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fēng)
過年,女兒買了一小盒她心愛的蛋糕。因為這是她的“私房點心”,她很是珍惜,每天只切一小片來享受,但熬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也終于吃完了。
黃昏燈下,她看著空空的盒子,不舍地說:“這個盒子,怎么辦呢?”
我走過去,跟她一起發(fā)愁,盒子依然漂亮,是閃爍生輝的金屬薄片做成的。但這種東西不回收,而蛋糕又已經(jīng)吃完了……
“丟了吧!”我狠下心說。
“丟東西”這件事,在我們家不常發(fā)生,因為總?cè)滩蛔∠镏椤?/p>
“這是曾經(jīng)裝過很好吃的蛋糕的盒子呢!”女兒用眼睛,繼續(xù)“舔”著余芳猶在的盒子,像小貓用舌頭舔食一般。
“裝過更好的東西的盒子也都丟了呢!”我說著說著就悲傷憤怒起來,“裝過莎士比亞全部天才的那具身體不是也丟了嗎?裝過王爾德,裝過薩繆爾·貝克特,裝過李賀,裝過蘇東坡,裝過臺靜農(nóng)的那些身體又能怎么樣?還不是說丟就丟!丟個盒子算什么!只要時候一到,所有的盒子都得丟掉!”
那個晚上,整座城市華燈高照,是節(jié)慶的日子!我卻偏說了些不吉利的話——可是,生命本來不就是這么一回事嗎?
曾經(jīng)有一段驚人的芬芳甜美,曾經(jīng)裝在華麗炫目的盒子里,曾經(jīng)那么招人愛,曾經(jīng)令人欣慕令人垂涎,曾經(jīng)傲視同儕,曾經(jīng)光華自足……而終于人生一世,善舞的,舞低了楊柳樓心的皓月;善戰(zhàn)的,踏遍了沙場的暮草荒煙;善詩的,驚動了山川鬼神;善于聚斂的,有黃金珠玉盈握……而至于他們自己的一介肉身,卻注定是拋向黃土的一個盒子。
“今晚垃圾車來的時候,記得要把它丟了,”我柔聲對女兒說,“曾經(jīng)裝過那么好吃的蛋糕,也就夠了?!?/p>
摘自《遼沈晚報》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