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勇
果珠納支寨 攝影/李東旭
烏蒙山腹地,群山連綿,羅漢林梁子巍然獨立。
梁子之下,草木蓬勃,野花競艷,千百條看不見的水流在泥土下匯聚,密謀一次走向不明的旅行。
流水漸自成溪,它們攜裹泥土的膚色,不斷匯合、擴張,向前、向前、向前……試著掙開泥土的懷抱、突破黑暗的包圍。不知過了多久,前方終于有幾縷微光若隱若現(xiàn),溪流們興奮地往前一躍……
一個高高的山巖邊,兩三股溪流剛怯生生地探出頭,就被清晨的陽光眩暈了眼。來不及回望來路,它們身不由己地從巖頂傾瀉而下,以一條河流的身軀開啟一段未知的、全新的旅程。
離開云南省鎮(zhèn)雄縣赤水源鎮(zhèn)銀廠村長槽村民組水巖,離開孕育它的土地,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人們因形就勢,賦予這條河流一個個更為具象的稱謂。帶著源頭的色彩與聲響,滔滔赤水河,開啟了一段精彩紛呈的旅程。
赤水河上游,巖溶地貌景觀隨處可見,多奇?zhèn)ス骞?、玄妙橫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這些撼動人心的大美之景,在寂寞中守候著自己的絕代芳華。等待千年萬年后,才被三次入滇考察的徐霞客詳細記述。大概又過了200年,這些巖溶地貌才有自己專屬的名字——“喀斯特”。
鎮(zhèn)雄縣五德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赤水河流經的地方,這樣的自然景觀并不少見。不在熙來攘往、飽受膜拜之列的五德天坑群,萬億年間,遁跡于偏遠的烏蒙深處,藏匿于茫茫群山之間,赤水河無法與它相遇,大自然似乎早有安排。
如果不是在地底下穿行,周遭漆黑無光,嬰兒時期的赤水河也許會調個頭,流向云南省鎮(zhèn)雄縣五德鎮(zhèn)新寨、陽坪,與滔滔白水江相約,去尋找大地母親孕育的另一個孩子,去尋找被世人驚為仙境的鎮(zhèn)雄天坑群。果真如此,赤水河或許就不會錯過在天坑的神奇之旅。
五德天坑很大!全球現(xiàn)有天坑中,直徑或深度超過五百米的巨型天坑,全世界只有三處,五德大鍋圈名列其中。大鍋圈坑口直徑近600 米,平均深度達120 米,最深處達150 米,四周陡峭險峻,形如一口凹陷的鐵鍋,當地人稱“大鍋圈”。
五德天坑并不孤單!在平均海拔1440 米的地方,在10 平方公里范圍內,大鍋圈、小鍋圈、三鍋圈等由10 個大小不一的天坑,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陣容。它們,以山川草木為明線,簇擁成群,以白水江為暗線,悄然勾連。天坑、峽谷、河流、溶洞集為一體,奇、特、險、峻、秀的獨特魅力令人叫絕。
五德天坑也不寂寞!絕壁之下,有人間的房屋、莊稼、牛羊,有炊煙自坑底裊繞,有石海螺“嗚嗚嗚”回蕩,有幾戶人家平淡生活的軌跡,有一撥又一撥游人探迷的足跡與聲響。
時光回撥到2015年6月7日,中國國土資源部的專家不吝贊譽之詞,把五德天坑群推崇為云南天坑之最。
半年后的2015年12月15日,中英聯(lián)合探險專家一致認為,鎮(zhèn)雄天坑群可申報國家地質公園。
2016年8月18日,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被評為“2016 云南特色旅游新地標”第一名。
2019年、2020年,鎮(zhèn)雄天坑群兩度亮相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
這些年來,隨著鎮(zhèn)雄縣立體綜合交通的大發(fā)展、大繁榮,鎮(zhèn)雄(五德)天坑溶洞群逐漸進入外界視野。聲名鵲起的天坑,獨特的魅力開始在人間展現(xiàn),逐漸成為眾多“驢友”“網紅”的打卡之地,各路商家紛至沓來,為它拋出了橄欖枝。
在更廣闊的時空范圍,赤水河不再錯過鎮(zhèn)雄天坑的諸多“第一次”,它以日漸姣好的身姿,見證了鎮(zhèn)雄天坑群的高級,期待著鎮(zhèn)雄天坑群的華麗蛻變。
有些尷尬不必回避。近年來,針對鎮(zhèn)雄天坑群的招商引資進行了多輪,開發(fā)商往往聲勢浩大的來、悄無聲息的走,始終引不來綜合實力強的“金鳳凰”棲上“梧桐樹”,待字閨中的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還沒尋覓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作為云南乃至全國目前探明的最大天坑群,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具有體量大、資源組合好、稟賦高等優(yōu)勢,具備開發(fā)成為國家公園和5A 級景區(qū)的資源條件和景觀價值。赤水河相信,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的魅力不會埋沒。
目前,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景區(qū)建設項目已落實地方專項債券資金2.53 億元,正在招有經濟實力的商家開發(fā)建設運營。一路向東的赤水河作證,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或將迎來一個燦爛的春天。
不遠的將來,鎮(zhèn)雄天坑溶洞群一定會成長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學考察、教學實習的不二生態(tài)旅游勝地。那時的天坑群,或將成為赤水河畔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赤水河蓄積力量,繼續(xù)向東奔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p>
縱身一躍的瞬間,赤水河或許并不清楚,這趟旅途的起點,后人為何呼為板橋。若干年后,赤水河已經明白,來源于古詩句的“板橋”因何改名“赤水源”。
又一個春和景明的日子,赤水河聚山川靈氣、采萬木精華、攜春之氣息,再一次自 水巖凌空而下,拋珠濺玉,恰似仙女手中的一把把碎銀,撒向巖腳的山溝,撒向“赤水源頭第一家”的余氏一家,流向更遠的人間。
多年來,在時光的韻腳里,在一撥撥追尋者的腳步聲中,赤水河流淌成一條綠色而安靜的河流,流淌成一條被更多的人不停追尋的河流。
為認真呵護赤水河源頭,赤水源鎮(zhèn)、鎮(zhèn)雄縣嚴格落實上級的有關部署,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強化天然林保護,開展退耕還林,全力打造出一個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路向東的赤水河,身姿越發(fā)婀娜。
在各級黨委政府、貴州茅臺集團等愛心企業(yè)的共同努力下,赤水河源頭建起了小廣場、硬化了源頭道路、安裝了透水梯步、種植了行道樹、亮化了標志碑、支砌了主河道、修建了觀景亭……一路向東的赤水河,容貌更加俊俏。
這些年來,“赤水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了一個熱詞,成了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成了沿岸人民的一種自覺行動。
如果有機會,赤水河應該會向保護它的人們道一聲謝謝。
2020年以來,云南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長江上游赤水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赤水河流域治理保護,確?!耙唤逅鲈颇稀?。
2021年5月28日,《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由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不止云南,相鄰的貴州、四川兩省也沒觀望,兩省也在立法呵護赤水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讓赤水河成為云貴高原、中華大地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云貴川三省早已達成諸多共識。
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加強與鄰省在共建共治、生態(tài)補償、聯(lián)合執(zhí)法等方面的跨區(qū)域合作。依法落實長江流域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探索開展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tài)保護補償。已啟動的旅游資源項目,只要違反赤水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工作的相關規(guī)定,只要在長江中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qū)內,無不忍痛割愛、緊急叫停。
……
這些年來,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赤水河從源頭起步,經赤水源、雨河、芒部,過尖山、果珠、大灣,到以勒、花朗、坡頭等鎮(zhèn)雄縣的諸多鄉(xiāng)鎮(zhèn),穿山越嶺,一路歡歌,廣納百川,不斷匯合,或形成美麗如畫、響聲雷動的“萬卷書”瀑布,或形成懸崖峭壁、奇峰林立的峽谷風光,或形成流水潺潺、稻谷飄香的高原水鄉(xiāng)……每一次停留,都把自己流淌成一處難以復制的風景。
對于上游的生靈,赤水河心懷感激,一直試圖回報兩岸。低調的赤水河奔流向前,一趟生態(tài)之旅,或許就是對沿岸的村莊、城鎮(zhèn)、人群最大的褒獎與回饋。
如果有時間,流域里的人們應該向赤水河道一聲謝謝。
作為一條“母親河”“英雄河”“美酒河”,赤水河是偉大、包容的、慷慨的。
鎮(zhèn)雄縣場壩鎮(zhèn)麻塘村王家溝,赤水河將自己藏身于風景秀麗、河水清澈的溜沙河畔。流經綠樹成蔭的岸邊時,它緩緩地從一棵“五生樹”下流過,偶爾激起的幾朵浪花,是赤水河想看看,一棵樹是如何借助自己溫柔的滋潤,為四棵樹提供了生長的養(yǎng)分和空間?
赤水河或許應該再有一點私心,如果能呼吁下游的貴州畢節(jié)、四川瀘州攜手云南昭通,在它的孕育地建一座“赤水源頭”博物館,收集源頭活水的來龍去脈,陳列源頭兩岸獨特的山川形態(tài),保存源頭周邊的瑰麗生態(tài),珍藏釀造佳釀的瓊漿玉液……或許,就能給云貴高原留下一座豐富的基因寶庫?;蛟S,就能給中華大地留下一個多彩的生態(tài)密碼。
來不及停留、思考,赤水河將自己曼妙的身姿,鉆進群山環(huán)抱、氣候宜人的納支寨。
納支是彝語,親密無間之意,歷史上因寨民團結對外、打敗匪患,含意便被延伸為“大拇指居住的地方”,是鎮(zhèn)雄縣果珠鄉(xiāng)高坡村的一個古彝族村落。在這里,千百年的短暫駐足,赤水河體驗到淳厚的民風,感受到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蘊。
進入新時代的春天里,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赤水河見證了納支寨的舊貌換新顏。曾經偏遠落后的彝寨,在黨的陽光雨露的哺育下,早已華麗轉身,成為揚名鎮(zhèn)雄的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
2017年,納支寨彝族青年徐國勇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成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發(fā)展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鄉(xiāng)村觀光旅游業(yè),帶領彝族同胞抱團發(fā)展”的想法。在鄉(xiāng)、村兩級的關心、支持下,納支寨的鄉(xiāng)村旅游之旅開始啟動。
如何讓更多的人在重返鄉(xiāng)村的旅程中,找到熟悉的故鄉(xiāng),找回特別的鄉(xiāng)愁,或許,這才是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初心和使命。
為走出一條持續(xù)可發(fā)展的鄉(xiāng)村旅游之路,納支寨人不敢亂打亂撞,而是聘請專業(yè)團隊,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科學、詳細的旅游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涉足鄉(xiāng)村旅游,納支寨人多少還是有些底氣的。這些年來,隨著一條柏油公路修進山村,隨著周邊交通條件的不斷完善,隨著私家車數量的迅猛增長,納支寨人認為,要讓縣城、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群眾到納支寨開展自駕游、租車游,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暗乩钡膬?yōu)勢還在于,納支寨周邊有一星斗拱、夫妻石筍等縣內知名旅游資源,只要與這些旅游資源形成聯(lián)動、共享市場資源,何愁引不來客源?
如何用特別的宣傳口號吸引游客,納支寨人的定位可能生澀,卻勇敢地向外傳遞出自己的聲音。
“納支古彝寨,尋夢鄉(xiāng)村游”,“生態(tài)畫廊,納支彝鄉(xiāng)”、“田園風光好,古彝遺風濃”、“品不盡彝族風韻,道不完農家風情”,走進納支寨,每一次的短暫駐足,讓赤水河見證了納支寨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與決心。
如何在游客的“回鄉(xiāng)”之旅中留下一截難忘的記憶,一個別致而陌生的鄉(xiāng)村,或許才能讓他們眼前一亮、心頭一熱。
走進納支寨,你可以對新建的路網、假山、魚塘、民居熟視無睹,進入寨門前品嘗熱情似火的攔路酒、土司紀念館中了解彝族原生態(tài)歷史文化、民俗園中學制作彝族工藝品、彝民家中品嘗地道農家菜……總有一樣能勾起你的好奇心。
如今的納支寨,鄉(xiāng)村旅游已初步成型。早晨抵達生態(tài)停車場、門樓拍照,土司紀念館參觀、游覽村寨,中午品嘗農家特色午飯后參觀生態(tài)養(yǎng)殖場所、竹海游覽區(qū),農家樂吃完晚飯后到活動廣場觀看節(jié)目。旅行結束后,或住民宿旅店,或帶上白天采購的臘肉、臘雞、竹酒、竹醋等土特產品回家。
某一個清晨,流經納支寨的赤水河,或許能看到徐國勇忙碌的身影,或許能聽到他小聲的嘀咕:只要有游客來,總得吃飯、住宿、購物,按每人消費100 元、每年兩萬游客的基數計算,將會帶動200 萬的消費,凈利潤達100 萬元不成問題。
夢想會遇到挫折,就像赤水河總要拐彎。赤水河有些遺憾,這段旅程暫時還沒有為納支寨送去多少真金白銀。赤水河并不氣餒,隨著鄉(xiāng)村振興大幕的開啟,隨著納支寨鄉(xiāng)村旅游的提質升級,納支寨人很快將收到豐富的饋贈。
赤水河無言,將目光轉向威信縣,流向一個叫“灣子苗寨”的地方,或許在那里,它能體驗到一段特別的民俗之旅。
有人說,赤水河畔的灣子苗寨,是威信縣水田鄉(xiāng)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個有500 多年歷史積淀的純苗族村落,一個現(xiàn)實版的世外桃源。
依“馬蹄形”地勢而建的苗族民居錯落有致,在山地間無聲地鋪陳。“人”字形石墻依舊堅固,“城堡式建筑”老祖屋默然挺立,訴說著它400 余年來飽經的風霜。作為村民們古老而神秘的圖騰,那棵已有500 多年樹齡的川南紫薇樹,依舊生機勃發(fā)……
走進灣子苗寨,品一品苗家熱情似火的苞谷酒,嘗一嘗苗家情意綿綿的糍粑,跳一跳苗家節(jié)奏歡快的蘆笙舞……在苗寨濃得化不開的風情里,游人除了陶醉其中,似乎別無選擇!
穿越時空的赤水河很幸運,邂逅被列為云南省苗族文化保護村的灣子苗寨,是一件幸福的事。嘩嘩向前的赤水河很欣慰,岸邊的的灣子苗寨,早已成為周邊群眾的打卡之地,這里的民俗旅游不說風生水起,但至少已展翅欲飛。
2020年,6 萬人次游客走進灣子苗寨、感受苗家風情。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同飲著赤水河的水,或來自云南昆明、曲靖、昭通,或來自貴州畢節(jié),或來自四川宜賓。三五成群的散客,多數直奔苗寨風光而來。那些身著“紅軍服”的團體游客,在威信縣扎西干部學院接受思想的洗禮后,走進苗寨,只為感受苗家風情、體驗長征精神。
走進灣子苗寨,游客們不僅參觀了苗寨風光、體驗了苗族風情,還品嘗了農家飯、體驗了打糍粑的樂趣。作為寨子的一個體驗式項目,游客只需支付200 元,除了在揮汗如雨中放松心身,還能帶走勞動成果——10 斤苗家糍粑。如果還能讓久居城市的孩子看到人間煙火,這樣的體驗更是超值。
提供這個體驗場所的,正是世居于此的陶永剛、陶永洪兄弟倆。他們,是灣子苗寨里前兩位“吃螃蟹”的先行者。這些年來,每家經營的農家樂,年收入都在18 萬元左右。提起陶氏兄弟的“生意經”,威信縣水田鎮(zhèn)水田社區(qū)黨總支書記鄭紹均如數家珍。
看到陶氏兄弟吃上“旅游飯”,其他苗族同胞多少有些眼紅。為治好這樣的“紅眼病”,鄭紹均的腦海中早有一套診治方案:如果能爭取資金建好旅游商店、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如果能演繹好紫薇神樹的傳說故事,如果能引導“咪彩”們繡起苗家荷包……或許,寨中的30 戶苗族群眾就能分享到更多的旅游紅利。
多少次的輾轉出發(fā),赤水河恍然大悟:一方水土的特別之處,在于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各有特色。邂逅這樣的民俗之旅,才能讓每一位旅行者津津樂道。
不知何年何月,或許是突然而至的陣痛,大地的某塊腹肌被瞬間撕裂。這條“人”形的傷口,世人稱之為峽谷。千百年后,一條叫“鳛水”的河流,驚慌失措地闖進峽谷。大涉水、安樂水、赤虺河,隨著名字的變換,河流與峽谷早已相濡以沫。
若干年后的春天里,在縷縷朝陽的照耀下,大峽谷從濕潤的空氣中慢慢蘇醒。山峰高聳,桃紅柳綠,屋舍炊煙散落其間。谷底幽深,來自云南、改名赤水的河流,與貴州的渭河在此交匯,成了當地人口中的“三岔河”。波濤洶涌的河,由此奔向四川,并入長江,匯入向更加遙遠的大海。
日復一日的濤聲中,舊時光的影子被流水沖刷得支離破碎,日漸式微。年年歲歲的輪回中,大峽谷的年輪被雕刻在陡崖峭壁,日漸深邃。新朝舊代的更替中,塵世間的變遷被記錄于簡牘錦帛,越發(fā)清晰。
斗轉星移、時光不老,花開花落、人間滄桑。在大峽谷漸漸老去的記憶中,有一截特別的片段,常常被人提起,或載于文獻,或重現(xiàn)熒幕,或刻成唱片。那一年,一支胸懷天下的隊伍,突破重重困難,擊退追兵阻敵,在這里涉水而過、沿岸而歇、據險而戰(zhàn)、英勇前行。那一刻,高山目送、峽谷蔽形、河流隱聲。他們沿途留下的點點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成燃遍赤水河流域、大江南北,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紅色史詩。
作為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戰(zhàn)略轉移,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革命先輩們未曾料到,他們當年的赤水河之行,為這條河流注入了顯著的紅色基因。若干年后,赤水奔流向東,人們循河而來,重溫一次紅色之旅,只為蕩滌日漸浮躁的靈魂、升華有些頹廢的精神。
赤水河的紅色之旅,在進入大峽谷之前,也許會駐足在一個叫“扎西紅色小鎮(zhèn)”的地方,久久不愿東流。
這是一個有著160 余年歷史的小鎮(zhèn),穿斗式木結構的街區(qū)建筑,川南民居風格十分突出。站在這些民居前凝望、沉思,我們或許能想象到這樣的場景:一群“上云南、下四川”的威信行腳商人,斜靠在木壁上,一邊砸吧著旱煙,一邊擠干褲腿的河水,一邊談論著鹽行糖市……
這是一個紅色風情濃郁的小鎮(zhèn),1935年2月,中央紅軍集結扎西,并在扎西鎮(zhèn)等地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扎西會議。江西會館、湖廣會館,這兩棟清代建筑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從貼上扎西會議會址這個標簽,后人競相而來,成為扎西紅色小鎮(zhèn)最為亮眼的地標。
這是一個新姿煥發(fā)的旅游小鎮(zhèn),歷經兩年的保護改造,小鎮(zhèn)已成為威信最紅的網絡“打卡地”、旅游休閑的“目的地”、紅色記憶鄉(xiāng)愁的“承載地”。
漫步扎西紅色小鎮(zhèn),紅軍區(qū)讓你參與各種“紅軍”主題業(yè)態(tài)體驗,美食街區(qū)讓你的味蕾不停與美食碰撞,軍民一家親街區(qū)讓你體驗威信縣各民族風情……
漫步扎西紅色小鎮(zhèn),核心范圍內已建成10家酒店、一家四星級酒店、一家品牌客棧,以及220 戶民宿、餐飲等經營戶,同時接待6000人不成問題。
漫步扎西紅色小鎮(zhèn),智慧化小鎮(zhèn)會客廳、智慧書吧、景區(qū)從業(yè)人員、文藝演出團隊……逐步健全的旅游服務體系,能讓人享受到較高質量的旅行。
漫步扎西紅色小鎮(zhèn),不管是紅色文化廣場、扎西烈士陵園,還是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會議會址,紅色元素越加濃厚,“紅軍街”兩邊陳設的有關紅軍的老照片和實物,讓游客在不經意間就接受到一次特別的紅色教育。
2019年6月,威信縣扎西老街被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授予“中國傳統(tǒng)村落”,并將創(chuàng)建為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qū),被搜狐網、學習強國、中國發(fā)展網等媒體和平臺相繼宣傳報道。
2020年,扎西紅色小鎮(zhèn)共接待游客71 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21.11 億元。2021年,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火熱進行,小鎮(zhèn)的旅游收入將更為可觀!
在威信縣城的某棟民居里,提起威信縣的紅色旅游,宋崇疆講得眉飛色舞。
1981年出生的宋崇疆,是威信縣紅耀扎西紅色文化推廣中心總經理,也是威信縣個私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作為威信縣商界的知名人士,除了推廣紅色旅游,他的名下產業(yè),還有家裝公司、電器行、家具店、賣場等。
宋崇疆的住所也是威信縣個私協(xié)會的辦公場所,在那里,滿墻的獎牌、制度,顯示出這位80 后的不凡之處。眾多獎牌中,一塊“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的獎牌,或許隱藏著這個商人世家的致富密碼。
時光回撥到2016年12月的某一天,其父宋時海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評為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時隔不久,作為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的代表之一,宋時海有幸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成立30 周年座談會,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
宋崇疆涉足紅色旅游,是想為推廣威信縣的紅色旅游資源盡一份責任和義務,不以賺錢為目的。結合這樣的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這句話的真實性似乎不容置疑。
已成立兩年多的紅耀扎西紅色文化推廣中心,前期投入20 萬元左右,刨去員工工資、日常運轉,盈利空間的確不大。2021年,隨著威信縣紅色旅游市場的升溫,宋崇疆想不賺錢都難。
按宋崇疆的觀點,主要從事黨性培訓教育、扎西紅色文化體驗的“紅耀扎西”,并不是一家嚴格意義上的旅行社。
“紅耀扎西”的目標客戶,似乎與普通旅行社有所不同。不管是參加包含一場紅色教育、一次黨性錘煉、一天軍營生活、一顆感恩紅心、一路激昂行程、一次難忘經歷的“全國1+1 長征體驗營”,還是參加包含紅色文化教育、國學文化教育、公益及二元城市體驗教學、總結分享教學、勞動歷練教學的“紅星少年1+1 城市空間體驗營”,還是參加主要路線為水田花房子會議會址、莊子上會議會址、天險兩合巖、扎西會議會址的“1+1 重走長征路”,旅行的目的,并非簡單的吃喝玩樂購,更多的則是追求精神上的升華。
如果給你一天時間,你會去哪里旅游?
一天的時間雖短,但可選項不少。如果你選擇“紅耀扎西”,他們一定會推薦您參加“紅耀扎西:我的一天紅軍生活”體驗之旅。
你的一天紅軍生活,可以這樣度過:
上午8 點,參軍、授旗、升國旗,隨著一系列莊嚴儀式的舉行,一天的紅軍生活正式開啟;10 點,抵達威信縣水田鎮(zhèn)關口坳,在當年紅軍長征進入威信縣境內的起始地,你讓思緒盡情飛舞,與一群可愛可敬的人在紅色時空里相逢;10點半,在威信縣水田鎮(zhèn)花房子會議會址,你激動地站在青瓦灰墻前,似乎見證了一個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到來;11 點半,在紅色拓展訓練基地,每完成一項定向訓練課目,你似乎看到紅軍戰(zhàn)士們欣賞的目光;中午1 點半,在拓展訓練基地,你繼續(xù)開展軍體列隊訓練。整齊劃一的隊形,讓你恍若置身于那個英雄的隊列里;下午5 點,隨著篝火的升起,扒一口紅軍飯下肚,當嬌貴的腸胃忍受不了飯菜的粗糙,你似乎明白了紅軍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晚上7 點半,聆聽完《我的長征》文化主題講座,躺在簡陋的行軍床上,你或許會想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你或許明白今后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去對待學習和工作。
別急,如果你選擇了“紅耀扎西”,還有機會參加第二天的附加體驗,繼續(xù)走完威信境內比較知名的那段長征路。
8 點半出發(fā),經過5 個半小時拉練式行軍,中午2 點,你將抵達莊子上會議會址。吃飯、稍事休整后,繼續(xù)行軍至晚上7 點,站在威信縣城扎西會議會址的院壩里,你的紅色體驗之旅正式結束。
每趟紅色之旅,都是一趟收獲之旅。游客如是,“紅耀扎西”亦然。2020年,“紅耀扎西”接了20 多個團,多來自云南、山東、四川等地的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團體。按每人每天收費200 元、每團3 天的活動時間來計算,“紅耀扎西”年營業(yè)收入達20 萬元左右。
“聽故事黨課,專題學黨史,紅色文化砥礪初心使命;看革命遺址,重走長征路,紅色印記激發(fā)奮進力量?!?021年,來威信縣扎西干部學院接受黨性錘煉,是周邊省市、縣區(qū)機關單位的一個重要內容。
“近年來,學院已累計承接省內外各類培訓班次710 余期,培訓黨員干部5 萬余人次。今年承接的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學任務已經排到了9月底,將培訓各級黨員干部5000 余人?!痹鞲刹繉W院副院長駱德毅口中的這些數據,將為宋崇疆的“紅耀扎西”帶來多少人流、增加多少收入?
2021年,威信縣的紅色旅游迎來井噴式發(fā)展,前來威信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團體絡繹不絕,扎西干部學院的教學日程已安排到年底,報名電話仍然響個不停。
赤水河一路奔騰,它帶著自己的紅色基因,奔向下一段旅程。
流水柔美、山峰雄奇,峽谷幽深、怪石林立,仙境般的果哈峽,又名“小三峽”,位于云南省威信縣、鎮(zhèn)雄縣的交界處。峽因河得名,“果哈河”乃彝語“紅色的河”,赤水河之名由來已久,或許,“果哈”就是很好的注解。
全長5000 余米的果哈峽,未進入雞鳴三省大峽谷之前,赤水河的奔騰之勢在這里有所減弱,它與一張張皮劃艇合謀,緩緩流經果哈橋,路過花魚洞、鰱魚洞、壇子口、蓮臺、硝洞,把仙人腳、靈芝、象鼻、一線天、青龍戲水等峽谷風光拋在身后……
離開果哈峽,赤水河與貴州渭河浩浩蕩蕩,穿山越嶺奔涌而來,準備在一個叫三岔河的地方交融匯合,向更遠的地方奔騰而去。
兩河相交處,云、貴、川三省隔河相望,“金雞齊鳴,三省皆知”,俗稱“一雞鳴三省”。在這里,奇峰聳翠、谷深林幽,高山峽谷在此和睦相處;在這里,烏龍山、青龍山、雞冠嶺三峰峭拔、巨擘挺立,幾十里之內可見其觀。在這里,一條巨龍連通云南四川,建成通車的雞鳴三省大橋,早已成為這處壯麗風景的一個重要構成。
遙想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此地時,歷經千難萬險仍壯志在胸。時至今日,“雞鳴三省會議”、“雞鳴三省交權”賦予的厚重紅色歷史文化底蘊,豐富了“雞鳴三省”的內涵和價值,成了人們追尋與感懷的絕佳場所。
2021年4月21日,流經云南省威信縣水田鎮(zhèn)石頭寨的赤水河,又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熱情。
聊起雞鳴三省大峽谷項目,威信縣一方旅游文化公司項目部經理王鵬自然成竹在胸。
一方旅游屬于廣東東莞炎升集團,公司規(guī)劃建設的“雞鳴三省峽谷景區(qū)”,核心區(qū)在威信縣水田鎮(zhèn)石頭寨,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700 畝,包括石頭寨核心區(qū)、花房子會議舊址兩大部分,總投資20 億元,其中,石頭寨一期2.3 億元、二期5.4 億元、三期3.2 億元,計劃10年內建成?;ǚ孔訒h舊址屬于威信縣長征文化公園的一部分,由政府出資10 億元打造。
2020年3月,位于石頭寨的第一期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包含人字形懸崖棧道、水平扶梯、垂直電梯、游客服務中心等,計劃于2021年10月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預計到2022年,將接納游客2 萬余人次,實現(xiàn)營收20 萬元以上。
作為景區(qū)的一期項目,懸崖棧道原計劃修到鎮(zhèn)雄縣坡頭鎮(zhèn),形成一條完整的環(huán)線。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棧道最終只能在威信縣境內實施5.5 公里。
至于第二、三期項目的開工時間,這家公司需根據一期的營收情況進行評估,才能提出時間表、路線圖。如果按照之前的規(guī)劃,二、三期將建成千畝空中花園、五星級崖壁酒店、崖邊泳池、蝴蝶谷、森林度假中心,將極大提升雞鳴三省大峽谷景區(qū)的品質。
在云貴川三省交界處,奔騰的赤水河將氣勢發(fā)揮到極致,它似乎有個心愿:身邊的雞鳴三省大峽谷,能否有一個更為華麗的轉身?
當下,貴州省畢節(jié)市、四川省敘永縣、云南省鎮(zhèn)雄縣和威信縣,都在圍繞雞鳴三省大峽谷這個旅游地標做文章、抓開發(fā)。雖然三省四縣的進度不同、規(guī)模各異,景區(qū)的品質和規(guī)模都不夠大氣。持這種觀點的人中,甚至包括李朝洪、郎學春等威信、鎮(zhèn)雄文旅系統(tǒng)的專家。
“雞鳴三省”是一個較大的地理概念,并非“雞鳴三縣”,更不是“雞鳴三鄉(xiāng)”,其規(guī)劃建設應該是一項宏大的工程。要真正打響“雞鳴三省大峽谷”這個旅游品牌,最少需要三省聯(lián)合起來打造,甚至上升到國家層面來開發(fā)也未嘗不可。這樣的話,既避免了重復投資,又有利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態(tài)保護,對提升景區(qū)的檔次、規(guī)模大有裨益。
早在2013年10月,國家旅游局烏蒙山片區(qū)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調研組就來到云南省鎮(zhèn)雄縣坡頭鎮(zhèn),就云貴川雞鳴三省景區(qū)開發(fā)相關事宜作過專題調研,并初步達成不少共識。
整合三省資源,將景區(qū)開發(fā)名稱命名為“赤水河雞鳴三省大峽谷文化生態(tài)旅游區(qū)”,集中突出和體現(xiàn)其獨有的雞鳴三省區(qū)域特色、大峽谷自然風光特色和紅色文化特色。
景區(qū)開發(fā)定位為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旅游扶貧試驗區(qū)、文化產業(yè)示范區(qū)、核心5A 級旅游景區(qū)和烏蒙山片區(qū)跨區(qū)域合作的示范樣板。
從省、市層面上建立好協(xié)調合作機制,探索由三省共同授權成立景區(qū)開發(fā)管委會,并下設開發(fā)公司,分期啟動,分步實施……
一轉眼,8年的時間就要過去了。受多種原因的掣肘,當初的共識遲遲沒有落地。一個高標準、高規(guī)模的“雞鳴三省大峽谷”,還在等待它華麗轉身的那一天。
這一天,或許不會太遠。
“赤水之源,大雄古邦”。
“紅色扎西,赤水明珠”。
赤水河不會忘記,2019年12月16日,這個特別值得銘記的重要日子。就在這一天,成貴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標志著赤水河畔的鎮(zhèn)雄、威信兩縣進入高鐵時代。
這是一條穿云跨壑挺進烏蒙高原的高鐵。隨著它的開通,隱藏在烏蒙大地的諸多美景,將向更多的游客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隨著它的開通,暢通了西南地區(qū)與東南沿海地區(qū)聯(lián)系,加快了赤水河上游沿線旅游資源開發(fā)的進程。
作為土地時期的革命老區(qū),地處赤水河上游的鎮(zhèn)雄、彝良、威信,戰(zhàn)斗遺址、會議會址、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他們中的代表,有鎮(zhèn)雄縣場壩鎮(zhèn)巴溜村賀龍指揮部舊址,有彝良縣羅炳輝將軍紀念館,有威信縣扎西會議會址……
赤水河被譽為“英雄河”,還因為沿岸還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遺址、烈士墓、會址。這些紅色旅游資源,分散、邊遠、體量小,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它們,如何才能引來更多的游客?
如果非要進行比較,赤水河上游的紅色旅游資源也有些先天不足。
與威信縣相比,鎮(zhèn)雄縣賀龍指揮部舊址、烏蒙回旋戰(zhàn)系列戰(zhàn)斗遺址,不及威信縣扎西會議會址聲名遠播。從全國來看,日漸火爆的威信縣扎西會議會址,也不及韶山、井岡山、延安、遵義等地人潮涌動。
紅色旅游資源比較分散、品牌性紅色地標較少,這些現(xiàn)狀并非無法改變?!凹t綠相融”,或許是一種值得探索的開發(fā)模式,為開發(fā)鎮(zhèn)雄、威信境內的紅色旅游資源提供一個現(xiàn)成的思路。
或許,可以嘗試堅持“紅+綠+彩”的空間疊加戰(zhàn)略,依托特色的紅色旅游資源,積極與周邊的“綠”(生態(tài)資源)、“彩”(民族文化)等旅游資源結合,促進紅色旅游與鄉(xiāng)村旅游、生態(tài)體驗、研學教育、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等的融合。
或許,可以嘗試堅持“文化+旅游”的產業(yè)融合戰(zhàn)略,將紅色旅游與生態(tài)、自然、民俗、城鎮(zhèn)、景觀等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活化體驗,強化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yè)及周邊產業(yè)的聯(lián)動,創(chuàng)造旅游產業(yè)價值,提升紅色文化內涵。
或許,可以嘗試堅持“紅色+智慧”的體驗創(chuàng)新戰(zhàn)略,依托現(xiàn)代科技手段、互聯(lián)網數字化手段,創(chuàng)新“紅色+智慧”紅色文化傳承模式,活化紅色文化,深化紅色體驗,強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永續(xù)傳承。
或許,可以嘗試結合周邊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根據現(xiàn)代人熱衷的徒步、騎行等康養(yǎng)需求,修建一些自行車道或步行道,將距離適宜的紅色旅游景點串聯(lián)起來,做到紅色教育和旅游休閑有機結合。
果真如此,赤水河樂見這段別具一格的旅程。
當你參觀會議舊址時遇到山雄水秀,當你欣賞旖旎風光候偶遇戰(zhàn)斗遺址,當你體驗民族風情時發(fā)現(xiàn)美麗鄉(xiāng)村,當你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卻收獲良多……或許,這就是“紅綠相融”的旅游開發(fā)模式,帶給普通游客的驚喜吧。
也有這樣的可能。當你來到(威信縣)雞鳴三省大峽谷景區(qū),紅綠相融的壯美景色讓你大呼過癮。漫步懸崖棧道,見綠樹成蔭、聞花香撲鼻。走進空中花園,在九曲紅軍路移步賞花。暢游蝴蝶谷,有紅軍巖畫映入眼簾。在森林度假中心療養(yǎng),百里紅飄帶催人奮進……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鎮(zhèn)雄人可邀三五親友,或從場壩鎮(zhèn)巴溜村賀龍指揮部舊址出發(fā),或從牛場鎮(zhèn)廣德關戰(zhàn)斗遺址啟程,或以坡頭鎮(zhèn)槲煙林戰(zhàn)斗遺址為起點,在徒步或騎行的過程中,一邊親近綠色健康的大自然,一邊接受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
紅色旅游日漸火爆的當下,威信人可約同事同學重走長征路,水田花房子會議會址、莊子上會議會址、天險兩合巖、扎西會議會址,走走停停中,或欣賞自然風貌,或重溫紅色歲月。
夢想終要照進現(xiàn)實。
如今的威信縣,已蓄勢待發(fā),全力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威信段),在加大革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fā),把打造紅軍村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結合起來立體開發(fā),“紅綠相融”已見效果。
一衣帶水的鎮(zhèn)雄沒有駐足觀望,正大力開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鎮(zhèn)雄段)的前期工作。翻閱相關規(guī)劃,“紅綠相融”也是主基調,短期目標,就是要把赤水河流域鎮(zhèn)雄段建設成長江經濟帶上游的生態(tài)屏障帶、綠色產業(yè)帶、黃金旅游帶和美麗家園帶。
紅綠相融,注定成為赤水河上游的旅游底色。
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鎮(zhèn)雄、威信兩縣的“護河”之路,方興未艾。
扛牢赤水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責任,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為長江上游最美生態(tài)河流,奏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樂章,為旅游開發(fā)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是沉甸甸的責任,也是滿盈盈的希望。
今后一段時期,鎮(zhèn)雄縣將依托區(qū)位交通、良好生態(tài)和清涼氣候等優(yōu)勢,圍繞“文、旅、醫(yī)、養(yǎng)、體、學、智”全產業(yè)鏈要素,建成五德天坑溶洞群、中屯小山峽、雞鳴三省大峽谷等標志性景區(qū)景點,建成一批以知名消費品牌為引領的升級版便民商圈、美食城、游樂園、特色街區(qū),建設一批以避暑、康養(yǎng)、休閑為重點的康養(yǎng)綜合體,著力打造區(qū)域“避暑休閑”與“康體養(yǎng)生”旅游品牌……
今后一段時期,威信縣將充分利用威信紅色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旅游資源、民族風情等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聚焦“紅、文、游、醫(yī)、養(yǎng)、體、學、智”產業(yè)鏈,全力打造滇川黔渝區(qū)域健康生活目的地……
未來已來,在保護與開發(fā)的角力中,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的旅游開發(fā),似乎已探尋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一條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
未來已來,在確?!耙唤逅鲈颇稀钡倪^程中,赤水河云南段可能會承受更多的陣痛,也孕育了更多的希望。待青山常綠,赤水河之美更有底蘊,一定會迎來四面八方的客人。見河水長青,赤水河之美更有魅力,一定會釋放出更多的旅游紅利。
屆時,當赤水河再次穿越時空,又將開啟一段怎樣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