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尛
糖,是甜蜜的象征。同時,糖也給人們帶來無限負擔∶ 肥胖、齲齒、皮膚變差、內(nèi)分泌紊亂、血糖波動……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后發(fā)現(xiàn),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 10~20年。但“甜蜜”的誘惑讓人難以抵擋,況且單糖、雙糖、多糖、代糖、天然糖、人造糖,太多糖讓人傻傻分不清,就連每天的碳水主食都被冠上糖,讓人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來認識一下讓我們欲罷不能的好東西——糖。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糖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準過漳木槽取而分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為糖霜、為冰糖?!?/p>
果糖、蔗糖、葡萄糖,傻傻分不清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認為果糖不好,許多店家也順勢推出蔗糖飲品,蔗糖真的比果糖好嗎?
一項刊登在《肝臟病學雜志(Journal of Hepatology)》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攝取適量的糖,仍可能讓脂肪肝增加一倍。而研究中造成脂肪肝的糖,蔗糖和果糖都有。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研究團隊找來了94名受試者,請他們每天喝下含糖飲料,分別含有果糖、蔗糖和葡萄糖,每天額外攝取80克糖,對照組則沒有喝。
研究人員追蹤7個星期,觀察受試者體內(nèi)糖分和脂質代謝的關聯(lián)后,發(fā)現(xiàn)盡管受試者沒有攝取更多熱量,但果糖組和蔗糖組的受試者,肝臟中的脂肪生成量居然是葡萄糖組或對照組的兩倍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在吃完飯或喝完飲料后的12小時之后,仍在持續(xù)。其中從研究數(shù)據(jù)也發(fā)現(xiàn),蔗糖比相同分量的果糖,能更有效促進脂肪合成,和大家一般認知落差很大。
研究證實,含糖飲料中的果糖和蔗糖,會讓人體肝臟合成脂肪的能力明顯上升,但葡萄糖不會有類似的作用。研究人員也表明,即使適量添加的果糖和蔗糖,也會讓人體自身在肝臟中的脂肪產(chǎn)量增加一倍。專家憂心這樣的現(xiàn)象恐怕會讓未來發(fā)生脂肪肝、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
果糖、蔗糖都屬精致糖,攝取量和活動量才是關鍵。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糖的攝取量在總熱量的10%以下,若能降至總熱量的5%更好??赏ㄟ^每日活動量,來判斷所需總熱量及糖的攝取量,以輕度活動的50公斤辦公室女性為例,她每日建議的熱量攝取為1500卡,糖攝取應低于150卡,每天只能吃約不超過38克的糖;若是體重80公斤、輕度工作的白領男性,一天則不能吃超過60克糖。
有一抹甜味叫“代糖”
代糖,也被稱為甜味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取代糖的替代品,種類眾多且具有甜味和低熱量的特性,不同甜味劑的味道各異,可以是蔗糖的數(shù)十至數(shù)百倍,只要少量添加,就能達到想要的甜度,所以常被用來作為蔗糖的替代品,添加在食品中,且熱量較蔗糖低,甚至可忽略不計,如今才會有許多號稱“零卡”的飲料出現(xiàn)。
代糖若依來源來區(qū)分,可分為以下兩種:
天然來源:甜菊糖(Stevia)、羅漢果苷(Mongroside)及糖醇類,像是赤藻糖醇(Erythritol)、山梨糖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麥芽糖醇(Maltitol)等。
人工合成:糖精(Saccharin)、紐甜(Neotame)、阿斯巴甜(Aspartame)等。
代糖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長期以來備受討論,尤其人工甜味劑,如糖精、阿斯巴甜等。
20世紀70年代,糖精在老鼠實驗中曾被懷疑可能引起膀胱癌,但如今仍無法找到明確的證據(jù),因此美國在2000年后已準許在飲料及食品中加入糖精。阿斯巴甜目前也還沒有明確的科學根據(jù)證實對人體健康有害,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國癌癥協(xié)會(ACS)依據(jù)實證研究結果,發(fā)表排除阿斯巴甜的致癌可能。
想判斷是不是相對比較好的代糖,可以根據(jù)是否影響胰島素來判斷,目前發(fā)現(xiàn)會刺激胰島素的代糖有阿斯巴甜、甜菊糖、蔗糖素、糖精。羅漢果糖、赤藻糖醇則相對不會影響胰島素,是比較偏好的代糖選擇,但相對價格也比較高。
椰棕糖(Coconut Palm Sugar),又簡稱為“椰糖”,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建議糖友可以選擇椰棕糖作為健康的代糖,烘焙時也能讓成品散發(fā)獨特椰香,或是可使用麥芽糖醇烘焙蛋糕,作為取代砂糖的甜味劑,麥芽糖醇能讓打發(fā)的蛋白更加穩(wěn)定,不易消泡;若是要制作清涼的果凍或飲品,則可以選用帶有清涼感的赤藻糖醇。
糖攝入過多,會導致壞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誘發(fā)心臟病,招來糖尿病,還會增加患脂肪肝、直腸癌、肝癌、乳腺癌等疾病風險。欣慰的是,美國醫(yī)學專家曾發(fā)表在《肥胖》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只要十天不吃糖,人體就會發(fā)生可喜的變化。
美國加州大學兒童內(nèi)分泌科教授羅伯特·拉斯汀博士選取了43名肥胖兒童,盡可能地去除了兒童飲食中添加的糖(包括有甜味的蔗糖和面食中的淀粉等多糖),比如用酸奶代替甜面包和點心、用水果代替薯條等。
十天后,孩子們的血壓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了,糖耐量(人體分解糖的能力)則有所升高。這說明,糖對人體的害處是可以逆轉的。
控糖,你該做到這五點
1.粗糧替代細糧
盡量選升糖指數(shù) (GI)比較低的食物,限量選擇升糖指數(shù)偏高的食物。Gl越高,代表升血糖的能力越強。
一般來說,白米、稀飯等越容易吸收的食物,升糖指數(shù)越高,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粗糧的升糖指數(shù)較低。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也就是說,粗雜糧應占主食的1/3左右。
2.用甜味代替添加糖和游離糖
建議選擇相對健康的“吃糖”方式∶
吃點糖分較高的水果或果干來解饞,如榴蓮、香蕉、桃子、蘋果、梨等;一些蔬菜的甜味也很突出,如南瓜、胡蘿卜、甜菜等;三氯蔗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等代糖,幾乎不含熱量,適合替代白糖。
3.多關注低糖或無糖食品數(shù)
《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GB28050-2011)》規(guī)定:
無糖或不含糖的食品,含糖量要小于0.5克/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
低糖是小于5克/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雖標注“無糖”,但仍含有麥芽糊精等物質,也不建議購買。
4.看食品標簽 ,警惕隱形糖
大家挑選零食時一定要仔細看食品配料表。
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淀粉糖漿、果葡糖漿、結晶果糖、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眼的位置很靠前,說明是隱形的含糖大戶,盡量少買。
5.遵循飲食能量的兩個平衡積
一般來說,飲食能量要保持兩個平衡∶
能量營養(yǎng)素之間的比例適宜和平衡,即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質占10%~15%,不要對某一種營養(yǎng)物質太專,“能量攝入=機體消耗”,能量供給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脂、心腦血管病,供給過少則會營養(yǎng)不良??靥窃谟陂L期自律,不必寸量銖稱,如果偶爾多攝入了一些糖,就少吃點主食、少吃點肉,這樣就能保證一天的總能量攝入不會太高。
責編/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