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孫江濱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心臟中心三病區(qū),廣西桂林541002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為臨床嚴重心血管急癥之一,可由頭臂血管嚴重受損引起,其主要是指機體主動脈腔中的血液由主動脈的內膜破裂處流入中膜,導致中膜分離,并順著主動脈的長軸方向進行擴展,最終使主動脈壁呈真假兩腔的分離狀態(tài)[1]。AD在臨床中主要表現(xiàn)為撕裂樣、刀割樣疼痛,可累及腎臟、消化道、心臟等多個器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2]。A 型AD 是較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其致殘率、致死率極高[3]。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A 型主動脈夾層首選方法,特別是由孫立忠教授于1998年提出的孫氏手術[4],其不僅能夠明顯降低手術死亡率,而且還能夠降低動脈瘤、血栓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5-6]。目前A 型AD 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發(fā)生該病后可引起假腔破裂和主動脈分肢動脈的供血,因此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8]。本研究主要探討孫氏手術對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 型AD 患者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A 型AD 提供更多參考思路。
選取2010年7月~2020年7月在桂林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25例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型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3例,女22例;年齡23~67歲,平均(51.24±3.62)歲;體質量48~76 kg,平均(56.57±2.45)kg;發(fā)病到入院時間40 min~3 d,平均(26.47±5.74)h;疾病類型:急性69例,慢性56例。
納入標準:①經(jīng)胸腹主動脈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聲電動圖檢查,所有患者確診為A 型AD;②行孫氏手術治療;③未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④入院前未接受過相關治療者;⑤患者或其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孫氏手術禁忌證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病變等患者;④有心臟手術史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3.1 切皮前準備區(qū)別于常規(guī)的體外循環(huán),在孫氏手術中需同時穿刺以及側壓左側的上下肢,將中心靜脈管置于右側的頸內靜脈。使患者仰臥、墊高上胸、頸部伸展,按照冠狀動脈搭橋術對皮膚進行消毒鋪巾,注意將股動脈和腋動脈的游離插管范圍留出。
1.3.2 右側腋動脈游離在右側鎖骨下方的鎖骨內1/3交點處向外作1 條6~8 cm 與身體長軸垂直的切口,將胸大肌鈍性分離,借助甲狀腺拉鉤將深部胸小肌拉至外側,將腋靜脈游離出后即進行套帶,在必要情況下還應對靜脈上緣1~2個分支進行結扎處理,將腋靜脈拉至下方,即位于腋動脈的前下方。游離腋動脈3 cm 左右,結扎該段分肢,對近遠端進行套帶以備用。在游離時注意不要對周圍臂叢神經(jīng)造成損傷。
1.3.3 游離開胸、頭臂血管按照常規(guī)體外循環(huán)對患者進行正中開胸,但上緣皮膚切口應至胸骨上窩亦或者向上偏于一側,有時切口還應延伸到頸部。在劈胸骨時注意動作輕柔,待胸骨牽開即將殘條胸腺切除,對左側無名靜脈游離。提起左側無名靜脈后向下拉使左鎖骨的下動脈、左頸的總動脈以及下方無名動脈得以游離,且最好完成于肝素化前。
1.3.4 體外循環(huán)建立對主動脈弓的前后壁和頭臂血管游離后即進行肝素化,采用單泵雙管的動脈泵管,并使其中一根插管于腋動脈,進而建立體外循環(huán),另一根則用于人工血管的灌注管或股動脈插管。將二階插管插于心房,若右房需切開即插上下腔管,經(jīng)主肺動脈或右上肺靜脈左心引流。
1.3.5 處理主動脈近端降溫處理直至心跳停止,在無名動脈近端將主動脈阻斷,將近端主動脈剖開、假腔血栓清除,再將停跳液直接由左右冠狀動脈開口灌入其中,按照主動脈近端病理改變對其進行處理。對直徑>5.0 cm的主動脈竇患者應根據(jù)主動脈瓣的病變行主動脈瓣保留根部替換或主動脈根部替換;對直徑4.0~5.0 cm 之間的主動脈竇患者,盡量先行主動脈瓣成形和竇成形,在必要情況下行主動脈竇部分替換和主動脈瓣替換;對直徑<4.0 cm 的主動脈竇患者,將其主動脈竇保留,主動脈瓣替換或成形,若病變累及較為嚴重則行Bentall術-主動脈帶瓣管道置換術。對術前即存在右冠狀動脈缺血且右冠開口經(jīng)術中探查受累明顯患者,將其右冠開口縫閉,行右冠狀動脈搭橋術。在主動脈近端處理過程中,待鼻溫降到20 ℃則近端操作暫停,轉而處理降主動脈和主動脈弓。
1.3.6 替換主動脈弓和植入支架象鼻待鼻溫降到20 ℃,取患者頭低位,將CO2吹入術野中,排空空氣,對頭臂血管進行分別阻斷,并由右腋動脈選擇性腦灌注,將主動脈弓剖開,使頭臂血管橫斷,采用4/0 prolene 線將左鎖骨下動脈近端縫閉,由主動脈弓遠端口將合適型號支架象鼻植入到降主動脈真腔中,對多條主動脈弓組織進行修剪使其齊平于支架象鼻的近端人工血管。選擇直徑和支架象鼻差不多四分叉的人工血管,且支架象鼻降主動脈與其主血管遠端吻合,采用3/0 prolene線進行連續(xù)、全周縫合,在人工血管灌注分支插入動脈泵管另一端使下半身循環(huán)恢復,并先使對應頭臂血管的分支吻合于左頸總動脈,采用5/0 prolene 線進行連續(xù)縫合,開放排氣后即進行復溫,接著使主動脈近端與人工血管主血管吻合,采用4/0 prolene 線進行連續(xù)縫合,使心臟循環(huán)恢復,最終使左側鎖骨下動脈的分支與無名動脈吻合。
1.3.7 吻合主動脈近端對主動脈根部保留患者,在竇管交界上0.5~1.0 cm處將主動脈橫斷,并吻合四分叉的人工血管近端,采用3/0 prolene線進行連續(xù)縫合。若患者根部替換,則在根部手術完成后即吻合兩人工血管的端端,采用4/0 prolene線進行連續(xù)縫合。
1.3.8 復蘇和體外循環(huán)的脫離待全部血管吻合,充分排氣使主動脈的阻斷鉗開放,心臟經(jīng)點擊復跳,肛溫升至35 ℃、鼻溫升至37.5 ℃后即將體外循環(huán)緩慢撤離。在復溫過程中注意檢查吻合是否縫閉以及出現(xiàn)活動性出血,停機后即回收血液。
1.3.9 中和及術后止血明確未出現(xiàn)活動性出血后,將魚精蛋白和肝素按照1.5:1 比例進行快速中和,并迅速采用1個治療單位血小板,若必要還可用新鮮血漿,使患者凝血功能快速恢復。通過補片包裹、紗布壓迫對吻合口出血患者進行止血處理,若上述方法對近遠端吻合口出血無效,則在右房行分流術。
1.3.10 注意事項和病例按照常規(guī)的體外循環(huán)進行關胸操作,但在胸骨閉合前注意將頭臂血管放好,以免受壓、打折、扭曲等,至此術畢。手術支架系統(tǒng)、象鼻支架及病例手術操作過程見圖1和圖2。
圖1 孫氏手術支架系統(tǒng)和象鼻支架Fig.1 Stent system and elephant trunk stent in Sun's procedure
圖2 孫氏手術操作過程Fig.2 Operation process of Sun's procedure
①手術治療情況:觀察體外循環(huán)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低流量選擇性腦灌時間以及同期合并手術情況;②觀察并發(fā)癥及30 d內死亡發(fā)生情況;③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采用心臟彩超(南京世帝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D60)分別對手術前后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進行測量;對患者行鎖骨下靜脈或頸內靜脈中心靜脈置管,采用抗阻法記錄手術前后患者心臟指數(shù)(CI)和中心靜脈壓(CVP)。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手術前后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體外循環(huán)時間為162~234 min,平均(194.32±52.64)min;主動脈阻斷時間為87~136 min,平均(103.66±33.07)min;低流量選擇性腦灌時間為17~40 min,平均(23.15±7.29)min。同期44 例行Bentall手術、41例行升主動脈替換、19例行主動脈瓣成形、9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3例行轉流手術、3例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換、3 例行David 或Wheat 手術、1例改良Cabrol 手術、1 例三尖瓣置換、1 例主動脈瓣置換。
19例(15.20%)發(fā)生并發(fā)癥,包括9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4 例腦部并發(fā)癥:術后昏迷、精神癥狀、蘇醒延遲等;3 例脊髓并發(fā)癥:下肢活動功能障礙或截癱;2例周圍神經(jīng)并發(fā)癥:聲音嘶啞。7 例多臟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且5例于圍術期死亡;6例腎功能不全甚至衰竭,4 例因心包壓塞或出血二次開胸;11 例胸骨哆開二次清創(chuàng);1 例因心包積液開窗引流;1 例腦梗死。30 d內8例(6.40%)發(fā)生死亡,包括5例多臟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1例循環(huán)衰竭、1例腎臟功能衰竭、1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
手術后,患者LVEDD 顯著降低,CVP、CI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手術前后患者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變化(± s)Tab.1 Changes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Mean±SD)
表1 手術前后患者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變化(± s)Tab.1 Changes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Mean±SD)
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CI:心臟指數(shù);CVP:中心靜脈壓
參數(shù)手術前手術后t值P值LVEDD/mm CI/L·m-2·min-1 CVP/mmHg 47.61±3.41 4.42±1.15 6.25±1.04 41.31±2.62 6.82±1.27 9.21±0.59 7.015 6.515 6.634 0.009 0.020 0.016
A 型AD 具有發(fā)病急、病死率高、預后差等臨床特點,多發(fā)于中老年男性群體[9]。機體發(fā)生A 型AD后,所形成的真假兩腔可相通也可不通,血液在其間流動可能會形成血栓,對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產生影響[10]。孫氏手術作為臨床治療A 型AD 的主要治療方法,一方面能夠降低遠端吻合口的出血發(fā)生風險,另一方面能提高遠期假腔的閉合率,其治療效果顯著[11],但關于其對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
體外循環(huán)時間由外科手術操作時間決定,一般在3 h 內,時間越長,對機體影響越大[12];主動脈阻斷時間過長,不僅可引起缺血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而且還可增加遠隔器官損傷風險,并逐漸發(fā)展為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等[13];同時有研究表明低流量選擇性腦灌注存在安全時限,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會損傷機體肝、腎、脊髓等[14]。李洪榮等[15]研究顯示孫氏手術可有效治療復雜A型AD,其體外循環(huán)時間為(210.4±50.7)min、主動脈阻斷時間為(92.7±28.1)min,低流量選擇性腦灌注時間為(26.2±4.3)min,同期合并Bentall 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升主動脈替換等。本研究結果與李洪榮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表明孫氏手術可有效治療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 型AD。孫氏手術的支架象鼻術綜合介入和外科治療優(yōu)點,其支撐支架固定方式為吻合,不僅不需要特定主動脈錨定區(qū),而且固定性較強、不移位;通過施壓于封閉內膜的破口使血栓在假腔中形成;深低溫停循環(huán)能夠減輕甚至避免血流灌注時支架對機體主動脈壁造成損傷;真腔中的血流及分支血管血流灌注能夠得到有效恢復,通過擠壓假腔加快殘余夾層中血栓形成,使主動脈壁重塑、動脈直徑縮?。?6-17]。
相關研究表明,A 型AD 病情緊急、病情發(fā)展迅速、預后差,若未接受手術治療,其48 h 死亡率可達50%,且隨著時間推移,其死亡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8]。龐廣輝等[19]研究顯示經(jīng)孫氏手術治療后,患者預后明顯改善,未見明顯并發(fā)癥,隨訪情況良好。1996年孫立忠教授從國外引入主動脈象鼻術,并于2003年在其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孫氏手術,通過設計支架人工血管、輸送裝置,以及利用支架的自我膨脹特性使血管內膜口封閉,重建血管,達到治療A型AD 的目的[20]。與國外象鼻手術相比,孫氏手術橫斷了左鎖骨下動脈和左頸總動脈遠端,上移了吻合口,改變了降主動脈遠端縫合,不僅使術野更清晰、操作更簡便,而且減少了體外循環(huán)時間、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孫氏手術一并切除了原發(fā)破口,避免病變血管的擴張與復發(fā)[21]。
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 型AD 患者血管受損嚴重,影響心血管有效的循環(huán)血量,可能會導致多組織器官衰竭,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LVEDD、CI、CVP是臨床常見的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LVEDD能夠反映機體左心室功能變化情況,當其異常升高時,則表示機體心功能受損,影響其血流動力學;CI指的是每平方米的體表面積心輸出量,能夠反映心臟的泵血功能,當其異常降低時,則表明機體泵血功能降低;CVP 指上下腔靜脈的胸腔段及右心房壓力,能夠判斷機體血管張力、心功能以及血容量,CVP 明顯降低,則表示機體狀況不佳[22-23]。張劍彬等[24]研究結果顯示孫氏手術后A 型AD 患者LVEDD 明顯降低;楊建國等[25]報道孫氏手術后A 型AD 患者LVEDD 降低,CVP 明顯改善。本研究結果與張劍彬、楊建國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孫氏手術可改善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 型AD 患者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孫氏手術將病變血管替換為四分支的人工血管,并進行分支灌注,與自體血管吻合順序能夠根據(jù)術中需求進行調節(jié),與原有的生理狀態(tài)血流一致,其順應性好,符合患者生理狀態(tài)血液動力學,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孫氏手術治療頭臂血管嚴重受損的A型AD,一方面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短期死亡率,另一方面改善了機體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值得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