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學亞,顧小凡,曾慶銘
(1.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陜西 西安 710054;2.陜西省水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54;3.中國地質調查局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地下水與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54)
飲用天然礦泉水因含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越來越多地成為了人們健康飲水的重要選擇(葛文彬等,2008;曹彩杰,2010)。目前,全球主要有中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美國、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等礦泉水生產國(田廷山,2001;潔,2016),形成了法國的阿爾卑斯山、俄羅斯北高加索山以及中國吉林長白山三大礦泉水產業(yè)基地(王卓銘,2011;陳守則等,2013;崔瑋,2015)。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礦泉水多達百種以上,銷售份額較大的有十幾種,但高端礦泉水始終以歐洲品牌為主導(羅明薇等,2014)。隨著中國東部人口密集區(qū)水污染的加重、城市邊界向近郊水源地的擴張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向“梵天凈土”拓展水源,開發(fā)包括天然飲用礦泉水在內的包裝水產品,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飲水已成為打造品質飲水的新趨勢。青藏高原無疑是理想取水之地,已開發(fā)出了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和昆侖山礦泉水2個品牌的天然飲用礦泉水(許張喬,2012)。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區(qū)內地下水來自于降水和冰雪融水,無論是盆地的山區(qū)還是山前平原都有優(yōu)質的地下水源分布。同時,從盆地眾多鹽湖地下鹵水富含鍶、鋰可見,區(qū)內地下水完全具備形成優(yōu)質礦泉水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找到符合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的地下水將為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發(fā)展綠色礦業(yè)經濟增添重要的資源支撐。開發(fā)礦泉水也將豐富區(qū)內礦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模式,為資源環(huán)境約束趨緊條件下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保護做出積極貢獻。2016~201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了“柴達木盆地巴音河—塔塔凌河流域1∶5萬水文地質調查”工作,項目組對格爾木市、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烏蘭縣及都蘭縣境內地下水進行了鍶(Sr)、鋰(Li)、鋅(Zn)、硒(Se)、偏硅酸(H2SiO3)、游離二氧化碳(游離CO2)、溶解性總固體(TDS)等7種礦泉水界限指標含量檢測。依據(jù)檢測結果,筆者梳理了調查點的水質特征和礦泉水資源線索,在比照國內外礦泉水品質的基礎上,結合地下水資源量、水文地質條件、交通條件綜合評判了礦泉水品質、資源優(yōu)勢及開發(fā)利用前景,圈定了可供進一步調查評價的水源地靶區(qū),以期支持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綠色發(fā)展。
柴達木盆地面積達276.2×103km2,是由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三面環(huán)抱所形成的一個巨型山間盆地(黨學亞等,2019)。盆地山區(qū)海拔大致在3 200~6 880 m,有雪山、冰川、凍土和高山草甸;平原區(qū)海拔在2 670~3 200 m,從山前向盆地中心,地貌形態(tài)依次為戈壁礫石帶、細土平原帶及鹽沼平原。盆地礦產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為此,國家在此設立了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以推動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其中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fā)主要集中在鹽沼平原和局部山區(qū),農牧業(yè)開發(fā)生產主要在山前綠洲帶。因地域遼闊,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區(qū)內的自然環(huán)境總體上保持著天然狀態(tài)。
柴達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平原區(qū)降水多在150 mm以下,東南部多,在50~150 mm;西北部少,多在50 mm以下。山區(qū)降水量相對較大,可達150~300 mm。降水及冰川、雪山融水不僅為山區(qū)的巖溶孔洞裂隙水、火成巖和變質巖基巖裂隙水提供了良好的水源補給,同時也通過河流輸入盆地內部,在山前沖洪積平原滲入地下形成了豐富的第四系孔隙水。從山區(qū)起源至進入平原區(qū)湖泊被蒸騰蒸發(fā),地下水總體經歷了2個補給—徑流—排泄過程。第一個補徑排過程發(fā)生在山區(qū),補給水源進入巖石孔洞、溶隙、裂隙或松散層孔隙徑流運移,之后以泉水和潛流等形式排泄,匯入山區(qū)河谷成為河水;第二個補徑排過程發(fā)生在盆地平原區(qū),從河流出山開始,約有50%~90%的河水在山前沖洪積扇區(qū)中后部河谷滲入地下,之后向下游徑流運移,大部分在戈壁礫石帶與細土平原接觸帶溢出地表,形成泉集河再流入終端湖;未溢出的部分保持潛流進入終端湖泊。整個補徑排過程中,地下水與圍巖不斷進行礦物質交換,累積了多種微量元素。使其中的一部分水質達標,成為天然飲用的礦泉水或具有醫(yī)療保健作用的醫(yī)療熱礦水。
根據(jù)柴達木盆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條件,項目在格爾木市、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烏蘭縣及都蘭縣境內選取了30個地下水點進行采樣,包括3個產出于山區(qū)碳酸鹽巖的泉水,2個產出于內部平原區(qū)火成巖斷塊山裂隙的泉水,25個產出于山前沖洪積平原和沖湖積平原第四系砂層、砂卵礫石層或含泥砂卵礫石層的井水或泉水進行采樣,時間主要在2017年4月~2018年9月,共采集水樣34件(圖1、表1)。其中,KQ6-1與KQ6-5、TK1-1與TK1-2、TK2-1與TK2-2分別取自3眼水文地質勘探井的上層和下層地下水;對DL5點第一次檢測出現(xiàn)的Zn達標這一不尋常情況,于2019年12月再次進行了采樣復檢。水樣采用2.5 L塑料壺在出水口灌裝。灌裝前洗凈樣壺,滿裝后蓋封,再用膠帶進一步密封壺口并及時交付資質單位檢測。
1.第四系井水采樣點及編號;2.第四系泉水采樣點及編號;3.火成巖泉水采樣點及編號;4.巖溶泉水采樣點及編號圖1 柴達木盆地礦泉水采樣點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mineral water sampling in Qaidam Basin
檢測工作主要由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調查院檢測中心完成,DL5復檢樣由陜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水土測試中心完成,執(zhí)行的標準為GB/T8538.4.38-2008、GB/T8538.4.32.3-2008、GB/T8538.4.39-2008、GB/T8538.4.8.2-2008、GB/T8538.4.35.1-2008、GB/T8538.4.24.2-2008、GB/T8538.4.18.1-2008、GB/T8538.4.25.1-2008、GB/T8538-2016。
表1中的34件樣品檢測結果顯示:Li達標的32個,達標率91%;鋰達標的1個,Zn達標者1個,TDS達標的5個,H2SiO3、游離CO2、Se未達標,其中,①Sr含量在0.33~2.47 mg/L,量值普遍較高。②Li在諾木洪河源頭雪山的1#巖溶泉水達標,含量為0.32 mg/L,其他地段未達標,但大柴旦塔塔凌河平原—魚卡谷地一帶含量達到0.06~0.15 mg/L,接近標準值。③Zn在烏蘭卜浪溝DL5首樣中含量為0.228 mg/L,達標;復檢樣含量為0.034 mg/L,未達標,但明顯高出其他水點,謹慎考慮認定為不達標。④TDS含量在228~2 822 mg/L,達標水點為諾木洪河源頭雪山的2個巖溶泉水、烏蘭賽什克村火成巖斷塊山泉水、都蘭湖南岸火成巖泉水及大柴旦綠梁山南側的第四系泉水;其余水點的TDS均小于1 000 mg/L,在塔塔凌河平原低至220~400 mg/L。⑤H2SiO3含量為7.72~20.5 mg/L,均未達標。⑥游離CO2含量均低,未達標,但諾木洪河源頭雪山的2個巖溶泉水達到65.6~92.2 mg/L,明顯高出其他水點。⑦Se含量均小于0.000 25 mg/L,未達標。
表1 柴達木盆地礦泉水測試結果一覽表Tab.1 Test data of mineral water in Qaidam Basin
3.2.1 礦泉水品質與水源條件
全球礦泉水資源較為豐富。中國已查明的礦泉水源達3 500處以上(寧波等,2010;許張喬,2012)。據(jù)文獻資料(韓鳳財,1994;張潔萍,1995;劉永林等,2013;吳立新,2014;鄭勇等,2015;董海勝等,2016;廖先遠等,2017;蘇春田等,2017;新華社,2017;楊章賢,2018;多曉松,2018;崔云祥等,2018;敬海霞等,2018;張援軍等,2018;王佳武,2019;蘇宏建等,2019):最常見的是Sr型礦泉水(表2),Sr含量多在0.2~2.5 mg/L。其次是H2SiO3型礦泉水。其三是TDS型礦泉水。最少的是Li、Zn、Se、游離CO2型礦泉水,其資源稀缺水源數(shù)量為個位數(shù),其中:Li含量為0.2~1.76 mg/L,目前達標的地下水出現(xiàn)在西藏5100礦泉水水源地以及新疆烏魯木齊水磨溝和于田縣、山西天鎮(zhèn)縣、河北滄州、山東淄博、安徽蕪湖的個別地段;Zn含量為0.23~1.39 mg/L,達標的地下水僅出現(xiàn)在捷克薩奇苦味礦泉水源地及安徽滁州的瑯琊區(qū)和霍山縣局地;Se含量為0.01~0.04 mg/L,達標的地下水僅出現(xiàn)在陜西紫陽縣、石泉縣、漢濱區(qū)及河南洛寧縣局地;游離CO2達標的地下水僅出現(xiàn)在法國巴黎水以及黑龍江五大連池、安徽蕪湖和滁州局地。比較可見,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征:①Sr含量高于或與其他地區(qū)相當,大柴旦塔塔凌河沖洪積扇、魚卡河谷地地下水Sr含量相對稍低,但Li含量相對較高,同時低硫酸鹽、低氯化物、低硬度、低礦化度,口感較好,是非常難得的飲水水源;素棱郭勒河與柴達木河源頭沙漠地帶的地下水,高Sr的同時Li、Zn含量較高,這顯著提升了區(qū)內礦泉水的品質。②Li達標的諾木洪河源頭1#巖溶泉,Sr和TDS也同時達標,并含有較多的CO2氣體,與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類似且有獨特之處。綜上認為,區(qū)內地下水具有開發(fā)Sr型礦泉水、含Li或含Zn的Sr型礦泉水,以及Li-Sr-TDS復合型、Sr-TDS復合型礦泉水的資源前景。
表2 已查明和在售礦泉水的界限指標含量一覽表Tab.2 List of identified and sold mineral water limit index contents
對礦泉水開發(fā)而言,按目前國內外的生產狀況,一般中型水源地的水量(日產水能力10×103~50×103m3)即可滿足要求。據(jù)實地調查以及王永貴等2008年完成的《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huán)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報告》、黨學亞等2019年完成的《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調查報告》,各井水樣點地段地下水的補給和儲存條件良好,基本處在單井涌水量3 000~5 000 m3/d的強富水區(qū)能夠建設中型以上水源地的富水地段;泉水采樣地段地下水多以泉群形式產出,單泉流量多在100 m3/d以上。因此,區(qū)內開發(fā)礦泉水有充足的水源保障。
3.2.2 礦泉水產業(yè)動向與市場前景分析
2019年4月17~18日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天然礦泉水分會在??谡匍_第十三次會員大會,以“呵護自然、品位天然”為主題,積極布局新水源、增加產能、擴大容量成為飲料行業(yè)的新動能,生產高端礦泉水已逐漸成為趨勢(許張喬,2012)。目前,中國市場銷售的大部分為普通礦泉水,少數(shù)為高端礦泉水,二者的價格相差懸殊。公認的高端礦泉水基本標準是資源的稀缺性和水源環(huán)境純潔性,即水源品質獨特和水源環(huán)境天然潔凈無污染(王卓銘,2011;羅明薇等,2014;現(xiàn)代營銷(經營版)編輯部,2016)。如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昆侖山礦泉水、湖北芙絲礦泉水、黑龍江五大連池礦泉水,以及法國巴黎水、依云礦泉水、意大利圣培露礦泉水均占有這兩方面的優(yōu)勢。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具備的稀缺品質和幾乎天然的環(huán)境狀態(tài),無論是開發(fā)普通礦泉水還是開發(fā)高端礦泉水均有突出的資源環(huán)境優(yōu)勢。如果能形成產業(yè),并加以長期開發(fā),柴達木有望成為中國繼長白山之后又一高品質飲水產業(yè)基地。從發(fā)展趨勢看,把礦泉水列入柴達木盆地的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符合飲料行業(yè)新動能要求,依托礦泉水發(fā)展綠色礦業(yè)經濟前景廣闊。
3.2.3 生產和交通運輸條件
柴達木盆地土地廣人稀,礦泉水開發(fā)可選擇的水源靶區(qū)多,建廠選址較容易。同時,豐富的水能、光能和風能發(fā)電可為設施建設和產品生產提供可靠的動力保障。加之,青藏鐵路、格(爾木)敦(煌)鐵路、格(爾木)庫(爾勒)鐵路,以及國道G109、G3011、G315和西寧至格爾木、德令哈與大柴旦高速公路構成的交通網(wǎng)絡四通八達,便于產品運輸。故柴達木開發(fā)礦泉水具有良好的產運條件。
3.2.4 水源靶區(qū)與開發(fā)利用建議
根據(jù)采樣地段的水文地質條件、環(huán)境狀況和地下水資源量,目前區(qū)內可圈定10處水源靶區(qū)開展天然飲用礦泉水調查評價,其中,大柴旦塔塔凌河沖洪積扇、魚卡河谷地為含Li的Sr型礦泉水靶區(qū);德令哈柏樹山,烏蘭縣的都蘭湖南岸、都蘭湖西岸、金子海,都蘭縣柴達木河源頭的鐵奎灘沙區(qū),格爾木沖洪積扇西翼格茫公路北側等地段為單純的Sr型礦泉水靶區(qū);素棱郭勒河中游翻漿灘為含Li、Zn的Sr型礦泉水靶區(qū);都蘭縣諾木洪河源頭雪山巖溶泉水出露地段為含CO2的Li-Sr-TDS復合型礦泉水靶區(qū)。考慮交通、電力設施和市場等因素,建議:首先在交通和電力保障好的大柴旦塔塔凌河平原、魚卡谷地以及素棱郭勒河中游翻漿灘開展調查評價;其次是在德令哈柏樹山,烏蘭縣的金子海、都蘭湖周邊,柴達木河源頭鐵奎灘沙區(qū)、格爾木沖洪積扇西翼、諾木洪河源頭雪山等地開展調查評價。同時,根據(jù)柴達木鹽湖鹵水和那棱格勒河流域地下水富Li的情況(韓鳳清,2001;馬東旭等,2009;展大鵬等,2010;乜貞等,2010;董啟偉等,2018),建議及早在盆地西部地區(qū)開展Li礦泉水專項調查,進一步發(fā)掘稀缺礦泉水資源。
(1)柴達木盆地地下水7種礦泉水界限指標除Se外均其余6種均有檢出,Sr、Li、TDS三種組分達標,是寶貴的水資源,并有望成為發(fā)展綠色礦業(yè)經濟的重要資源。
(2)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的稀缺性品質顯著。水中Sr含量普遍達標且量值高,并有1處泉水Li達標,多個處地段Li、Zn含量較高,具有開發(fā)Sr型礦泉水、含Li或含Zn的Sr型礦泉水以及Sr-Li-TDS復合型、Sr-TDS復合型礦泉水的資源前景。
(3)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突出的品質優(yōu)勢、良好的水源條件及環(huán)境優(yōu)勢,為生產高端礦泉水提供了理想的水源保障,長期開發(fā),有望打造成中國的高品質飲水產業(yè)基地。
(4)筆者為礦泉水開發(fā)提供了水源靶區(qū),實際開發(fā)尚需在其基礎上,按照《天然礦泉水資源地質勘查規(guī)范》(GBT13727-2016)開展調查評價。
(5)建議在盆地西部地區(qū)開展Li礦泉水調查評價,進一步發(fā)掘稀缺礦泉水資源,增加柴達木盆地的礦泉水資源優(yōu)勢和價值。
致謝:感謝楊炳超、猶香智、王倩等同事在樣品采集和送檢測試工作中付出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