚤”并非自身已失去了跳躍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跳蚤調節(jié)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
蜂舞法則
奧地利生物學家弗里茨經過細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圓舞”和“鐮舞”兩種形式。工蜂回來后,常作一種有規(guī)律的飛舞。如果工蜂跳圓舞,就是告訴同伴蜜源與蜂房相距不遠,約在100米左右。工蜂如何跳鐮舞,則是通知同伴蜜源離蜂房較遠。路程越遠,工蜂跳的圈數越多,頻率也越快。如果跳8字型舞,并搖擺其腹部,舞蹈的中軸線跟巢頂的夾角正好表示蜜源方向和太陽方向的夾角。蜜蜂跳舞時頭朝上或朝下,與告知蜜源位置之方向有關:跳舞時頭向上,表明找尋蜜源位置必須朝著太陽的方向飛行。蜂舞法則揭示的道理是:信息是主動性的源泉,加強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權威效應
在給某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們講課時,向學生介紹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老師,說這位德語老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實驗中這位“化學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他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對于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由于這位“權威”的心理學家的語言暗示而讓多數學生都認為它有氣味。
權威效應又稱權威暗示效應,是指一個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重,那他所說的話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并讓他們想念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避雷針效應
在高大建筑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將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云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筑物等避免雷擊。
避雷針效應說明這樣一點:善疏則通,能導必安。
(丁丁摘選自《頂級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