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早上去農(nóng)貿(mào)市場,發(fā)現(xiàn)有綠色的豆腐,真好看,像碧玉一般。聽說是觀音豆腐。我低下頭又看又聞,如同鑒定一般。實際上,幾十年沒吃這個東西了,我哪里分辨得出?
妻子問我:“怎么,想嘗嘗觀音豆腐的味道?”
“以前不想,現(xiàn)在看見它,倒有點想了。好,買點去!”
我掏錢正要買,妻子卻把我拉開了:“想吃,自家做!”
“自家做?”我有些不高興了,“怎么做?”
“家后山上就有觀音樹,有樹葉可采。小時候我跟著媽媽做過,能做起來的?!?/p>
“好!今天就自己動手,飽口福?!?/p>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小時候聽說的“觀音豆腐樹”神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夏天洪水,秋天干旱,先民們處于饑荒之中,一些可吃的野果、野菜都找不到了,人們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觀音不忍,用楊柳枝灑甘露于人間。甘露所到之處,長出了簇簇綠樹。饑民摘葉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饑,挨過了饑荒?!坝^音樹”“觀音豆腐”之名因此而來。
“等等我!”妻子在后面的喊叫,打斷了我的回憶。回頭一看她在撥打手機。我等她時,她又站在路邊拿著電話講個不停。
終于聽明白了。原來,她在問母親,想了解觀音豆腐的具體做法。妻子是個做事細致而踏實的人,為了有把握些,就臨陣磨槍,通過電話詢問學習了。
我家離山很近。兩人拿個蛇皮袋,上山找了一陣,看見幾叢小樹,跟木槿差不多,但葉子尖些,顏色嫩綠些,該是觀音豆腐樹了,又不敢肯定,就走過去,向一個挖筍鞭的中年漢子請教,得到確定后,就像采茶一樣,仔細地將一片片葉子采摘下來。
那中年漢子說:“做觀音豆腐吧?不必慢慢摘,一捋一捋,大把大把地薅就行。”按他說的做,我們很快就采了半袋。
回到家中,妻子要我洗樹葉,特別交代必須洗干凈。她是醫(yī)生,很是講究。我就說:“那還是你洗吧!”她則回答自己有事,拿了個小塑膠袋又出門走了。
洗了3遍還沒洗好,妻子回來了,把小塑膠袋給我看:“到老黑家(燒柴火的鄰居)討來的爐灰,要是豆萁灰就更好了。”
妻子把洗凈后的觀音樹葉放進大鋁鍋,沖上開水一泡,對我說:“你看報紙去,要等它涼了才能做?!?/p>
我拿著報紙沒心情看,注意到妻子找出兩塊紗布拼縫在一起。大概樹葉冷下來了,她用手又抓又搓,揉出許多帶細小白泡泡的汁液。
我過去幫忙,拿來鋼盆,鋪上紗布。她看看樹葉成了渣,就把它倒在紗布上,扯起紗布進行過濾。稀糊狀的黏汁被擠到盆里,頓時,整個廚房充滿了清香,且愈來愈濃郁。
擠完汁液,把討來的爐灰用水和后,也過濾到盆中,再攪拌幾下,我想,爐灰可能是用來點鹵的吧!
在等這些汁液慢慢凝固時,我打開電腦上網(wǎng)搜索。豆腐樹的學名叫“腐婢”,果膠含量達39.5%,在已知蔬果類植物中首屈一指,這也是觀音豆腐的主要成分。它的粗蛋白含量達30%左右,它還含有膳食纖維、葉綠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
所以說,觀音豆腐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營養(yǎng)食品。另外,腐婢的葉、莖、根均可入藥,其性寒味苦、無毒,有清涼解熱、消腫止痛、敗毒消疽、收斂止血等功效,可治療痢疾、瘧疾、用以外傷止血等。觀音豆腐也可以說是炎夏消暑祛火的佳品。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妻子叫我,說觀音豆腐做好了。我忙跑下樓看,盆里是半透明黃綠色的膠狀體,自做觀音豆腐成功了!
接著,我用電飯鍋燜飯。妻子則做觀音豆腐湯,放了香菇、筍干,煮了一大鍋。我盛了一碗,香氣撲鼻。舀一小勺放到嘴邊,吹去燙燙的熱氣,嘟著嘴唇慢慢一吸,觀音豆腐滑入口中,舌頭輕輕一動,又香軟又溫熱,吞下肚后,一股暖流傳遍全身。
剩下的觀音豆腐切了放在瓷盤中,遠看綠瑩瑩,近觀金黃黃,恰似碧玉堆砌。晚飯時,妻子放了油鹽醋姜蒜等,說涼拌了吃。這也別有風味,清清涼涼,鮮嫩柔軟,滑下喉嚨,滑過食道,滑進胃里,頓時淡雅清香,沁人心脾。
古老的觀音豆腐,如今可真好吃!
(編輯 文鳳 見習編輯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