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學精神與歷史理性

        2021-08-30 09:18:56鐘世華
        當代文壇 2021年5期

        鐘世華

        摘要:駱一禾的詩在1980年代詩歌中具有重要的詩學價值,這不僅是由于他的寫作契合了其時充滿激情與理想的寫作形態(tài),更是由于其詩歌所昭示出的文學精神與歷史理性?!包S昏”在駱一禾的詩學觀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構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圍繞著“黃昏”意象的建構,駱一禾的詩形成了以“紅色”為主導,多元色彩并置的“色彩群”。駱一禾在透視“黃昏”色彩的同時,集中表現(xiàn)了鮮明的文學精神與深刻的歷史理性。

        關鍵詞:文學精神;駱一禾;黃昏思維;歷史理性

        對文學精神的強調早已成為現(xiàn)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它在某些時期因社會歷史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模糊,但整體上并未“中斷”。新時期以來,開放的社會語境造就了詩人們積極的精神姿態(tài),他們在詩歌寫作中表現(xiàn)出了自覺的啟蒙精神與擔當意識,如1980年代詩人對于人之價值的重塑,以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改造思想與責任意識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駱一禾的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了重要的詩學價值,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寫作契合了其時充滿激情與理想的寫作形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其詩歌所昭示的文學精神與歷史理性。

        從具體的寫作來看,駱一禾的詩并非對文學精神進行直觀解讀與宣揚,而是蘊含在他由“詩歌心象”轉換而成的“黃昏”意象之中。不論是在中國古典還是西方文學中,“黃昏”都是作者傳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意象。在駱一禾看來,“詩歌心象守衛(wèi)著、環(huán)繞著和蘊含著那最使我們觸動的心靈部分,只有當藝術思維活動和它們發(fā)生切磋和砥礪的時候,一個詩人才有可能是無與倫比的。我們之間的不同,也是由于詩歌心象的不同而成,我們幾乎都各自據(jù)有某種獨特的詩歌心象,從而將占有的相同語匯轉變?yōu)椴煌恼Z流和語境,使一份詞匯表、一種語言學符號成為有構造的詩歌語言。而這個造型過程是各具質地的?!?sup>①在中國古典和西方文學中,“黃昏”大多都是作為一個整體意象呈現(xiàn)的,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波德萊爾的《黃昏》等。在《天凈沙·秋思》中,作者借助黃昏背景下的種種意象,傳達秋天黃昏下的悲涼和“斷腸人在天涯”的悲愴,這是中國古典審美中常見的借助意象來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波德萊爾的《黃昏》中,作者則側重借助黃昏這一意象,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傳達出在時代洪流下,巴黎不可避免地走向墮落和頹廢的命運,作者通過“黃昏”意象傳遞對現(xiàn)實的反思和批判,進而表達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切,“其中的精髓在于強調出時代背景下即當時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中人的價值和尊嚴被無情地踐踏,人們的困境無時無刻不侵擾著人類的靈魂,詩中表現(xiàn)的是人與環(huán)境、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不相容”。這表現(xiàn)出西方詩歌的借助意象表達現(xiàn)實的典型特征。在駱一禾的詩歌中,作者則在融貫中西的基礎上,同時力避走出這種窠臼,著重通過黃昏中的“色彩”來傳情達意。他圍繞著“黃昏”意象的建構,探究意象背后生成的生命詩學;形成了以“紅色”為主導,多元色彩并置的“色彩群”;同時,透視“黃昏”色彩的展現(xiàn),作者集中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文學精神與深刻的歷史理性。

        一 “黃昏”:特殊的思維

        在駱一禾的詩學理念中,“黃昏”占有著重要的位置。比如在那篇比較著名的詩論《春天》中,盡管駱一禾的描摹對象為飽含著生命與激情的春天,但他依然感受到了孤獨的“黃昏”——“我坐到黃昏,也感到了黃昏。羅莎·盧森堡坐牢的時候,總是苦不過黃昏去,要向正對著窗子的天空,去尋找一片粉紅的云?!?sup>③在他的觀念中,“對黃昏易逝的感受包含著人對時間的覺察,是生之春天的感受,活力的衰退概與時間敏感的喪失共在。將茬口朝向春天,以苦澀的香氣觸動黃昏……能這樣感受,處身心于鮮活的恐懼之中,較之玄思者蒼雄的推理,更為深沉。”這即表明,黃昏不僅能與“春天”進行對話,而且還在與“時間”的相互同構中獲得充足的思考力,這種思考比之“玄思者”更為“深沉”??梢钥闯?,“黃昏”不再僅僅作為時間層面的“暮晚”時分,而且構成了駱一禾所持有的特殊的思維方式。于是,我們就不難理解駱一禾在觀看20世紀的人類文明時,為何更多地著眼于對“文明解體”現(xiàn)象的思考。當然,駱一禾并沒有執(zhí)著于“解體”的悲傷情懷,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解體”所帶來的勃勃生機上。正如他所看到的:“我們需要以這種超出于陰柔之美和陽剛之美那種種區(qū)分的、完整的人性去獲得這樣一個確認:世代的建筑物在有血有肉的個體身上的,除去個體之外,沒有任何一種東西真正死去過:紅蜂在死前預先把卵子產生螟蛉之上;一個文明在解體前,往往有一個外部戰(zhàn)群來占領它造成一個亞種。”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某種文明處在“黃昏”階段時,雖然面臨著“解體”,但這種“解體”并非是消亡,而是存在著“再生”的可能性,也即文明的“生機”。而這種生機也是“黃昏”的生機,自然就意味著駱一禾思想中的“黃昏”并非消亡,而是包含著某種“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駱一禾的寫作充滿了諸多的可能。

        當然,駱一禾的“黃昏”思維并非憑空產生,他的這種思維與1980年代中期以后詩歌發(fā)展的整體趨向關系密切。從時間上看,1980年代中后期大致處在整個20世紀的“黃昏”階段,詩人們面對這一特殊的時段大都表現(xiàn)出了深刻的焦慮感。這種焦慮在表面上看是由“世紀末”所導致的時間焦慮,然而就深層次來說,它指向的是一種詩歌寫作的內在焦慮。眾所周知,朦朧詩打破了當代以來詩歌寫作的固有思維,但到了后期(也即“黃昏期”),朦朧詩在寫作中所呈現(xiàn)的焦慮感愈加凸顯。于是,以海子、駱一禾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詩人”重新開始了寫作的探索。

        “第三代詩人”大多有著對于“傳統(tǒng)”的思考,這種思考也成為其在寫作中所堅守的基本理念。比如在海子看來,“傳統(tǒng)”盡管有著時間層面的“黃昏期”,但與人類文明相互同構的“傳統(tǒng)”自身具備著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這與前文中駱一禾所理解的“文明解體”問題正形成了深刻的對話。海子認為,包括埃及金字塔、中國敦煌莫高窟、印度史詩、荷馬史詩等藝術在內的“傳統(tǒng)”構成了無可替代的“偉大的人類精神”,“他們作為一些精神的內容(而不是材料)甚至高出于他們的藝術成就之上……這是人類的集體回憶或造型?!?sup>⑥正是由“傳統(tǒng)”所型構的“偉大精神”支撐著人類文明在不斷前進。接著,海子還試圖借助“幻象”的來激活處在危機中的“黃昏”的詩歌:“這就是像一根火柱立于黃昏之國,立于死亡滅絕的秋天,那火柱除了滾滾火光和火光的景象之外空無所有——這就是落日的景色,這就是眾神的黃昏。這就是幻象。”在海子的觀念中,“史詩性”思維是接續(xù)詩歌“黃昏”的理想思維,他也為此付出了行動,寫作了長詩《河流》《傳說》《但是水、水》等,不斷地激活詩人們內心中對于傳統(tǒng)的理解與朝向。就此來看,堅持“史詩性寫作”的石光華、宋渠和宋煒等詩人,也在努力完成著與詩歌“黃昏”的對抗。從這里的分析可以看出,“黃昏”在以海子、駱一禾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詩人”的思想中,不再僅僅作為自然與世界的對應物,而且構成了其詩歌寫作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黃昏”是行動性的,帶有旺盛的生命力。這些詩人之中又以駱一禾最為典型,他所寫作的“黃昏”系列詩歌便體現(xiàn)了這點。筆者在此將主要審視駱一禾在一些短詩所建構的“黃昏”思維,據(jù)此可以觀察到其“黃昏”思維的形成歷程。

        在早期的寫作中,駱一禾所認識到的“黃昏”帶有較強的遮蔽性,尚不具備生成力。如詩句“積雪? 晚霞? 蘋果花/時令一個個過去/黃昏浮在樹梢/我怎么找不到/那片草地?”(《草地》)中,浮在樹梢的“黃昏”不僅表明了“時令”的逐步逝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我”的光線遮住,使“我”無法完成尋找的過程。又如詩句“晚霞里閃耀著/殷紅的痛苦/也許不會/倒反而更可能/讓我一再地解說自己的顏色/直至倒下/并且變得蒼白”(《星(二)》)中,以“晚霞”為主體的“黃昏”帶來的只是“殷紅的痛苦”,面對這種“黃昏”,“我”無力辯解,只能以“倒下”來結束這場可怕的事件。

        到了1980年代中期前后,“黃昏”不再被一味地看作是時間或季節(jié)的附屬物,而是具備了更多的生成性特質。如詩句“那拾穗者/移動在黃昏里的背影/成了我的美感/我看到了一些苗條的鐵/長滿了田野/她們的手/疲倦得長成了土地”(《平原》)中,“黃昏”作為一種觀察的背景而存在,“我”在“黃昏”中不僅觀看到了“拾穗者移動的背影”,而且還看到了“長滿了田野”的“苗條的鐵”,這便從視覺與想象層面充分再現(xiàn)出了“黃昏”的生成性。再如詩句“我猜你在公園里抖落煙龍的時候/也一定看到了鄰近的屋子/與那萬有的黃昏/固體像水一樣灑在那里/都是無語的情人”(《日球》)正無限地擴大了“黃昏”的力量,使其具備了“萬有”的可能性。此種語境下,“黃昏”不僅具有“灑在那里”的能力,而且其內在的生成性特質也得以呈現(xiàn)。特別是在《落日》一詩中,駱一禾盡管并未直接寫作“黃昏”,但“落日”的現(xiàn)象以及行為本身正與“黃昏”同構。該詩開篇“在日落時分/那日出之時散去的又復追逐/常有人間的鬼魅/悄噬著影子”描摹出了“落日時分”的背景,而全詩的寫作正是在這一背景中進行。由此可以看出,“落日時分”所象征的“黃昏”形成了全詩的結構,容納了鬼魅、幽靈、鳥群、扁蟹、甲貝、紅蜂等對象物以及它們各自的行為方式?!拔摇弊罱K無法抵擋“落日滾滾”的“黃昏”(“這落日滾滾奔馳/掃過蒼茫/把萬里之外的望眼映照出來/自橋洞之下俯視著/我似乎陷落在這嘹亮的巨體中”),從而不得不與之達成心靈意義上的和解——“這生活的迅暫與真如/我滿懷著它/站立在大地的曠聲中/高壓變電的火花成串地掉落在寧靜的四周”——“黃昏”的生成力也據(jù)此誕生。從時間上看,駱一禾以“黃昏”為題的系列詩歌正是在1980年代中期前后寫作而成,這種寫作與其詩學思想中存在的“黃昏”思維方式構成了邏輯上的對話關系。正是憑借著這種特殊的“黃昏”思維,駱一禾的詩歌呈現(xiàn)出強烈的“黃昏”色彩,進而通過“黃昏”色彩的塑造,為文學精神的詮釋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二 “紅色”:隱喻的空間

        駱一禾筆下的黃昏首先呈現(xiàn)為“紅色”,這與通常意義上的“黃昏”并無不同?!吧十a生的是情感經(jīng)驗”,在色彩的話語譜系中,紅色有其獨特的情感和精神取向。有論者指出:“紅色常聯(lián)想到火、鮮血,及酷暑的烈日……由前者感到曖昧與熱烈,由次者感到危險,由后者感到恐怖,在另一方面又有英武、威嚴的精神……”11在此基礎上,駱一禾將“紅色”的黃昏與生存、生命直接聯(lián)系起來,這黃昏之“紅”同時是生命的血液之“紅”,他藉此詮釋了文學精神的獨特內涵。

        寫于1984年的《大黃昏》(也即《黃昏(一)》12)收錄在長詩《世界的血》第三章中,駱一禾以自我的生存隱喻讀解著“紅色”的黃昏。該詩的開篇以“紅馬兒”“青麥子”等意象再現(xiàn)出了黃昏的景觀,尤其就“紅馬兒”而言,它的“紅”由充斥全身的血液組成,“河水沾濕了紅馬兒的嘴唇”13一句,有力地表現(xiàn)出了由血液凝構的“紅色”所內蘊的生存之力。在隨后的寫作中,駱一禾以“燃燒”的黃昏重構了“紅色”的引力,詩句“這黃昏讓我們燒著了/紅月亮/流著太陽的血/紅月亮把山頂舉起來”集中呈現(xiàn)出了黃昏的加速度——它連接了“紅月亮”與“太陽的血”,不僅完成了黑夜與白天的內在轉換,而且也使得生存與死亡趨于同質。與此同時,這種“燃燒”指向了駱一禾對文學精神的吸納,正如他所說的:“仿佛在燃燒之中,我看到歷史揮動他幽暗的翅膀掠過了許多世紀,那些生者與死者的鬼魂,拉長了自己的身體,拉長了滿身的水滴,手捧著他們的千條火焰,邁著永生的步子,挨次洶涌地走過我的身體、我的思致、我的面頰:李白、陶淵明、葉芝、惠特曼、瓦雷里……”14可以看出,以“李白”“陶淵明”“葉芝”“惠特曼”“瓦雷里”等詩人為代表的文學精神為駱一禾提供了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這一行為的完成則依靠著“燃燒”的力量。

        這種帶有生存隱喻的“紅色”也蘊含于《黃昏(二)》中。駱一禾首先以“鮮血”開始詩篇,直觀地呈現(xiàn)出了黃昏的“紅色”屬性。如詩句“我常常走來看望你/鮮血流遍全身/我已經(jīng)帶有了許多往事/萬有的黃昏? 記得我嗎/你的雙手觸摸著我的眼睛”所展示的,“黃昏”具備了神明之力——“萬有”,“我”則以朝圣者的姿態(tài)來“看望”黃昏,這種姿態(tài)因為“流遍全身”的“鮮血”,直接隱喻了生命的力量。接下來的寫作中,黃昏的“紅色”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大風隆隆駛過/平原震動/胸懷漫天飄灑/大團的流火如云”,這如云的“大團流火”遠非朝霞所能勝任,這也直接昭示出它只有在黃昏中才能出現(xiàn)的可能性。據(jù)此來看,“流火”的自然之紅與“我”的鮮血之紅完成了生存意義上的對接,這便加深了黃昏本有的“紅色”屬性。于是,“我”欣然接受了由血液凝構的“紅色”之“大黃昏”的摧毀,也感動于黃昏的“坦蕩”。

        駱一禾的詩歌《黃昏(四)》可以看作一首贈別詩,贈予的對象是故去的友人趙仕仁,這同時使得該詩與生存、死亡之間產生了詩學的關聯(lián)。全詩游走于黃昏的背景中,極具感傷氣氛與生存悲痛感。詩句“洼地是一片鮮明的血紅色/淋漓著漫天的霰子”首先詮釋出了黃昏的色彩——“鮮明的血紅色”,黃昏的血液凝構成了紅色,使得處在黃昏中的洼地籠罩于鮮艷的血紅中,全詩的悲涼氛圍由此得以建構。詩人感受到亡友帶來的巨大悲痛——“你在那個世界/那個我叫它兄弟的低矮的山岡/你看到你自己/要用人類的鏡子”,在“兩個世界”的阻隔中尋找著友人的影子。接下來,詩人寫到了“我知道? 那是雪? 那是雪中的雪”,由此完成了對“雪”之本色的超越——由白色轉而為生命之色,因為“一個穿棉的男孩兒/在雪地上堆他躺著的母親”,這“雪中之雪”也可以理解為“雪中之血”,一種穿透雪白之色的紅色之血。

        值得肯定的是,在《黃昏(四)》中,駱一禾完成了對黃昏的命名——“大黃昏/你那一滴滴的汗/你那一滴滴的血”,命名的實現(xiàn)依靠的是“汗”與“血”的自我凝構。此時的“黃昏”集聚了生存的原力,在深入骨髓的生命紅色中昭示了悲痛的根源。詩人最終以繪畫的方式結束了全詩的寫作——“就在這浩蕩的泥流中/依舊明艷著/我用你那白紙為這黃昏所畫的/一件明艷的衣服”,原本接近于暮晚的黃昏再次“明艷”了,這種“明艷”得益于我為黃昏所畫的“一件明艷的衣服”,“明艷”的背后則凝聚的是“生存/死亡”的隱喻空間。駱一禾以“紅色”超越了紅色,用生命的血液超脫了黃昏帶來的死亡引力,而這最終表達出的是其內心所隱藏著的文學精神。

        三 “色彩群”:歷史的理性

        在1980年代的詩歌寫作中,由于理想主義的盛行,詩人們更多地注重詩歌所傳達出的宏大思想,相應地缺乏了對“歷史理性”的關懷。但“歷史理性”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精神價值”中的重要一環(huán),深度參與了當代文學精神的建構。15因此,“歷史理性”的缺失勢必會造成詩歌創(chuàng)作自身的價值缺憾。“對色彩反應的典型特征,是觀察者的被動性和經(jīng)驗的直接性”16,而“對顏色的喜好有可能與某些重要的社會因素和個性因素有關”17。就此來看,駱一禾在對“黃昏”色彩的描繪中所堅守的歷史理性,則顯示出了其難能可貴之處,這同時可以看作是他對于其時詩歌寫作的有意“糾偏”。駱一禾詩中的黃昏并非由單一的“紅色”構成,在《大黃昏》《黃昏(四)》等詩歌中,黃昏本有的“紅色”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構,由此也折射出了其所持有的歷史理性。

        《大黃昏》一詩的開篇主要再現(xiàn)了各種生命體在黃昏中所顯示的蓬勃生命力。如詩句“河水沾濕了紅馬兒的嘴唇/青麥子地里/飄著露水/失傳的歌子還沒有唱起來”中,“馬”“麥子”等生命體都有其固定的色彩域——“紅”“青”等,“紅馬兒”充盈著的是生命的血液,“青麥子”則給人以生命的鋪張與翻滾感,這里的“紅色”與“青色”均帶有著朝氣蓬勃的生命感。而到了第三節(jié),原有的“紅色”“青色”轉為“白色”,由此也傳達出了季節(jié)的更替,體現(xiàn)出了詩人行走的時間之長。詩句“彌漫江岸的水淞/還在結成/白茫茫的樹掛/在這些樹木的年輪里/刻著一個春耕的人/沒有光澤的寂靜的低洼地”中,“白茫茫的樹掛”由“彌漫江岸的水淞”結成,這同時是詩人經(jīng)歷艱苦跋涉后的內心集聚。透過“樹木的年輪”,透過物理時間所凝構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強,詩人看到了一位孤獨、寂寥的“春耕者”。駱一禾深受斯賓格勒“文明之秋”思想的影響,在他看來,“這種文明之秋,也許正在遠東華夏文明中進行。詩人正企圖通過史詩去涵括本民族的精神及歷史,殊不知大樹已朽,鄉(xiāng)土中國帶著自身的沉疴,從基本構造上,已很難對世界環(huán)境作出有力的回應。”18在此意義上,駱一禾詩中的“春耕者”正與失去光澤的、寂靜的“低洼地”形成對比,表現(xiàn)出了他對于逐漸“解體與衰亡”的華夏歷史文明的堅守。

        隨著寫作的行進,黃昏的“紅色”再次凸顯,其所蘊含的生命力量得到了全部的噴發(fā)。如果說詩句“這黃昏/為女兒們/鋪下一條綠石子的河”通過運用緩和、柔弱的節(jié)奏,描繪出了“黃昏”的生命朝向,那么“這黃昏讓我們燒著了/紅月亮/流著太陽的血/紅月亮把山頂舉起來”,則以暴烈、急迫的速度噴涌出了“黃昏”強大的生命力。此處的“黃昏”不僅與“火”同構,其產生的力量足以使我們燃燒起來,而且,它還與“流著太陽的血”的“紅月亮”形成了對位的聯(lián)系,極盡了“黃昏”的紅色暴力感。這種暴力通過“紅月亮”的意象主體表現(xiàn)出來,“紅月亮”舉起山頂正隱喻了黃昏的驚人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沖破一切生命的阻滯,以巨大的生存隱力完成對紅色、對血液、對生命的深刻詮釋。駱一禾在此還宣告了他對由生命之血構筑的“紅月亮”的沉重的記憶,如他所言:“我感受吾人正生活于大黃昏之中,所做的乃是紅月亮流著太陽的血,是春之五月的血……但活潑潑的生命正屬我身,這也是我們所能依憑的唯一的東西。”19詩人在“巨大的死”與“弱者的生”所型構的悖論中,不斷砥礪著“活潑潑的生命”。至此,“紅色”具備了巨大的精神勢能,代表了一種噴薄的生命的力量,詩人的感情也處在一種不可遏制的爆裂與升騰之中。

        詩的末尾“而那些/潔白堅硬的河流上/飄灑著綠色的五月”,詩人收束與節(jié)制了原有的噴發(fā)式情感,此處的色彩則由開始的“血紅”經(jīng)由“潔白”抵達了一種生命的“綠色”。駱一禾對“黃昏”的追逐也以“綠色的五月”宣告,這是在極大的精神沖擊之后的巨大平靜,是在非理性情感之后的清醒,再現(xiàn)出了深刻的歷史理性。與此同時,駱一禾在追逐“黃昏”的過程中還呈現(xiàn)出了一種思維理性,也即西渡所看到的“日神”精神:“駱一禾的博大胸懷,精神上的自信和對世界的信心,清明的意識和雄強的意志;他反復寫作同一首詩的方式,對形象和語言的雕鑿,對詩歌結構的精心安排,都是日神精神的體現(xiàn)?!?0駱一禾的詩表征出了與海子的“反理性”的酒神精神的不同。還需強調的是,詩句中的“潔白堅硬的河流”與“綠色的五月”正構成了一種力的悖反,“綠色”最終沖破了堅硬的河流,帶來更多的是一種對未來與生存的希望。駱一禾在自己心中將海子定位為“沖擊極限”,而這首《大黃昏》又何嘗不是其追逐“黃昏”,追逐詩歌,追逐生命過程中的自我寫照呢?這種自我寫照恰切地呈現(xiàn)出了他對歷史理性的思考。

        不僅在《大黃昏》,駱一禾的《黃昏(三)》中也有著“紅色”的變構。此詩中的“黃昏”帶有極強的刺痛感,因為“大黃昏/刺傷我眼睛的眼睛/也刺傷我遼闊的心靈”。通常來說,黃昏并不刺眼,尤其就作為暖色調的“紅色”而言,它更不具備刺眼的能力。詩人在此變構了原有的“紅色”,而使其內隱于“大塊的白云光線”“晴空”“大?!薄班l(xiāng)村”“葵花”“白布”等色彩結構體中。駱一禾將刺痛融于混雜的色彩,使得趨于繁復的情感得以展現(xiàn)。詩的末尾“澄澈的北?;鸸鈩C冽/橫布著百川的河口上激流滾滾”則將混雜的色彩歸于一體——火光之“紅”,此時的黃昏盡管不再刺傷“我”的“眼睛”與“心靈”,但它的力量已穿透了自然,轉而抵達了靈魂的神秘之地。

        總之,駱一禾在“黃昏”這一“思維方式”的指引下,集中塑構出了“黃昏”的色彩。這種色彩以紅色為主體,并在由血液凝構的“紅色”中,表征出了他所堅守的文學精神。與此同時,他的詩還通過“紅色”的色彩變構,塑造出了豐富駁雜的色彩群,由此折射出深刻的歷史理性??梢哉f,駱一禾借助紅色及由紅色變構而成的“色彩群”,建構出了“大黃昏”的主體意象,他藉此走在創(chuàng)造偉大“詩歌共時體”的詩學道路上,這也是作者對中國古典和西方詩歌中“黃昏”“思維方式”的突破和發(fā)展。

        注釋:

        ①駱一禾:《火光》,載《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849頁。

        ②沈國榮:《波德萊爾〈黃昏〉敘事手法研究》,《名作欣賞》2011年第17期。

        ③④駱一禾:《春天》,載《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825頁,第825頁。

        ⑤14駱一禾:《美神》,載《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838頁,第836頁。

        ⑥⑦海子:《詩學:一份提綱》,載《海子詩全編》,西川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900頁,第904頁。

        ⑧石光華在《摘自給友人的一封信(代序)》一文中表達了對“史詩性作品”的渴望與追求。全文可參見老木編:《青年詩人談詩》,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1985年版,第172頁。

        ⑨宋渠和宋煒在《這是一個需要史詩的時代》一文中則直言了“這是一個需要史詩的時代”。全文可參見老木編:《青年詩人談詩》,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1985年版, 第179-180頁。

        ⑩1617[美]魯?shù)婪颉ぐ⒍骱D罚骸端囆g與視知覺》,騰守堯、朱疆源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5頁,第455頁,第471頁。

        11史巖:《繪畫的理論與實際》,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171頁。

        12《黃昏》(二)的注釋下寫道:“黃昏(一)見《世界的血》”,載《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166頁。

        13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所引詩歌均出自《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

        15參見童慶炳:《中國當代文學的精神價值取向》,《學術月刊》2002年第2期。

        1819駱一禾:《水上的弦子》,載《駱一禾詩全編》,張玞編,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830頁,第830頁。

        20西渡:《圣書上卷與圣書下卷——駱一禾、海子詩歌的同與異》,《文學評論》2012年第6期。

        (作者單位:南寧師范大學北部灣環(huán)境演變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文學院。本文系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特別委托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1TBWT01;2020年廣西哲學社會規(guī)劃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FZW006)

        責任編輯:劉小波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啪啪| 日本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偷拍综合在线视频二区|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看片| 免费视频成人 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高清美女久久av|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免费观看| 老太婆性杂交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xxxx做受视频|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香港三级久久| av免费播放网站在线| 草色噜噜噜av在线观看香蕉|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插放|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半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 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av中文字幕乱|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久久久久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