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1877年德國地理學(xué)家費迪南·馮·李?;舴易钕忍岢觥敖z綢之路”概念,這一“將各民族各地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整個世界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英國史學(xué)家彼得·弗蘭科潘語)在千余年的世界歷史中一直扮演著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直至今日。1913年,法國著名漢學(xué)家沙畹首次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將“絲綢之路”的內(nèi)涵拓展至茫茫大海?!耙粠б宦贰保鼘⑦@一曲“人類命運共同體”交響樂推向華彩樂章。
“絲綢之路”始于漢代。大約同一時期,西方也出現(xiàn)了一個強盛的帝國——古羅馬。
因為測繪水平有限,羅馬人只知道漢朝位于歐亞大陸的另一端,但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公元150年左右,托勒密繪制的世界地圖中,漢朝被錯誤地放在了現(xiàn)今東南亞地區(qū)。羅馬皇帝安敦寧·畢尤和繼任者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期間,曾向漢朝派出一批特使,約在公元166年抵達,并購買了一些奢侈品,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絲綢。從此,漢朝人被稱為“賽里斯”,也就是“絲國人”。
漢朝方面,對羅馬帝國的了解也不多?!逗鬂h書》中只記載了被稱為“大秦國”的羅馬概況:“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shù)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國役屬者數(shù)十。……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zāi)異及風(fēng)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公元前2世紀(jì)中葉,張騫受漢武帝派遣,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其實,早在張騫之前,走通東西方通道的是眾多不知名的英雄。盡管兩國少有實際接觸,但商貿(mào)往來頻繁,都有深受對方國家喜愛的出口品。商周玉器,并不產(chǎn)自內(nèi)地,而是通過“玉石之路”從新疆和田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絲綢在羅馬帝國被視為奢侈品。10尺長的高級絲綢,值12兩黃金。羅馬每年進口中國絲綢的貨款竟然高達10萬盎司黃金。盡管昂貴,精致的絲綢服飾還是在羅馬的達官貴人中掀起時尚熱潮。據(jù)記載,有一次愷撒曾穿著一件中國絲綢做成的袍子去看戲,這種光澤華貴的織物迅速在羅馬引起轟動。埃及艷后也熱衷于對從中國購買的絲綢服裝進行加工。
這條連接?xùn)|西、貫通文明的絲路,攜卷著戈壁的風(fēng)塵、深海的巨浪、遠山的霧靄,把東方金貴的絲綢、醇厚的美酒和濃香的茶葉送往遠方,又把西方璀璨的寶石、精巧的珍玩、健壯的馬匹帶回東方的故鄉(xiāng)。
絲綢之路并不只是絲綢貿(mào)易的通道,只是因為中國西運的貨物中,絲綢影響最大,故以絲綢之路為名。中國古代通往西方的三條主要貿(mào)易通道,均被冠以絲綢之名——陸上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東西方的商品乃至宗教信仰和文學(xué)藝術(shù),都通過絲綢之路產(chǎn)生了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拂開千年光陰的塵埃,我們仿佛可以看見當(dāng)年那些開路的勇士,有朝廷高官,有商賈行旅,或為家國繁榮,或為衣食生計,揮手告別父母妻兒,知陌路艱險而一往無前。在他們身后,織錦采茶的少女、冶鐵釀酒的工人、雕金琢玉的大師,各司其職,以粗樸的匠人之心,為絲綢之路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