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芳
(慶陽市人民醫(yī)院婦科,甘肅 慶陽 745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大多數(shù)患者在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發(fā)現(xiàn)時已到中晚期,且多以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為主要臨床癥狀,其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多采取手術切除腫瘤與淋巴結清掃,并輔以放化療治療,其可快速切除病灶,減輕患者痛苦,但并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晚期宮頸癌患者手段則多采用化療手段進行治療,其可延長患者生存年限,降低癌癥復發(fā)率,但單獨使用效果欠佳,且不良反應較多。在中醫(yī)學中,宮頸癌屬“癥瘕”范疇,其主要治療原則為補氣養(yǎng)血、扶正固本、散結祛濕[1]。扶正固本湯具有滋陰養(yǎng)血、補中益氣、除濕化痰之功效,對女性癌癥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扶正固本湯聯(lián)合化療對宮頸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慶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宮頸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35~55歲,平均(45.54±5.47)歲;病理分型:鱗癌23例,腺癌11例,腺鱗癌6例;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IGO)分期[3]:Ⅲ期25例,Ⅳ期1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4~56歲,平均(45.89±4.98)歲;病理分型:鱗癌24例,腺癌10例,腺鱗癌6例;FIGO分期: Ⅲ期24例,Ⅳ期1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理分型、FIGO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中、西醫(yī)分別參照《宮頸癌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4]《從子宮頸癌診治規(guī)范到婦科惡性腫瘤診治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中、西診斷標準符合者;經宮頸病理學活檢確診為宮頸癌者;卡式評分[6]> 60分者;未進行任何化放療與抗腫瘤治療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無法口服藥物者?;颊呒覍僮栽负炇鹬橥鈺?,且經慶陽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紫杉醇+順鉑(TP)化療方案,于第1天予以紫杉醇注射液(四川寶鑒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119,規(guī)格:5 mL∶30 mg)140 mg/m2靜脈注滴,并于第2天予以順鉑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規(guī)格:6 mL∶30 mg)75 mg/m2靜脈注滴,21 d為1個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扶正固本湯進行治療,中藥組成:黃西洋參、黃芪各30 g,白芍、當歸各20 g,陳皮、貝母及半夏各15 g,甘草、大棗各6 g,加入500 mL水煎煮至200 mL,于化療同一天開始,早晚分服。21 d為1個治療周期,治療3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完全緩解(CR)∶目標病灶均消失,且1個月內未出現(xiàn)新病灶;部分緩解(PR):目標病灶縮小≥?50%,且1個月內未出現(xiàn)新病灶;穩(wěn)定(SD)∶目標病灶縮小 <50%或增大≤?25%,且1個月內未出現(xiàn)新病灶;進展(PD):目標病灶增大 >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5]??傆行? CR率+PR率。②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流式細胞儀對CD8+、CD4+百分比進行檢測,并計算CD4+/CD8+比值。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②,以3 000 r/min的轉速行15 min離心后,將上層血清分離,采用免疫比濁法對血清IgM、IgA、IgG水平進行測定。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肝腎毒性、脫發(fā)、惡心嘔吐等癥狀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T淋巴細胞群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8+百分、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CD8+百分比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觀察組,而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shù) CD8+(%) CD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9.87±2.84 34.64±1.87*32.27±4.59 28.47±2.14*觀察組 40 30.41±2.14 31.07±2.47 33.65±3.74 34.24±2.47 t值 0.960 7.288 1.474 11.16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shù)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08±0.17 0.82±0.12*觀察組 40 1.10±0.24 1.11±0.27 t值 0.430 6.208 P值 > 0.05 < 0.05
2.3 血清免疫球蛋白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g/L)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g/L)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
組別 例數(shù) IgM IgA Ig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35±0.17 0.87±0.13* 1.24±0.29 0.84±0.14* 7.34±1.54 5.24±1.07*觀察組 40 1.34±0.15 images/BZ_37_948_3002_948_3009.png1.40±0.27 1.25±0.27 1.32±0.21 7.47±1.34 7.82±1.18 t值 0.279 11.186 0.160 12.028 0.403 10.24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胃腸道、神經毒性、肝腎毒性、脫發(fā)、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宮頸癌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與衣原體、細菌及病毒等生殖道感染高度相關,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法對早期宮頸癌進行治療,中晚期患者則多采取化療方式,但胃腸道、毒性反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7]。
中醫(yī)認為,宮頸癌屬本虛標實之癥,機體正氣需虧,外加病毒侵體,以致傷及臟腑,體內陰陽失調,進而導致瘀毒濕痰結合引發(fā)癌毒。化療可致患者機體內陰陽血氣俱損、臟腑虛弱、血流阻滯,部分患者易出現(xiàn)脾胃不和、氣血虧損等癥狀。扶正固本湯中黃芪、西洋參補脾益氣、溫腎助陽;白芍可養(yǎng)血固本;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陳皮可理氣健脾、調中燥濕;貝母散結消腫;半夏可消痞散結;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健脾,全方諸藥共奏益氣養(yǎng)血、健脾和胃、溫腎助陽的功效[8]。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肝腎毒性、脫發(fā)、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扶正固本湯聯(lián)合化療對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較高。
相關研究顯示,宮頸癌患者通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亂,同時免疫功能也是促進宮頸癌病情發(fā)展的重要促進因素之一,其中T淋巴細胞中CD4+可輔助其他免疫細胞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CD8+則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IgM、IgA、IgG是機體內體液免疫部分,其中IgM對早期腫瘤具有預防作用;IgA可提高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IgG為機體初級免疫應答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抗體,其在免疫監(jiān)視與抗腫瘤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及血清IgM、IgA、IgG水平均顯著降低,而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在于,扶正固本湯能夠減輕化療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傷害,減少機體損傷,起到保護免疫功能的作用?,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中的黃芪多糖與黃芪皂苷具有促進機體蛋白質合成、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細胞抗腫瘤活性的功能;西洋參中多糖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進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IgM、IgM及IgG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提示將扶正固本湯聯(lián)合化療應用于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中可明顯改善其免疫功能,進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綜上,將化療聯(lián)合扶正固本湯應用與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中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