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友
天地有大美,處處是風(fēng)景。從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以來,古代游記散文層出不窮,記錄了不同時代祖國各地的山川之美。一起欣賞明代劉桐的《水盡頭》。
【古文賞讀】
水盡頭①(節(jié)選)
[明]劉 桐
觀音石閣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②;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③。
過隆教寺而又西,聞泉聲。泉流長而聲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④;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聲也?;ㄖ裎匆?,泉猶石泉矣。石罅亂流,眾聲澌澌⑤,人踏石過,水珠漸⑥衣。小魚折折石縫間,聞跫⑦音則伏,于苴⑧于沙。
雜花水藻,山僧園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敵其秋之柿葉。葉紫紫,實丹丹,風(fēng)日流美⑨,曉樹滿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壽安山曰柿也。
西上圓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盡頭兒,泉所源也。至則磊磊中兩石角如坎⑩,泉蓋從中出。鳥樹聲壯,泉唶唶?不可驟聞。坐久,始別,曰:“彼鳥聲,彼樹聲,此泉聲也?!?/p>
(節(jié)選自《帝京景物略》)
注釋:①水盡頭:地名,在北京西郊臥佛寺西北的櫻桃溝。②委:水的下游。③周:環(huán)繞。倚:靠。④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服務(wù)于。⑤澌澌:形容水聲。⑥漸(jiān):沾濕。⑦跫(qióng):腳步聲。⑧苴(chá):水中浮草。⑨風(fēng)日流美:風(fēng)和日麗的時候。⑩坎:坑穴。?唶唶(jíjí):形容鳥鳴叫的聲音,這里指泉聲小。
【能力測評】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不暇聲也 (2)石罅亂流
(3)不能名之 (4)曉樹滿星
2. 用“/”標出語句間的停頓(限兩處)。
其 南 岸 皆 竹 竹 皆 溪 周 而 石 倚 之
3. 翻譯下列語句。
(1)然春之花尚不敵其秋之柿葉。
(2)坐久,始別,曰:“彼鳥聲,彼樹聲,此泉聲也?!?/p>
4. 選文記述去水盡頭游覽途中的見聞感受,請概括作者描寫的主要對象及其特點。
5. 魚是游記中常見的描寫對象,請根據(jù)鏈接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洞鹬x中書書》
材料二 佁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
(1)選文和鏈接材料中描寫的魚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寫魚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1)空閑(2)縫隙(3)說出(4)清晨,早晨
2.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
3.(1)然而春天的花比不上秋天的柿葉絢麗。
(2)坐了很久才能分辨出來,說:“那是鳥聲,那是樹木發(fā)出的聲音,那是泉水的聲音?!?/p>
4.一是泉水,流水潺潺,小魚在其中游動;二是遠山的秋葉秋果,色彩紅艷;三是在水盡頭聽到的各種聲音,需要久坐靜聽才能分辨出鳥鳴、樹聲、泉聲。
5.(1)選文中的魚既膽大又膽小,它在溪水的石縫間游動,聽到人的腳步聲后馬上躲到水草泥沙中;材料一中的魚到了傍晚都爭先恐后地躍出水面,讓人感嘆;材料二中的魚先是呆呆地不動,突然又向遠方游動,非常輕快迅疾,好像與游人玩樂。
(2)描寫魚既表現(xiàn)出自然界的生機活力,又為游覽增添情趣。
【參考譯文】
觀音石閣向西都是溪水,小溪是泉水的下游;小溪岸邊都是石頭,石頭是山巖多出的殘余部分。它的南岸都長著竹子,竹子環(huán)繞著溪流并倚靠著石頭生長。
過了隆教寺繼續(xù)向西,聽到了泉水的聲音。泉水流出很遠但聲音很短促,流下的水很平緩?;ㄒ畞頌榛ǚ?wù),竹要水渠引泉水來為竹服務(wù),泉水就忙得來不及發(fā)出聲響了。石縫中到處都是水流,發(fā)出“澌澌”的聲音,人從石頭上走過,濺出的水珠沾濕衣服。小魚安靜而從容地在石縫中活動,聽到腳步聲就潛伏起來,或者在水草中,或者在泥沙中。
一路上看到的雜花水草,山上的僧人和管理園林的老人都不能說出名字。這里的花草不能分別種類,游客們就采集各種花來做競賽游戲,他們在百步內(nèi)采花,當(dāng)拿出各自采的花時,有一半是不同的。然而春天的花都比不上秋天的柿樹葉子。它的葉片紫紫的,果實紅紅的,風(fēng)和日麗的時候,早晨每棵樹上都是亮晶晶的,好像布滿了星星,而到了傍晚,野外一片火紅: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壽安山就是柿子。
向西走上圓通寺,望到太和庵前面,山里的人用手指著說那就是水盡頭,是泉水的源頭所在。到了那里則看到眾多石頭中,有兩塊中有坑穴,泉水原來是從那里流出的。這里的鳥鳴聲,風(fēng)吹樹木發(fā)出的聲音都很大,而泉水的聲音太小,不能馬上聽到。坐了很久才分別出來,說:“那是鳥聲,那是樹木發(fā)出的聲音,那是泉水的聲音。”
【拓展鏈接】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惫湃嗽谟紊酵嫠耐瑫r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下面列舉兩例,供同學(xué)們積累。
★柳宗元與《永州八記》
《永州八記》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山水抒胸中郁憤的散文。這“八記”分別是《始得西山宴游記》《鈷 潭記》《鈷 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者刻畫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動態(tài)美,并以山水自喻,賦予山水以血肉靈魂。
★徐霞客與《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創(chuàng)作的散文游記。徐霞客歷經(jīng)34年游歷,寫了有關(guān)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的游記17篇,另有《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文章。徐霞客去世后,這些文字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是系統(tǒng)考察中國地貌地質(zhì)的開山之作。此外,優(yōu)美的文字也使其成為文學(xué)佳作,在地理學(xué)和文學(xué)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中考版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