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寫作課上突發(fā)了一場辯論。
之前布置了一個作文題《我的偶像》,交上來的作文出乎我的意料,有寫抗疫英雄、寫班主任老師、寫支教老師的,都是正確而穩(wěn)妥的選題,沒有人提到初中這個年紀常常會喜歡的愛豆,盡管我說過,鼓勵真情實感的表達,寫誰都可以。
講評時,一個同學講了她對所謂“偶像”的看法,表達了對看顏值和“女友粉”的不贊同,結果立即有個女生A坐不住了,要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A說,我覺得人人都喜歡美麗的事物,雖然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學習,但每天也很辛苦,看看喜歡的偶像沒什么不對,喜歡一個人不僅因為他帥,也還有才華、性格等別的原因。旁邊的女生B表示強烈認同,認為追星是種美好的體驗,會讓自己快樂。
B的表達熱烈、情感充沛,但她的作文寫的偶像是班主任,只寫了一句“喜歡沒有理由”。“為什么你不寫你喜歡的明星呢?你剛剛說得多么真摯?!蔽移鹆颂骄康男?,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謎,心里藏著很多,是不會輕易跟成年人說的?!拔也幌胱寗e人知道,不想讓其他人也喜歡他。”果然,她拒絕說出名字,又做出浮夸的表情打岔。
她說的是一種不想把寶貴的事物與人分享的心情,但接下來,我發(fā)現(xiàn)了她不想表達的另一個原因。有個男生C舉手,說追星會沉迷,和賭博、毒品一樣,會越陷越深。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又有同學反駁說,追星只是個娛樂和消遣,讓人開心,你難道沒有娛樂嗎?你們打游戲就比追星好嗎?
男生C不甘示弱,舉了前一陣某選秀節(jié)目倒牛奶只為獲得奶蓋上的投票碼的例子,說都是“腦殘粉”,結果非常巧,B喜歡的愛豆恰恰是那個選秀節(jié)目里的。自然,反對的聲浪更大了,一只只手舉起來要發(fā)言,有人說,這些人所做的事對國家有什么貢獻嗎?還有人說:你喜歡這個明星,比對你的父母的愛還多嗎?
說出自己的愛豆,就會陷入一種被審視、被評判的境地,尤其當這個人的優(yōu)點不那么被大眾所知曉時。這也許是很多中學生不會承認自己追星的原因,因為害怕對方突然給自己貼標簽,居高臨下對自己說話。B的內心倒是很強大,相對平靜地反駁:“為什么你一說喜歡什么,就有人拿不愛父母說事兒呢?你養(yǎng)寵物,有人就說,你對你父母都沒有對貓貓狗狗好;你追星,就有人說,你對你父母的事情都知道得沒那么清楚。這是兩回事,兩種感情,不能混為一談好嗎?”
我看過媒體上很多關于追星的討論,大多是成年人的憂心忡忡,卻沒有聽過中學生真實的心聲。這完全是一場即興的辯論,讓我更了解他們。很有意思的是,說追星沒問題的一方,論據(jù)來自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追星有害的,論據(jù)來自新聞報道。大家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部分。
我說自己認識的很多“飯圈女孩”,都掌握很多技能,會畫畫、會剪輯、會外語,文章也寫得好,“追星使我多才多藝”,能通過一個偶像獲得提升是很棒的事。如果只是獲得慰藉和陪伴也是很好的,因為我們總有孤獨的時刻。合理安排時間,能平衡就沒問題。只是有時候容易被人利用,被商業(yè)力量裹挾,有人為了牟利,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粉絲群體就被污名化了。被報道出來的,常常是極端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把人貼上標簽,分成追星和不追星的人。大家都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希望這場辯論能讓同學們增進了解,看問題更全面,角度更豐富。
追星是一種體驗,辯論和探討也是,如果孩子們都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到作文里,該多么好哇。
摘自《中國青年報》2021年5月21日? ?童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