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寧
體育是小學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訓練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更好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體育課堂中很多項目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教師可以利用體育課堂特點優(yōu)勢,既可以更好的完成課堂學習目標,同時又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學生們在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經驗與心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也有著很好的幫助,這也是本文接下來要講述的重點內容。
1 合作學習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所謂“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們?yōu)榱送瓿山y(tǒng)一的學習任務,而進行分工合作,通過相互配合、幫助的方式來達成課堂目標。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到團隊力量的強大,進而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
2 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分配小組,營造合作學習氛圍??茖W合理的分組對于開展合作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與動力,為學生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自愿分組法,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性格、愛好以及關系親密度等進行自由組合,為其相互之間的合作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同質分組法,由教師對學生的成績、性格、習慣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然后將具有相同特征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這樣可以減少小組之間的沖突,為其相互之間的合作提供和諧的環(huán)境條件;異性分組法,教師可以利用異性思維上的互補性來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更加有助于在合作中達成意見的一致,很好地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
合作學習中的分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靈活運用。當分組完畢之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選舉出一個能力強且有擔當的學生作為組長,并且需要各小組成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為自己所在的小組起一個名字,如比較擅長跑步可以命名為“博爾特組”,如果比較喜歡籃球則可以稱之為“姚明組”……這樣可以增強小組的向心力以及成員之間的歸屬感。
(2)豐富課堂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組好的老師”,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并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在體育課堂中的興趣。
例如,在籃球教學“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的時候,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兩兩合作,一人利用雙手在胸前環(huán)繞制作成“人籃”,供另外一人進行投擲練習,隨著練習時間而逐漸增加投擲距離,“人籃”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主動接球……這種練習方式讓學生們玩的不亦樂乎。接著,我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籃球場中呈一字型排開,從最遠處學生開始向其前面的學生進行傳球,直到傳至離球筐最近學生后進行投籃,對于完成較好的小組進行獎勵,每個小組的學生為了能夠贏得勝利,紛紛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而竭盡全力,隨著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其相互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3)鼓勵學生討論,自主完成課堂目標。小學體育合作教學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相互溝通與合作的形式來實現課堂學習目標,這是合作學習的關鍵。
例如,在教學“拔河”的時候,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本知識來增強拔河中應當掌握的技巧,然后展開組內討論并對接下來的實戰(zhàn)進行戰(zhàn)術安排。結果我發(fā)現,有些小組在研究完課本教材之后,還提前到操場進行了“演練”,在接下來的實戰(zhàn)訓練中,很多小組對于身體后傾、腳跟腳以及學生之間的順序安排等都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比賽中兩隊組員都在根據自身的節(jié)奏喊著提前商議好的口號……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課堂學習目標,可以突顯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借助團隊的力量來完成課堂學習,進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4)及時歸納總結,鞏固合作學習成果。任何學習方式都少不了對經驗的歸納與總結,這也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可以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點評,讓不同小組進行互評,或者小組內部自評等方式促進學生完成字自身合作學習的總結。學生們可以清楚認識到自身在合作學習中的不足,通過借鑒他人之經驗來彌補自己的短板與劣勢,同時對于自身完成較好的地方也需要進行及時的經驗歸納,為今后的合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合作學習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對新課程標準的積極響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思想、意識以及能力等各個方面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開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