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達,樊 迪
(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54)
心電監(jiān)護是監(jiān)測心臟電活動的一種手段,是通過顯示屏再連現(xiàn)續(xù)心觀臟察活動監(jiān),測揭心示臟心電律活的動主的要一變種化無創(chuàng)[1]的。監(jiān)在測臨方床法應,用能上夠,針對心電活動異常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各種心律失常等,心電監(jiān)護可適時觀察病情,提供可靠的有價值的心電活動指標,并指導實時處理,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臨床使用的心電監(jiān)護設備是一般由心電電極傳感器、心金電屬導平聯(lián)板線電極和、設吸備附主電機極組、成圓。盤其電中極,等心多電種電形極式傳感[2]器,包隨括著技術的發(fā)展,貼片式的電極傳感器因其結構簡單、信號質量良好、制造使用便捷,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心電電極是用來攝取人體心臟活動生物電的器件,是采集心電信號的關鍵材料,作為日常心電監(jiān)護系統(tǒng)中與被測對象直接接觸的器件,其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心電監(jiān)護設備的數(shù)據(jù)輸出,進而影響醫(yī)生對病情的診斷。為了得到性能更加優(yōu)良的心電電極,國內外研究人員從多個角度開展了相關的研究[3]。
根據(jù)電極的作用方式,可將其分為濕電極和干電極。濕電極多選用Ag/AgCl材料,由導電膠充當導電介質,在電極和皮膚之間形成一個導電通路,使得生物電信號可以在皮膚和電極傳感器之間進行傳導,同時因為粘合劑的固定作用,保證了電極和皮膚間的緊密接觸,確保采集到的心電信號的質量。
圖1所示的預置導電膏形式的一次性使用心電電極貼片[4]即為一種比較典型的濕電極,其在透氣性好的無紡布基材上粘合雙面壓敏膠,基材的中心位置連接帶有銀/氯化銀的電極扣,在電極上直接預置導電膏,為減緩導電膏內有效成分的揮發(fā),在導電膏表面覆蓋吸塑蓋,并以雙面壓敏膠粘合密封,使用時,揭開吸塑蓋后,直接將貼片貼于皮膚表面即可。
圖1 預置導電膏的心電電極貼片結構示意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ECG electrode patch with preset conductive paste
在濕電極中,導電膠的性能對心電電極采集的信號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但其自身的刺激性和揮發(fā)性也是限制濕電極整體性能的主要因素。對于這種結構的濕電極,其最大的限制就在于導電膠的有效性,因導電膠本身含有易揮發(fā)性的溶劑成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內部溶劑揮發(fā),導電膠逐漸變干,導電性能大幅下降直至失去電信號傳導作用。
為了延長濕電極的保質期,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的電極結構形式,例如丹麥的安保藍點電極片,在電極貼片內部添加了電解液存儲層和阻隔層,利用泡棉結構存儲導電液體,盡量減少導電成分的揮發(fā)。進一步的,水凝膠片開始應用于濕電極中[5],這種結構的電極也有稱之為固態(tài)膠電極,如圖2所示,利用水凝膠材料制成水凝膠片,其本身具備粘性、導電性的功能,可直接接觸氯化銀電極扣和人體皮膚,從而形成信號通路,例如3M紅點電極、杭州迅達的一次性使用心電電極均使用了導電水凝膠片。但是在使用該類型的產(chǎn)品時,還是需要注意其包裝的密封性,開封后,水凝膠內的溶劑仍會隨時間的延長逐漸揮發(fā),直至失去作用。
圖2 水凝膠電極Fig.2 Hydrogel electrode
濕電極中因為導電介質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佩戴的舒適度,且無論導電介質為何種材料,其隨時間變化都會逐漸凝固,進而導電性能減弱,引起測量誤差,不適用于長時間監(jiān)測,尤其是在可穿戴監(jiān)測設備上缺點尤為明顯,為克服濕電極固有缺陷,干電極的研究應運而生。干電極與皮膚直接接觸,與皮膚之間沒有導電介質,長期穿戴不會引起皮膚刺激,舒適性較濕電極大大提高。
干電極種類較多,包括硬質干電極、柔性襯底干電極、柔性織物干電極、微針電極等[6-7]。其中硬質干電極多使用金屬材料,但其材料特性導致電極與皮膚表面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接觸界面,不僅受運動偽跡干擾較大,且對舒適感有一定影響。而柔性干電極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與人體皮膚表面的貼合,更加適應可穿戴智能監(jiān)測設備的需求,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將電極材料做薄,使其本身具備柔性,然后添加在柔性背襯上即可制得柔性襯底干電極,銀納米線、PEDOT:PSS、聚吡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均可用于充當電極材料,這些材料兼具了優(yōu)良的導電性和一定的柔韌性,通過絲網(wǎng)印刷、涂布等方式添加在柔性的背襯材料上即可[8-9]。例如Chlaihawi等先采用絲網(wǎng)印刷方式將銀片印制在PET膜材表面,然后將多壁碳納米管/聚二甲基硅氧烷復合材料作為導電聚合物附著在銀層表面,制成一款柔性的干電極,如圖3所示,因其在電極-皮膚界面處良好的共形接觸,柔性的干電極能夠更好的識別心電信號中的典型波形[10]。芶立等還提出一種以天然皮革為襯底的心電電極結構,利用氮氣等離子體對皮革進行處理清潔,然后利用濺射法鍍銀或銀漿涂覆,在皮革表面制備導電涂層,摒棄了傳統(tǒng)濕電極中導電凝膠成分,避免對皮膚的刺激,提升可穿戴舒適性和透氣性,而且這種柔性襯底的干電極還可集中在胸帶、腕帶或服裝中,作為可穿戴智能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電極部分[11]。
圖3 柔性襯底心電電極Fig.3 Flexible substrate ECG electrode
直接將導電材料融于紡織材料中,并以其作為電極原材料,即可制備柔性織物電極。柔性織物電極將電極材料和背襯材料融為一體,具備手感柔軟、舒適性好、透氣透濕等優(yōu)點,還可在一定程度變形,適應皮膚不同的狀態(tài),其組織結構多樣,機織、針織、刺繡等方法均能實現(xiàn)心電電極與織物甚至衣物的融合,制得的智能心電衣,有助于實現(xiàn)穿戴式智能心電監(jiān)護[12-13]。柔性織物干電極在保證電極基本性能的基礎上,一般還需考慮可洗滌性,日本東麗(Toray)開發(fā)的紡織電極技術,通過浸漬了導電聚合物(PEDOT:PSS)的高導電滌綸納米纖維織物制備成含心電電極的T恤衫,衣物清洗后,仍能正常傳輸心電信號[14]。
在實際應用中,干電極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如皮膚接觸阻抗大、運動時與皮膚之間有滑動、信號噪聲大等。為降低皮膚接觸阻抗,提高信號質量,出現(xiàn)了三維微針電極的概念,即在電極表面添加微結構,制成微針模樣,當電極與皮膚貼合時,微針刺入皮膚的表皮層,達到真皮層,使得電極能夠更好的獲得心電信號,如圖4所示[15]??涛g法、3D打印、微成型組裝等方法均可以用于制備三維微針電極,但是,這種微針電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號質量,卻是以破壞皮膚為代價的,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限制。
圖4 不同電極與皮膚的接觸方式Fig.4 Different contact modes of electrodes and skin
隨著人們對主動健康的重視,可穿戴智能健康監(jiān)測類產(chǎn)品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所以,雖然干電極在實際使用中還存在諸多缺陷,其性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但其優(yōu)異的穿戴舒適性使得其擁有很大的研究潛力。
得益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智能可穿戴設備相關技術在近些年獲得了較大突破。在心電監(jiān)測領域,穿戴式設備能夠進行心臟類疾病的長程和連續(xù)監(jiān)測,推動疾病診療模式由傳統(tǒng)的“發(fā)病-診斷-治療”的被動模式轉變?yōu)轭A防為主的主動健康模式[3,16],是符合當下智能醫(yī)療健康的發(fā)展趨勢下的科技產(chǎn)品,也是當下研究的熱點產(chǎn)品。而隨著智能可穿戴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心電電極傳感器在生物相容性、可穿戴性、便攜性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難以滿足當前的應用需求[17],能夠適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新型電極隨之出現(xiàn)。
人體皮膚表面并非單一的平面結構,且運動時,皮膚會處于收縮-拉伸的不規(guī)則狀態(tài)中,因此,無論是從動態(tài)信號質量還是穿戴舒適性角度,都對心電電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促進了新型電極的發(fā)展。
為滿足智能可穿戴心電監(jiān)護設備的要求,新型材料、新型結構的心電電極不斷出現(xiàn),例如張森浩等利用電子束蒸鍍將金、鈦制成薄膜的蛇形電極,并嵌入在PDMS層中,由于蛇形電極的優(yōu)異導電性、可拉伸性以及聚合物基體PDMS的可拉伸性能,柔性心電傳感器可以在高應變狀態(tài)下保持良好的導電性,可以與皮膚進行壽命更長的保形接觸[18]。林媛等也提出了一種可延展柔性心電電極的結構,電極層以金屬或石墨烯為原材料,利用激光切割或機械切割的方法,將其制成線寬為10 μm~1 mm的蜘蛛網(wǎng)和蛇形線結構,如圖5所示,襯于無紡布層形成柔性電極,通過機械結構的設計,增加電極在各個方向適應人體皮膚形變的能力,不僅有助于提升舒適性,還能提升抗運動干擾的能力[19]。
圖5 可延展柔性心電電極Fig.5 Extensible flexible ECG electrode
因監(jiān)測原理的限制,心電電極在實際使用中,需要多個監(jiān)測點的電勢差來反應心電活動,故每次至少需要兩個電極方能使用,而對于監(jiān)測最為全面的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需在身體不同部位同時粘貼10個電極,且不同電極的監(jiān)測點都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胸導聯(lián)的6個電極,如圖6所示,使用時需嚴格注意各電極位置和順序,佩戴Holter時,大多數(shù)人都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方能完成穿戴監(jiān)測,為方便使用,有研究人員嘗試將多個電極集成在一個電極片上,有專利中就提出了一種集成了V1-V6電極的心電電極片[20],在佩戴時,僅需單個貼片即可,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圖6 胸導聯(lián)電極位置示意圖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chest lead electrode position
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可穿戴心電監(jiān)測設備出現(xiàn)在市場中,例如、美國AliveCor公司研發(fā)的ALiveCor Kardia、粒恩醫(yī)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FitPatch-H1等,其設備體積小,使用方便,病患佩戴監(jiān)護設備后,通過藍牙可與智能手機連接,實時傳輸心電數(shù)據(jù)。為方便使用,多家公司針對自身的產(chǎn)品配套研發(fā)了心電電極貼片,例如美國IRhythm公司研發(fā)的ZIO XT Patch、DMS Service公司的myPatch、正心科技的CardioGuard等,在現(xiàn)有心電電極貼片的基礎上,根據(jù)自身設備特點,推出了專用的心電電極貼片,如圖7所示,在信號質量、穿戴舒適度和使用便捷程度等方面提升了性能。
圖7 myPatch及配套心電電極貼片F(xiàn)ig.7 Mypatch product and ECG electrode patch
心電電極是心電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收集心電信號的關鍵部分,心電信號的好壞首先受到電極傳感器的影響,保證電極材料與皮膚的有效貼合、降低接觸電阻、消除噪音等都能有效提高心電信號的質量,為醫(yī)生診斷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jù)。
當前,對于心電電極的研究可以分成兩個方面:增加濕電極的舒適性和提高干電極的信號質量。
采用水凝膠片結構的心電電極貼片因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獲得了較廣的應用,但仍受濕電極導電介質的限制,尤其隨著智能可穿戴心電監(jiān)護技術的發(fā)展,適用于長時監(jiān)測、佩戴舒適的新型生物心電電極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也促進了研究人員對柔性干電極的研發(fā),無論是材料方面還是結構方面的創(chuàng)新,都越來越重視舒適性,但是干電極在信號質量的表現(xiàn)以及比較復雜的生產(chǎn)工藝,限制了其規(guī)?;纳a(chǎn)應用。
因此,開發(fā)一種能夠兼顧信號質量、穿戴舒適性的心電電極,實現(xiàn)長時間的連續(xù)性監(jiān)測,成為了智能可穿戴心電監(jiān)護時代的迫切需求,同時,為了方便普通人群能夠實現(xiàn)日常監(jiān)測,使用便捷性也逐漸成為新型的心電電極貼片考慮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