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盤點12項便利措施,核心理念是為人民服務。不管是試點機動車駕駛證電子化,還是優(yōu)化駕駛證考試內容和程序,抑或是便利貨車在城市道路通行,都是直指民生痛點、難點的改革大招,能夠節(jié)省群眾跑腿次數、時間,深度釋放經濟發(fā)展活力,聚集而成的改革紅利驚人。
以緩解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居民“停車難”問題為例,長期以來,很多城市由于規(guī)劃滯后,停車位建設存在較大缺口,形成政府鼓勵百姓購車拉動消費,百姓購車后卻無處停放或者只能違法停放的怪圈。便民政策提出在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周邊選擇具備條件的支路劃定允許夜間、周末、法定假期停車路段,明確停車時間和停放要求,設置相應的交通標志標線,允許車輛臨時停放,這些人性化的設置能夠有效疏解“靜態(tài)擁堵”,避免“以罰代管”,真正抓住民生痛點服務群眾,體現了“放管服”改革的應有之意。
再以在天津、成都、蘇州3個城市試點發(fā)放機動車電子駕駛證為例,駕駛人可通過全國統一的“交管12123”APP申領電子駕駛證,在辦理交管業(yè)務、接受執(zhí)法檢查時出示使用。中國汽車社會治理正進入精細化攻堅戰(zhàn)。在這種背景下,“放管服”改革必須依托技術革新釋放服務紅利。電子駕駛證順應移動互聯網普及大潮,為駕駛人提供本地查驗手機化便利的同時,首次實現全國范圍內有效,體現出智能化管理互聯互通的巨大紅利。
系列便民舉措中,便利貨車在城市道路通行,積極推動清理全城24小時禁止貨車通行的政策對拉動經濟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對進城貨車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避免一刀切對物流供應造成不良影響,考驗管理部門的智慧和擔當。大數據時代,貨車完全可以在非高峰時段錯峰進城。依托城市交管電子監(jiān)控,實現對貨車行車路線的全程管控。筆者注意到,政策明確貨車確需在禁限行時段路段通行的,進一步簡化申請手續(xù),在四城市試點通過“交管12123”APP或本地交管APP、公眾服務號等渠道申請電子通行碼,這為貨車司機進城提供了便利。筆者建議,在路面執(zhí)法層面,相關部門也應當積極借助貨車電子通行碼數據庫實現精細化、自動化管理,減少路面攔截貨車對城市車流正常行駛的干擾。
再以便利老年人辦理交管業(yè)務為例,便民政策提出適應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的趨勢,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可使用親友的“交管12123”APP賬號,由親友代辦網上機動車牌證、駕駛證業(yè)務;推行在車輛管理所等公安交管服務窗口設立老年人辦理業(yè)務綠色通道或者專門窗口,鼓勵為老年人提供免費代辦服務。這些舉措能夠讓不熟悉、不方便進行智能手機操作的老年人,也能享受指尖上的智能交管紅利,讓程序多跑腿,老人少跑路。
互聯互通紅利還體現在試點二手車交易登記信息網上轉遞這項政策改革上。交管部門將會同商務部、稅務總局在天津、太原、沈陽、上海等20個城市試點推行小型非營運載客汽車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實行車輛交易登記一地辦理、檔案電子化網上轉遞,方便群眾在車輛轉入地直接辦理交易登記手續(xù),無需兩地往返,更好促進二手車流通。目前,中國穩(wěn)居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寶座,然而在二手車流通數量上,遠遠低于美國,不利于車市盤活。如果這次推出的政策改革落實到位,對國內二手車交易是極大利好。
中國汽車社會機動車和駕駛人近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目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8億輛,駕駛人達4.65億人,今年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996萬輛,創(chuàng)同期歷史新高。在這種背景下,交管部門必須不斷深度釋放“放管服”紅利,給汽車社會管理添加潤滑劑,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守護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以實際行動贏得百姓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