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倫敦 光與影的魔術師視覺藝術家Nicola Yeoman在她的“圓圈”系列作品中,用帽子、襯衫等日常生活用品為創(chuàng)作材料進行不同方式的組合,將同類物品重復擺放成圓形并懸掛于空中,結合煙霧和光線營造出浪漫神秘的氣氛,使原本平凡的物品顯得超凡脫俗,仿佛具有了生命,美得如此詩意,讓人沉醉。
德國 漢堡 森之浪 藝術家Jorg Glascher使用枯枝在森林中搭建了9種不同的“海浪”形態(tài),它們或暗涌浮動,或激烈碰撞,在靜態(tài)的秩序中體現(xiàn)出大自然的力量,有著充滿力量的動感。波浪的起伏隱喻著新冠疫情一波又一波的傳播現(xiàn)狀。藝術家想通過該作品表達人們應尊重自然,自然的給予與懲戒取決于人類自身的行為。
美國 紐約 不—樣的春日我們總是感嘆時間過得太快,還沒有細細品嘗眼前的一切時,春夏秋冬就匆忙地掉了個頭,急速地消失在時光的隧道里。在夏日正濃時,我們仍會思念春天的種種美好,藝術家Shane Griffin和們一起通過他那獨具魅力的數(shù)字技術,在他超現(xiàn)實主義的《春日》系列數(shù)字藝術作品中,講述了我們對春天繁花盛放時刻的懷念之情。
日本 神戶 181°日本藝術家長谷良樹在其系列作品《181°》中,將手工制作的大型物件,安置到廣闊而荒涼的環(huán)境中。這些突然出現(xiàn)在此的物體,初看時會顯得突兀,像劣質的照片拼接,而當觀眾繼續(xù)觀看時,又會體驗到一種視覺和諧的特殊效果,猶如在意志和自然的橫截面上,出現(xiàn)了一道全新的風景。
沙特阿拉伯 阿魯拉 冥想 一座巨大的藍色雕像背靠山谷盤腿坐在巖石高處,似乎已進入冥想狀態(tài)。這是藝術家Lita Albuquerque虛構出來的人物Elyseri——一位25世紀從事天文和航海研究的宇航員。她在多年前來到地球成為了一名“星際守護者”。Lita用引人注目的藍色創(chuàng)造了人物形象,讓我們對浩瀚宇宙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美國 紐約 墜落的天空 藝術家Sarah Sze以將攝影、繪畫、投影等圖像組合成巨大的裝置作品而聞名。其最新裝置作品《墜落的天空》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圓,由132塊拋光不銹鋼碎片組成。作品凹陷于大地之中,反射出周圍的環(huán)境,營造出一種顛倒的視覺觀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模糊了時空界限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德國 柏林 風的形態(tài) 為了紀念柏林墻倒塌30周年,藝術家Patrick Shearn在勃蘭登堡門前展示了一張巨大的網狀裝置作品《動態(tài)視覺》。除了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還承載著更多的文化意義。作品由12萬條彩色尼龍飄帶組成,其中有3萬條飄帶上寫著從全球征集而來的標語,這些標語分享了人們曾經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
奧地利 克拉根福 致森林 建筑師Max Peintner在1970年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自然不倦的魅力》給了藝術家Klaus Littmann極大的靈感,隨后他通過裝置作品《致森林》再現(xiàn)了繪畫作品中的場景。300棵樹從體育場拔地而起,隨著天氣和季節(jié)的轉換不斷變化。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作品,是對當前氣候危機的一個警醒。
法國 東京宮藝術博物館 云朵的味道 在透明的玻璃方屋中,一朵白云猶如被施了魔法般漂浮其中。當觀眾登上螺旋樓梯站在頂端時,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視覺沖擊,還能聞到彌漫在云朵中的清香。香味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幫我們喚起某段早已被忘卻的記憶。藝術家Mathilde Laurent通過該作品讓香味變得可見,讓身體與記憶之間的對話會變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