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林
在延安期間,任弼時分管中央機關、組織、外事、農委、婦委、青委等項工作,日理萬機,十分繁忙,每天幾乎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然而不管怎么忙,他都時刻關心群眾疾苦,經常抽出時間深入農民家庭,噓寒問暖,幫助解決困難。在他看來,革命就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求解放、謀利益。
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已經伏案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的任弼時,決定到窯洞外走走。走出窯洞后,他信步向平川走去。一路上,他看見地里的玉米苗因久旱無雨,葉子都黃了,心里十分不安。正巧,他看到幾個農民在水渠邊舀水澆地,可水渠里的水流很小,半天也澆不了一塊地。
“老鄉(xiāng),在澆地?。俊比五鰰r走上前去打招呼。
“天旱澆園子嘛?!崩相l(xiāng)頭也不抬地說。
“可是看這細水像貓尿一樣,什么時候能把地都澆一遍?。俊比五鰰r說。
“沒辦法呀,有水總比沒水強。”老鄉(xiāng)道。
“這水原來就這么小嗎?”任弼時又問。
老鄉(xiāng)說:“不是的。這渠剛修好那年水很大,后來年久失修,到處滲漏,水就越來越小了?!?/p>
任弼時沉思一陣,問:“那水源有問題嗎?”
“水源沒問題,只要渠修好了,水是用不完的?!?/p>
任弼時聽后,略一沉思,然后折身返回?;厝ズ?,他立即向毛澤東匯報,說只要修好渠,就可以解決農民的燃眉之急。毛澤東表示同意組織力量整修水渠,并把這個任務交給任弼時負責。
于是,任弼時立即組織機關干部幫助農民整修水渠。他們自備口糧,日夜奮戰(zhàn),沒用一周,一條長6000米、寬4米的水渠就整修完成了,附近1400畝的土地當年受益。
水渠整修好后,村民們歡天喜地地引水澆地,干枯的莊稼又逐漸恢復了勃勃生機。人們非常高興,給這條水渠取名為“幸福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