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吊在空間視覺落腳點的吊燈,永遠是空間的主角,點睛重任非它莫屬。如何與整個房間的氣場完美契合,事半功倍?
剔透水滴
來自品牌Ocrum Studios名為Dew&Drop的吊燈,由兩個手工吹制的玻璃半球組成,LED燈泡鑲嵌在中央,仿佛一滴正要滴落下來的露珠。
錯落有致
Lustre出品的Sasha吊燈和Ilona吊燈,有著近似卻不盡相同的造型和設計元素,高低錯落地一起使用,更有節(jié)奏感。
占領頂面
由建筑師Hannes Peer設計的PAYSAGE與其說它是吊燈,不如說是全面占領天花板的裝置藝術,超大的比例讓人無法忽視。
組團塑形
Magic Circus ?ditions吊燈組合有種飄浮在空中的美妙視錯覺,連接處由彩色的金屬片銜接,除了增添色彩裝飾外,也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與吊燈的獨占C位不同,臺燈與落地燈更多的是站在空間的角落里,做個協(xié)調畫面的配角。但它們的“高光時刻”可不減半,選對造型與功能,吸睛效果不輸主角!
材質混搭
Anna Karlin設計的這款由大理石、金屬以及手工吹制的玻璃三種材質組成的Dimple燈具,三個部分以看似“不穩(wěn)固”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似耐人尋味的桌面雕塑。
功能疊加
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xiàn)最大的功能? Miniforms出品的、由設計師Paolo Cappello和Simone Sabatti創(chuàng)作的Ozz燈,將床頭桌與落地燈相結合,滿足了臥室所有需求,并以它美麗的弧線裝飾著床邊一隅。
智能科技
這款名為Mito raggio的落地燈,是優(yōu)雅造型和科技的完美結合體。品牌Occhio賦予它觸摸傳感器,讓人可以直接在燈身上調整光線的亮度和色溫,小憩場景、工作場景切換自如。
風格塑形
Faina的這款燈具的名為Soniah,在烏克蘭語中是“太陽花”的意思,由Victoria Yakusha設計。它由一種獨特的混合材料制成,包括活性粘土與稻草、木屑和其他一些純天然材質,可完全降解,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可以完全回歸土壤。
顏值擔當
這款來自上世紀50年代的復古燈,點亮了沙發(fā)區(qū),比起實用的照明功能,它承載的更多是顏值擔當?shù)纳矸荨?p>
派對擔當
被無數(shù)家居網紅博主追捧的落日燈Halo One,來自意大利設計事務所Mandalaki Studio的Halo Edition系列。它絕對是營造派對氛圍的“高手”,濃郁的色彩、超大的光暈,當空間里只剩下一輪紅日,怎能不被光的魅力所打動?
以光暈形成的裝飾照明,結合漸變的色彩,制造出迷人的漸變效果。比起照明作用,這些“氛圍高手”更多的是承擔調節(jié)空間情調的功能。
汲取自然
以烏云中的太陽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裝飾燈Ombre燈具,其中心的光暈大小可以調節(jié),這種“情緒”上的小互動正是設計師Mette Schelde希望在使用者與物品間建立的聯(lián)系。
光束擎天
趣味像素柱狀的光線來自Seletti的Linea PixledLED燈具,透過彩色像素一般的燈身,發(fā)散出來,投射出有趣的光影效果。
靈動光束
Occhio這款Lui Basso燈具可以制造出與太陽光最接近的光線色彩,并且采用變焦鏡頭,投射出的光錐可以在20°至60°之間隨意調節(jié)。
畫作質感
Ingo Maurer這款由Sebastian Hepting設計、用日本和紙制成的MOODMOON壁燈,當光線穿過時,會產生半透明的斑駁效果,從而產生月光般朦朧的神秘感。
選對一盞壁燈,作用堪比掛上藝術裝飾畫或者墻面雕塑。別致的造型結合光影,讓平整的墻面增添立體的高級感。
“一筆”成形
Atelier de Troupe出品的COMPAS Sconce燈具由一片薄薄的銅片彎曲而成,連接處故意參差重疊,制造隨意感。中間的燈泡由手工吹制而成,磨砂質地將光線柔和過濾。
立體光雕
Formafantasma設計的Wirering燈,其環(huán)形部件帶有LED光源,外側則是一根扁扁的電線,看上去仿佛把燈環(huán)“繃”在了墻面上,F(xiàn)los品牌不愧為燈具中的藝術家,微妙的平衡感與線條感令人贊嘆。
層次之美
Foscarini的這款由Paolo Lucidi 和 LucaPevere共同設計的Bahia燈具由三個造型不規(guī)則的圓形套組而成,不對稱的排布讓它充分散發(fā)出自然美感。當點亮時,三個層次的燈光亮度都不盡相同,會制造出妙不可言的景深感。除了壁燈外,它還可以作為吸頂燈使用。
純白浮雕
用鋁板制成的波浪造型讓W?stberg的這款燈具成為爆款。它由Tham & Videg?rd設計,表面被處理成純白的緞光質感。形態(tài)如雕塑一般唯美,即使在不開燈的狀態(tài)下,也絕對是墻壁上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