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
小魚的“宿敵”是蘇辰。
他們出生在同一年,生日只差三天,兩家父母也一直都是同事,是鄰居。不可避免的,兩個孩子各方各面都被家長和周圍的人拿來一起比較。
小魚比蘇辰先學會叫媽媽,蘇辰比小魚先學會走路。
蘇辰先學會從1數到100,小魚先學會26個英文字母。
等到小魚和蘇辰慢慢懂事,漸漸長大,一起上學之后,他們之間的“競爭”就更加白熱化了,兩人你追我趕,恩恩怨怨,糾纏多年。但小魚覺得自己和蘇辰之間的暗暗較勁都算是比較良性的。畢竟他們從小就是同學,關系也一直都不錯。
而且,蘇辰甚至還和其他人……都不一樣。
高二的時候,小魚的數理化念得有些吃力,這三門課的成績忽上忽下,有點拖總分的后腿。她花了很多時間去努力,她覺得自己一定不會比別人差,尤其是不該比蘇辰差。
可有一天,她聽到兩家的家長在閑聊。
父母聊到最近一次的成績,小魚的母親對小魚的成績不太滿意,說她的總分比蘇辰少了二十多分,年級名次差了好幾十名。蘇爸爸卻突然來了一句:“我看小魚的分都扣在數理化了,這也正常。女孩子嘛,小的時候是比男孩子聰明的,但上高中一般就不行了,尤其理科,肯定考不過男孩子的,不過這也沒什么,女孩文科比較強嘛?!?/p>
小魚被這一番話給堵在了門口,憋了一口氣,又吐不出來。
蘇辰就站在她旁邊,只愣了一下,就走了進去。
蘇辰說:“爸,我們年級第一就是女生,她化學滿分呢?!?/p>
蘇爸爸被自己兒子下了面子,氣得追著蘇辰揍,一邊揍一邊吼:“你還好意思說!你連女孩都考不過!”
蘇辰跑跑躲躲,還狡辯:“這跟男女有什么關系?你這是性別歧視!”
小魚站在一邊,一口氣吐了一半。
——還有半口氣,她后來全用在了學習上。
到高三的時候,小魚和蘇辰幾乎打了個平手。小魚的數學差不多能拿滿分,物理差一點,其他幾科都和蘇辰不相上下。蘇辰也努力,就是有些粗心,數學容易丟分,但他物理很強,還去參加競賽拿了獎。
到高考前的模考,小魚和蘇辰把原本的年級第一壓到了第三名。兩次???,一次小魚第一,一次蘇辰第一,兩次他們之間的分差都不大。
最終決戰(zhàn),就要看真正的高考了。
小魚在那一場考試中全力以赴,考完之后也仍自信驕傲,但內心深處,也不免有緊張。
這次是誰輸誰贏呢?
后來成績終于揭曉,小魚拿了理科狀元。
小魚開心地跑去找蘇辰,在他面前刻意強調了一次:這次我比你高三分。誰知蘇辰竟然也并沒有一點沮喪,點頭認輸十分干脆:是我輸了。
小魚笑了笑:蘇辰,我覺得你就是這點好。
蘇辰也沒問她“這點”是“哪點”,只是又對她說:下次我一定贏。
既然還有“下次”的較量,那么,當蘇辰和小魚選了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yè),又進了同一個班級當同學,甚至連社團都選的一樣時,小魚也并沒有覺得有哪里不對。
所以他們的大學生活,也好像和其他人不一樣。
當別人在享受著比以前要輕松的校園生活的時候,小魚和蘇辰卻仍然和以前一樣充實地比拼著,也仍然和以前一樣,各有輸贏——這是他們的“享受”。
但他們畢竟不是小孩子了,總有不在一起的時候。
蘇辰加入了系籃球隊。
比賽的時候,小魚很自然地跟同學一起去看籃球賽,在場下為蘇辰加油。但比賽結束的時候,小魚還沒湊上去,就看見有漂亮的女生先沖了上去。
女生直白又大膽,就在最熱鬧的籃球場外,用崇拜又仰望的目光,大聲朝蘇辰告白。
蘇辰很快就拒絕,說自己已經有喜歡的人了。
女生有些不甘,問他喜歡的是誰。
他坦坦蕩蕩:是“宿敵”。
宿敵?
蘇辰說:嗯,我們總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充滿斗志,瞄準著同一個目標。我們勢均力敵互有輸贏,她覺得我這樣很好,我也就喜歡她那樣。
蘇辰轉過頭,看向了小魚。
小魚也在這一個瞬間里,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他和其他人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