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50年,52歲的豐子愷受聘于上海文史館。當時,俄語正在中國大地刮起一陣旋風,豐子愷緊跟時髦,打算從頭學習俄語。也許對年輕人來說,學習俄語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對于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豐子愷來說,這件事情就顯得過于復雜。
首先,他的記憶力大不如前,往往前面剛記住的一個俄語句子,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便想不起來;其次,身體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為經(jīng)常熬夜,加上用腦過度,豐子愷一度因貧血暈倒。在家人準備將他送到醫(yī)院治療時,豐子愷竟然還不忘叮囑家人帶上俄語書。
為了讓自己的口語聽上去更加“正宗”,豐子愷經(jīng)常去附近的一所大學,向俄語系的學生請教,學生們都被他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所感動。除此之外,豐子愷還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一字一句地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并仔細地做了兩大本讀書筆記。之后,他又花了長達5個月的時間,將《獵人筆記》完整地翻譯成中文。這本書于1952年出版后,立即得到一致好評。
有了這段成功的經(jīng)歷后,到了1961年,豐子愷又全身心地投入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的翻譯中。在經(jīng)過長達4年的努力后,該書于1965年定稿出版,在當時同樣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后來,提起學俄語的那段經(jīng)歷時,豐子愷不無感慨地說:“當時擺在我面前的困難確實很多,但如果你一心想要成就一件事情,就不要擔心過多的困難,畢竟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p>
王文炎摘自《咸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