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傳應
龍泉仿宋哥窯青瓷研究所 浙江龍泉 323700
要燒制好南宋薄胎厚釉哥窯瓷,需深入研究南宋哥窯青瓷及其瓷片,做到知器型、懂配釉,要大膽設計,積極試驗、探索。在一定基礎上,還要多請教、細制作。在配制南宋哥窯瓷的瓷土釉料過程中,一要講究瓷土釉料的純度,二要通過試驗尋找最佳的組合配方。這個過程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往往要有十年以上,甚至幾十年的功力,直到找到最佳的組合配方。
根據(jù)現(xiàn)代地質考查,龍泉窯區(qū)域屬浙閩贛中生代火山巖區(qū)金屬礦床,為浙西南—閩北裂谷銀、鉛、鋅、銅、金、鎢、錫等多金屬成礦帶。龍泉群中的斜長角閃巖,具有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如:Rb、Ba、K等)、虧損高場強元素(如:Yh、Nb、Ya、Zr、Hf、Ti)的微量元素特征,其原巖為島弧鈣堿性玄武巖,伴生鈣鎂硅質巖。龍泉的地質因素,決定了南宋瓷器的藝術成就。要仿制或恢復南宋瓷器的燒制,瓷土瓷釉是關鍵因素。南宋時期的龍泉窯也是在重視精選礦土原材料的基礎上,注重胎土、釉土的改良取得成功的。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必須做個材料研究狂。
葉傳應作品《弦紋梅瓶》
筆者在研究南宋瓷土瓷釉中,持續(xù)尋找理想礦石釉土,反復篩選,將各處開采的瓷石、高嶺土、青釉石料、石灰石都進行分類試驗比對,選出最好的進行配比燒制,并取得了國家釉料發(fā)明專利。選定材料后,又采用南宋時期礦石釉土的加工方式進行加工,以水碓碓碎石料的粉碎模式為主。因水碓碓出的粉末顆粒是菱形結構,球磨磨出的顆粒結構是圓形的,兩者在施釉效果、燒成效果上也有較大差別。同時在原料淘洗、釉灰的制備、釉料的清洗及研磨等方面都采取了接近南宋時代的加工處理方式。
新石器時期古人就開始使用“輪制”制陶法,其后有“慢輪”“快輪”之別。如今多用電力驅動的拉坯機快輪制作,能掌控旋轉方向、轉速等,能用拉坯機制作出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器物,并能一次拉坯成型,使內外壁圓潤無比。但是要燒制南宋瓷器的樣式,要出南宋瓷器的效果,要制作南宋薄胎厚釉瓷,必須多方面進行考慮。一是“一比一”的原仿該器型在南宋時代的大小高矮比例;二是“收縮比”,要考慮根據(jù)現(xiàn)代燒制技藝中瓷坯燒制成瓷的收縮比例。拉制瓷坯是一個樣子,經(jīng)過燒制又會是另一個樣子,其中要考慮到收縮比,可能的厚薄比例、縮釉掛釉等。很多人設計方案很美,拉坯很理想,但燒制后效果卻大相徑庭。皆因拉坯時隨心所欲,無度無方。我國傳統(tǒng)文化很講究行為處事的“根”和“魂”。青瓷拉坯也一個道理,制作古典高雅的南宋瓷器就需要講究“以道馭心、以律馭術”。大巧貴工,拉坯后修坯的工序也很有講究。薄如蟬衣的瓷坯厚薄度的把控,修坯時要處處小心,手藝的高低,在此處很關鍵。青瓷人做深入思考的智者,做深入試驗的實踐者,還要做精益求精的虔誠手工人。
研制南宋厚胎薄釉瓷器,施釉工藝極為重要。南宋龍泉窯的釉料是泥料配方后加入適量水進行球磨加工,形成細嫩稠密的液狀釉漿。然后讓粘稠的粉末狀顆粒粉料附著在坯體表面晾干。因此在施釉這道工序中就需要考慮釉漿的粘稠度、水和材料的比重、素燒瓷坯的吸水性等因素。要釉料均勻細密地施于坯體。施釉也很講究技巧。南宋龍泉窯施釉的主要工藝方法有蘸釉、蕩釉、澆釉、刷釉、吹釉、噴釉、輪釉等。施釉以何種方式為主,要視具體器型而定。釉漿稠密度調好后,要有適當?shù)年惛瘯r間,施釉時,又應該將釉漿創(chuàng)新打均勻。其很關鍵的技巧在于施釉時間控制。浸釉操作簡便,工藝性不強,容易被人忽視。浸釉時間,短的幾秒,長的可達數(shù)十秒。但是假如把握不當,對薄胎厚釉的燒制影響很大。有的會出現(xiàn),瓷釉上不厚、不均勻等,導致燒制后的仿南宋哥窯瓷不理想。一般要做出理想的南宋哥窯瓷,要體現(xiàn)薄胎厚釉的效果,施釉往往要7到8次,而且其中每次施釉的時間間隔、坯體的干濕度都要掌握好。通常第一道釉的釉層最薄,因為要使坯和釉充分粘連,所以第一道釉料的濃度要稀,其后要逐漸調制粘稠度,保證釉漿能緊密吸附于瓷坯。施釉過程中,心要收好,切不可任意揮霍,施釉技巧全憑內心掌控,所以是“以道馭心,以心馭手”。
葉傳應作品《南宋小碗》
南宋龍泉青瓷胎薄如紙、釉潤如玉、青翠如碧、瓷質細密、彈聲如磬,是高溫高品質瓷器中的上品。要燒制這種瓷化程度高、堅質耐磨的高品質青瓷,對燒制技巧比較講究。因為稍有不慎,會導致燒不熟、甚或過燒等問題出現(xiàn);釉面開裂、縮釉、流釉、積釉、掛釉、爆釉、發(fā)色不透、瓷器變形等情況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宋應星在《天工開物 ·陶埏》中談及燒磚時,火候少一兩、少三兩、多一兩、多三兩等幾種不同情況。燒磚塊也那么難,何況燒青瓷呢?要燒制龍泉南宋哥窯那樣的經(jīng)典瓷器,燒窯必須先作精心安排,視窯爐的干濕度、空氣的濕度、坯干濕度情況,選好氣候,選定時間,燒窯時不但要盯緊窯爐,還要像林黛玉進賈府時時留意,處處小心。做到勤觀窯火,細辨火焰顏色。有時連燒五六窯全是廢品,那簡直就是在燒錢。那種情形下,人幾乎會被氣瘋,這也是導致現(xiàn)代很多干得不錯的人最終也放棄燒制南宋哥窯瓷的重要原因。確實,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停下來也是絕對不行的,人的心情會越來越急躁,燒窯會越來越不耐煩,苦心燒窯,最終還會導致窯窯失敗。燒窯頭腦要非常清醒,切不可做低效或無效的燒窯勤奮人。俗語說,做青瓷難,最難是燒窯,“十燒九不順,神仙也氣跑”。所以古代燒窯講究沐浴齋戒,還要舉行隆重的燒窯儀式。
葉傳應作品《龍耳尊》
綜合以上燒制南宋哥窯薄胎厚釉瓷器要注重制瓷原材料的篩選與加工,要重視施釉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燒成技巧。很多人難于惟妙惟肖地仿制出南宋薄胎厚釉哥窯瓷器,主要原因是相關制作技藝與燒成工序的細節(jié)技巧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