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芝霖
幼時母親帶我去外婆家,總會經(jīng)過一座搖搖欲墜的小橋。沿途樹影斑駁,青林翠竹已經(jīng)模糊,我卻獨獨記住了母親心驚膽戰(zhàn)地開著車過橋,我搖下了車窗伸頭,招手,外婆在橋的那頭笑著,恬淡而明亮。這畫面從時光中定格下來,被我深深收藏。
醫(yī)生說,外婆小腦萎縮,不可逆了。
她的目光暗淡,臉上是木刻板的呆滯,手指不復以往的靈活,僵硬而不知所措地頓在空中。她仿佛在自己的生命長河中溯流而去,她的記憶像一只無形的沙漏,一粒一粒地漏,一點一點地忘。她不再能叫出家中所有人的名字,燉菜時會忘了放鹽,她越來越多的時間開始坐在門檻上,望著門前那座搖搖欲墜的小橋,目光悠長而深邃,嘴里有意無意嘟囔著誰也聽不清的字眼。
前不久遠在家鄉(xiāng)的大姨來電:非年非節(jié),外婆忽然一個人在家張羅了一整天,端出一大桌豐盛的菜肴。問起她,她只是一味含混不清地重復:“小妹回家啦,小妹回家啦?!蹦樕蠏熘八从械臓N爛笑容,笑得臉上的皺紋一圈又一圈地漾開。
掛了電話,母親一個人坐在沙發(fā)上,淚如泉涌,哭得像個無所適從的孩子。那是怎樣一顆做母親的心,在自己支離破碎的時間和空間里,卻始終記得她那一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
這是母親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淚,為她的母親,她一年也未必見得一回的母親。
于是在暮靄沉沉中我們奔回外婆家。依然是沿途的樹影斑駁、青林翠竹,依然是那座搖搖欲墜的小橋,依然是母親心驚膽戰(zhàn)地過,而橋的盡頭,卻是少了一份嬋媛目光的注視。
進了那扇鄉(xiāng)下家庭很常見的木門,見她很安詳?shù)乜恐褚?,視線掠過了我們,遠遠地落在門口那座小橋上。她的眼睛已不復清亮,或許看得清,又或許看不清,卻仍固執(zhí)地將目光定在某個點。傍晚,雞回籠了,咕咕地叫著,挺熱鬧。有人攙她起身去吃晚飯,她木訥地站起,又一步一頓地走向飯桌。吃飯時,她機械地舉著勺子,又機械地含進口中,咀嚼好久,不知吞咽。她似乎已脫離了面前這個小世界,推杯換盞,大呼小叫,與她無關。
飯后她又要去看橋了??词裁茨兀靠绰窡舻墓恻c,還是不時駛過的車輛?
屋里的鬧騰一點一點消失了,現(xiàn)在家里好靜,好靜。我看見母親輕輕地走過去,攬著她的肩膀,一個字一個字,又輕又慢地說:“媽,你看看,小妹回來啦。您還認識小妹不?我就是……”
外婆偏頭看看母親。她的眼里,是陌生,還是淚光?她的沙漏,是否已將一切的一切漏去?我默默地看著眼前這一對母女坐在門檻上的背影,一個挺拔,一個佝僂,一個有滿頭銀絲,一個已是黑白雜錯——夜色清澄,月光如紗,如詩如畫。
眼中似是被夜里的露沾濕了,忽然明白家人間深深的羈絆:原來這一生,各種復雜的匆匆忙忙,各種復雜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究是抵不過一個家人的陪伴——外婆稀伶凋落的晚年唯一惦念的是遠在外鄉(xiāng)的女兒,母親外嫁,始終心里最柔軟的牽掛是日漸衰頹的外婆。心中的迷霧散去,我走上前緊緊地抱住了母親的臂膀。
烏篷點紗燈,巖上青石著新紋;喃喃細雨時,歸來燕子不等人。搖啊搖,又見外婆橋,步緩緩,踩得淚潸潸,鑼鼓轉(zhuǎn),踏醒路長長。
(指導老師:呂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