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紫砂壺《無言》的壺藝觀"/>
王志強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滄桑的國家,其歷史更是久遠,文明更是博大,猶如夜空中明亮的星星,每一顆都是奪目耀眼的。這些星星就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永遠流淌在我們血脈深處,匯集成了中華民族不屈的骨血和脊梁。先秦諸子百家時期,更是誕生了無數(shù)的學派,其深遠和先進的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其中莊子是道家學派的核心人物,他提出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辯證法思想,這句話也闡釋了莊子對周圍美好事物的微妙感知。自然界中的美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的感知能力是主觀存在的,并且無法用言語來描述。一朵花、一棵草,對于人們來說也是不同的。就如同秋天,對多愁善感的詩人來說,是肅殺悲涼的,但是對農民來說是豐收喜悅的,同樣的事物和景色因感知的人不同,就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基調,但是這些基調都是客觀存在的,是天地間最普遍的存在,是自然的屬性。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竊以為紫砂文化就是最符合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文化形式之一了。紫砂泥是一種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所有要求而成就的珍貴陶土,在地球上通過億萬年的地殼活動和偶然性的行星碰撞方才形成。它靜靜地埋藏在宜興丁蜀鎮(zhèn)的礦脈深處,始終無人問津,直到宋朝才被人們所發(fā)現(xiàn)。作為當時一土抵千金的“富貴土”,一直沒有被廣泛地運用,然而始終緘默不言,明朝萬歷年間,供春壺誕生,它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從此被天下知,走上了陶土的巔峰之路。紫砂泥是這樣沉默無言的秉性,紫砂藝人也是如此。學習紫砂是一個枯燥的過程,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打磨自己、積累經(jīng)驗、沉淀素養(yǎng),只有熬過這磨人的時光,最后才能走上壺藝的巔峰。同樣,紫砂壺制作的過程也很繁瑣枯燥,并且需要紫砂藝人的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坐上泥凳就是十幾個小時,非常磨人心性。平凡中往往能夠孕育奇跡,靜默堅守中能夠誕生傳世精品,那些優(yōu)秀的、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都是在這樣的枯燥與寂靜中誕生的。
紫砂壺《無言》也是在紫砂藝人孤寂地坐在泥凳上,在無人的工作室中靜靜打磨、在無數(shù)個蕭寂的夜晚奮力地敲打中完成的。這把壺沒有太多繁瑣的裝飾和華麗的色彩點綴,但依然繼承了紫砂壺藝高超嫻熟的制作工藝,有著紫砂特有的古色古香。紫砂藝人借此作品紀念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這一路上的風雨坎坷,也借此向那些一直堅守在傳承紫砂文化道路上的同行和前輩們表達自己的敬意。藝術之路,充滿了艱辛,好在吾輩憑借滿腔的熱愛,眾志成城,一起致力于將這門手工藝術發(fā)揚光大。
《無言》是一件創(chuàng)新的作品,泥料選擇了原礦的紫泥,壺型則是新穎的款式,壺語則是多聽少說,腳踏實地,默默奉獻。這把壺流露出了藝人內心的聲音,就像一首老歌,一壺老酒,雋永而悠長,早在不經(jīng)意間就登入了心門之內,令人回味不已。倘若沒有經(jīng)過制壺這條艱辛的藝術之路,沒有經(jīng)歷那些夜以繼日枯坐泥凳的夜晚,沒有日復一日的堅守崗位、堅守初心的決心,是難以創(chuàng)作出如此絕妙的作品的。
張恨水先生說“實處著腳,穩(wěn)處下手,自然可以辦到百折不回的地步?!比松菓撊绱?,少說多做。此“無言壺”中所透露的不也正是這其中的法理嗎?
此壺壺身圓擴飽滿,嵌蓋、圓鈕、飛揚的端把,這一切都是符合傳統(tǒng)紫砂壺的造型標準的,但是最奇妙的就是壺嘴的設計了。乍看,會讓人疑惑,壺嘴呢?仔細端詳,會發(fā)現(xiàn)壺嘴是隱形的,嘴口更是如豌豆大小,不仔細觀察都發(fā)現(xiàn)不了它的存在。可以說整把壺的寓意和精華都濃縮在壺嘴上,這種奇妙之味,需要細細品讀才能體會到。
我們從紫砂壺《無言》的藝術語境中可以看到,藝人把“詩境”、“畫境”和“禪境”融溶到壺的創(chuàng)作,化為“壺境”,使得這把“無言壺”不再是單一的茶壺,更是賦予了其深厚的思想情感,抽象的思維意識和哲學旨意都體現(xiàn)了出來,變?yōu)楦涌侦`致遠的意境之態(tài)。
紫砂藝人將自己的處世哲學和從藝以來一路的感慨體會都濃縮在了這把壺中,品味這把壺,我們可以觀察到藝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能欣賞到它的生動自然、簡潔凝練。雖然紫砂泥是樸素厚實的,但是通過塑造,于厚重中多了一些活潑,于生動中凝聚著歲月的沉淀。仔細端詳這把方寸小壺,再結合藝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會發(fā)現(xiàn)壺嘴的設計是有原因的,如果不仔細觀察,我們甚至都察覺不到壺嘴的存在。這樣的設計正是暗示了人生的哲理:少說多做、言多必失。藝人也是借此警醒自己時刻謹言慎行。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沒有固定格式的,可以高談闊論,也可以低語呢喃,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只要讓人覺得舒適就可以了。但那些信口開河、毫無底線又不負責任的語言交流總是讓人欣賞不起來,那是一種輕浮,是一種輕蔑,唯有腳踏實地才是向上的人生處世觀。紫砂故里——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每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很多人慕名而來,在這里尋求一把心上壺。而流水的旅人,鐵打的紫砂藝人,他們扎根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地為紫砂事業(yè)奉獻自己的所有。
經(jīng)歷了風霜磨礪的陶土是無言的,但是經(jīng)過紫砂藝人的雕琢后,他們成為一件件富有靈性的藝術品,將一個個紫砂背后的故事向世人娓娓道來,訴說著隱藏在壺藝中的紫玉之音。紫砂藝品燦若星河,紫砂藝人欣欣向榮,紫砂之魂在這個風情的小鎮(zhèn)上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