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小事提升你的幸福感
人類的幸福有10%受生活環(huán)境影響,50%由基因決定,剩下的40%由自己掌控,能通過行動和觀念來構建。生活中決定幸福與否的,主要也是這部分因素,抓住這40%就可有效提升幸福感:
1.給身體存點“肉”??梢葬槍绫场⑸媳?、腰腹部、下肢肌肉分別鍛煉,并將腰腹部當成重點。
2.慢慢吃、小口吃。用小一點的餐具盛飯菜,試試細嚼慢咽。
3.營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建議臥室使用遮光窗簾,睡前遠離手機。
4.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讓自己從容起來,哪怕只是出去散步、遛狗,享受片刻悠閑。
5.回憶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比如吃了一口美食,舉手之勞換來別人一聲由衷的感謝等。
6.減少橫向比較。告訴自己你所擁有的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合適的,知足常樂。
殘障人士與性別暴力行為
在全球范圍內,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而其中,根據(jù)聯(lián)合國大會報告顯示:殘障婦女遭受性別暴力的可能性至少是其他婦女的兩到三倍,其中包括來自家庭成員、伴侶、照顧者和機構的暴力行為。
在家暴事件中,殘障婦女在遭遇性別暴力時更有可能因為她們缺少相關的途徑和關注,缺少來自各方的支持和援助而更少發(fā)聲。制止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行為,保障每個人的身體自主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權利,殘障人士不應被排除在外。
現(xiàn)代婚戀觀越來越現(xiàn)實
過去,婚姻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觀念的更新,國人婚戀觀從適婚男女“唱響”自由戀愛,到如今愈加多元化?!?020青年“理想愛情”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即使年輕一代,也有著不同的“婚戀經(jīng)”。
首先,西方觀念影響深遠。80后、85后開始懂事時,恰好經(jīng)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他們在接受東方價值觀的同時,對西方價值觀兼收并蓄。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更加個體化、崇尚自由,但仍會參考家人的意見。
其次,擇偶觀趨于現(xiàn)實。沒有物質基礎,婚姻常遇到較多困難。改革開放后,大部分人不再為溫飽“掙扎”,給追求愛情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最后,網(wǎng)絡帶來負面影響。20世紀90年代后,信息化和電子產品的普及為情感發(fā)展、維系提供了新路徑,導致年輕一代過早接觸不良婚戀文化,影響正常婚戀觀的構建。
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
建立學習方式的轉變
近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劉曉曄認為,幼小銜接無外乎兩種銜接,第一,就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面對的第一大變化,人的變化。一個孩子需要去和周圍的人建立一種依戀的關系。我們未來的人生當中還有無數(shù)次。所以,這次銜接做好了,不僅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特別有意義的,同時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更為重要。
第二,學習方式的變化。幼兒園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就是孩子的學習方式。但是到了小學,孩子需要聽講、聽課,這種學習方式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挑戰(zhàn)。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從生活化到學科化的邏輯關系,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分工,適合就是優(yōu)選
無論“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很多人會陷入一種爭論之中,就是比誰更辛苦。大家都無法克服自戀,會不自覺地覺得自己才是家庭中最辛苦的那個人。
不管社會上對全職媽媽、全職爸爸的價值判斷如何,在家庭內部,無論是哪一方主內,我們都需要以更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關系,對另一半付出的家務、育兒價值給予肯定。
家庭分工沒有絕對正確的模板,每個家庭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庭分工模式?;诩彝ガF(xiàn)實,在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共同做出的最優(yōu)選擇。而且,家庭的分工是流動的,如果另一方找到自己更有熱情的事業(yè),或者孩子大一些,獨立性更強一些,家庭分工模式又會發(fā)生改變。
誰主內、誰主外主要是看家庭這個整體采取怎樣的策略,雙方都比較舒服。只有在雙方都舒服的情況下,家庭的運轉效率才最高。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