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輝,賀國強,黃 庭,茍清強,郭子芳
(1.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2.中國石化 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00013)
英力士高密度聚乙烯(HDPE)工藝是一種先進的雙環(huán)管淤漿聚乙烯(PE)生產工藝[1-3],以異丁烷為反應溶劑,可使用鈦系[4-9]、鉻系和茂金屬催化劑生產HDPE產品,如注塑料、拉絲料、中空料、管材料和膜料等。在生產雙峰PE100級管材專用樹脂時,鈦系催化劑先在第Ⅰ反應器(R3001)內聚合得到低分子量均聚物,所得反應漿液經中間處理單元進入第Ⅱ反應器(R3002),并且在R3002繼續(xù)聚合得到高分子量共聚物。由R3002排出的反應漿液經預熱后進入高壓閃蒸釜(V4001)脫除絕大部分溶劑及反應單體,隨后再進入低壓閃蒸釜(V4003)脫除殘留的異丁烷、己烯和高沸點烴類。
當PE100級管材專用樹脂的生產周期停車時,需向反應器注入CO以終止聚合(又稱停車殺活)。在隨后排出裝置殘留粉料的過程中,V4003內會逐漸出現(xiàn)較大結塊,此類結塊會堵塞V4003底部下料閥,從而對裝置的平穩(wěn)運行造成不利影響。鄭昌等[10]對此類結塊的組成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結塊僅由R3001生成的粉料和低聚物組成,而與R3002的產物無關。目前尚未有關于此類結塊的形成機理及生長歷程的研究報道。
本工作利用GPC,SEM,DSC等方法,對英力士HDPE裝置生產PE100級管材專用樹脂后V4003在不同時間排出的塊料和粉料進行了表征,推測了結塊的形成機理及具體生長歷程,提出了避免結塊的方法,以期為該裝置的平穩(wěn)運行提供技術支持。
當裝置完成PE100級管材專用樹脂的生產后,分別向R3001,R3002和中間處理單元注入CO終止聚合反應,R3001,R3002正常生產的聚合粉料分別記為3001-A,3002-A。然后進行粉料排空,至停車5 h后V4003開始下料不暢,此時打開V4003底部下料閥的手孔,能夠獲得較大尺寸的結塊,從V4003取出的塊料和粉料分別記為K-5h,F(xiàn)-5h。至停車8 h后,反應器內的殘留粉料接近排空,此時從V4003取出的塊料和粉料分別記為K-8h,F(xiàn)-8h。
分子量及其分布采用Waters公司PL220型凝膠滲透色譜儀測試;試樣形貌采用Hitachi公司S48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DSC分析采用PE公司DSC8500型示差掃描量熱儀測試,第1次升溫速率為10 K/min。
K-5h和K-8h均為白色硬質結塊,單塊直徑在10 cm以上,質量約數(shù)百克,在外力作用下會發(fā)生脆性破碎。F-5h類似正常粉料,而F-8h的粒徑分布則較寬,甚至包含少量厘米級的結塊。F-5h和3002-A的SEM照片見圖1。如圖1所示,多數(shù)F-5h的粒子與3002-A形貌相似,且外表面較光滑。但少量F-5h粒子具有特殊形貌,將這類特殊形貌粒子記為粒子A(見圖中標注),粒子A的外表面被片狀結構完全覆蓋,且部分片狀結構的尺寸大于50 μm。該片狀結構顯然為PE組分形成的片晶,可能源于R3001生產的低聚物[10]。由此可知,F(xiàn)-5h可能主要由3002-A組成,而粒子A的形成可能與R3001反應器有關。
圖1 F-5h(a,b,e,f)和3002-A(c,d)的SEM照片F(xiàn)ig.1 SEM images of F-5h(a,b,e,f) and 3002-A(c,d).Particle A:particle with special morphologу as shown in the figure.
3001-A的SEM照片見圖2。如圖2所示, 3001-A表面所覆蓋的PE片晶尺寸較小,這是由于R3001反應漿液在分析采樣器(S3001)突然閃蒸導致溶于異丁烷的PE低聚物快速結晶析出[10],因此無法形成較大尺寸的PE片晶。但這些PE片晶的數(shù)量較少[10],不能將粉料粒子的表面完全覆蓋。作為對比,在裝置停車期間,R3001反應漿液也會逐漸通過中間處理單元和R3002反應器,并最終在V4001突然閃蒸,所得粉料的形貌應與3001-A近似。對比圖1e,1f和圖2可知,粒子A并非3001-A,因為粒子A外表面的PE片晶尺寸(50 mm)較大且含量明顯較高,說明這些片晶并非在V4001突然閃蒸得到,而是完全熔融后在結晶溫度下經歷了較長的結晶生長時間。
圖2 3001-A的SEM照片F(xiàn)ig.2 SEM images of 3001-A.
K-5h的SEM照片見圖3。如圖3所示,K-5h為典型的海-島結構,其中,連續(xù)相為層疊堆砌的PE片晶,長度可達10 mm以上,由R3001生成的低分子量PE形成;分散相為R3001生成的粉料粒子[10]。層疊堆砌的PE片晶可能源于層間誘導結晶,完全熔融后以相對緩慢的速度重新結晶,且經歷了較長的結晶生長時間。由于K-5h的直徑超過10 cm,無法通過輸送管道從V4001到V4003,因而只能在V4003中形成,即該塊料在V4003內完成了聚集生長、熔融和結晶等歷程,而且在V4003內的溫度曾高于低分子量PE組分的熔點。
圖3 K-5h的SEM照片F(xiàn)ig.3 SEM images of K-5h.
F-8h的SEM照片見圖4。
如圖4a~b所示,F(xiàn)-8h主要包含兩種組分,1) 粒徑小于100 μm的類球形粉料;2)粒子A。小粒徑類球形粉料的富集源于英力士HDPE裝置的兩個旋液分離器,該設備能夠減緩小粒徑類球形粉料從反應器排出的速率,因此該類粒子通常在裝置停車后期排出。F-8h的小粒徑類球形粉料含量遠高于F-5h。此外,較之F-5h,粒子A在F-8h中所占比例較高。但是如圖4c~d所示,F(xiàn)-8h還包括少量的特殊形貌粒子B(記為粒子B,見圖中標注)。此類粒子的外表面并沒有被片晶完全覆蓋,而是由10~50 μm的粉料粒子和微米級的片晶黏連形成。
圖4 F-8h的SEM照片F(xiàn)ig.4 SEM images of F-8h.
K-8h的SEM照片見圖5。如圖5所示,K-8h同樣為典型的海-島結構,與K-5h的形貌基本相同,說明兩者的組分相同,且生長方式也相同。從K-5h和K-8h的SEM照片可知,包覆在層疊堆砌PE片晶中的粉料粒子粒徑主要集中在5~20 μm之間,而粒徑大于50 μm的粉料粒子極少,這說明小粒徑粉料粒子可能是誘導結塊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5 K-8h的SEM照片F(xiàn)ig.5 SEM images of K-8h.
F-5h,3001-A,3002-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見圖6。由圖6可知,F(xiàn)-5h和3002-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曲線大致重合,這說明F-5h主要由3002-A組成。F-5h的曲線在低分子量區(qū)域存在a,b兩個小峰,a峰可能對應高沸點烴類,b峰的形成可能與粒子A相關,對應粒子A表面覆蓋的PE片晶結構。
圖6 F-5h,3001-A,3002-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Fig.6 Тhe molecular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F-5h,3001-A,3002-A.
F-8h,K-8h,K-5h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見圖7。由圖7可知,它們均包含兩個峰,其中,低分子量部分(E,G,C)峰完全重合且峰位分子量約為1 000,對應R3001生成的低分子量PE組分[10-11]。說明K-8h,K-5h層疊堆砌的PE片晶及粒子A表面覆蓋的PE片晶由完全相同的低分子量PE組分形成。K-8h,K-5h的高分子量部分(D,H)峰對應包覆在層疊堆砌PE片晶中的粉料粒子,且由圖6可知這些粉料粒子基本不含3002-A。F-8h的高分子量部分(F)峰較D,H峰在高分子量區(qū)域有拖尾,說明它含有高分子量PE組分,由圖6可知,F(xiàn)-8h含有少量3002-A。由此可知,F(xiàn)-5h和K-5h的組成完全不同。因此,K-5h并非F-5h在V4003中緩慢形成,而是由R3001的反應漿液進入V4003后逐漸形成的。而F-8h,K-8h具有相似的組成,說明F-8h中的粒子A可能是形成K-8h的基礎單元。
圖7 F-8h,K-8h,K-5h的分子量及其分布Fig.7 Тhe molecular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F-8h,K-8h,K-5h.
V4003是容積超過480 m3的罐體,粉料在罐內的停留時間約為3 h。在粉料停留期間,罐內以1 000 kg/h的高純氮氣吹掃粉料以脫除殘留的烴類。雖然罐內并未達到類似Unipol氣相PE裝置的流化狀態(tài),但粉料在氮氣吹掃下仍可以反向流動,這使得質量較重的結塊具有更快的下落速率。由此推測,雖然K-5h的形成時間較晚,但它能夠以較快速率下落,從而與F-5h同時到達V4003底部。
K-5h和3001-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見圖8。由圖8可知,3001-A的高分子量部分(D2)峰與K-5h的D峰不能重合,只能與D峰左側的肩峰(D1)對應。說明K-5h包覆的粉料粒子并非3001-A標準粒子。鈦活性中心與CO的絡合是可逆反應,當兩者形成的絡合物解離時,催化劑及聚合粉料能夠重新恢復聚合活性。對于英力士HDPE裝置的停車過程,反應漿液經V4001高壓閃蒸后已脫除了絕大部分CO,所得粉料進入V4003后繼續(xù)被氮氣吹掃,在此過程可以繼續(xù)脫除殘留CO。雖然V4003內的氮氣吹掃量無法讓粉料達到流化狀態(tài),但小粒徑粉料粒子的質量較輕,它們在氮氣吹掃下可在V4003上部停留較長時間,能夠逐漸恢復聚合活性。K-5h包覆的粉料粒子可能與乙烯單體在V4003進行原位聚合從而形成了D峰所對應的PE組分,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K-8h和F-8h中。
圖8 K-5h和3001-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Fig.8 Тhe molecular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K-5h and 3001-A.
F-5h和3002-A粉料的第1次加熱曲線見圖9。由圖9可知,F(xiàn)-5h包含I1/J1/K1吸熱峰,其中,I1峰的峰面積較小,熔點約為103 ℃,與粒子A表面覆蓋的PE片晶相關;J1峰的峰面積最大,且與3002-A的L1峰近似,說明F-5h主要由3002-A組成;K1峰的峰面積也較小,熔點大于135 ℃,可能由高分子量的近似均聚物組成,結合前文可知,可能是F-5h在V4003原位聚合生成的PE組分。
圖9 F-5h和3002-A的第1次加熱曲線Fig.9 Тhe first heating curves of F-5h and 3002-A.
K-5h,F(xiàn)-8h,K-8h的第1次加熱曲線見圖10。由圖10可知,它們均主要包含2個峰。其中,M1,M2,M3峰的熔點近似,約為103~105 ℃;N1,N2,N3峰的熔點近似,約為127~129 ℃。由于K-5h,F(xiàn)-8h,K-8h均包含低分子量PE組分(分子量約為1 000),這些PE組分只能形成熔點較低的片晶結構,所以對應M1,M2,M3峰。N1,N2,N3峰對應K-5h,F(xiàn)-8h,K-8h包覆的粉料粒子。其中,N2峰在高溫區(qū)的拖尾源于F-8h中含有少量的3002-A粉料粒子。M1,M2,M3峰熔程較寬,在60~80 ℃時已有少量組分熔融。由于V4003內的溫度約為70 ℃,且少量小粒徑粉料粒子能與乙烯單體發(fā)生原位聚合,釋放的聚合熱足以讓低分子量PE組分達到熔融狀態(tài),因而彼此黏連形成粒子A。K-5h,K-8h的低分子量PE組分曾完全熔融,隨后重新結晶形成層疊堆砌的PE片晶結構,說明上述結塊的溫度足以讓M1,M2,M3峰完全熔融,即結塊溫度曾高于105 ℃,類似的情況也存在于F-5h,F(xiàn)-8h的粒子A中。作為對比,粒子B的溫度可能相對較低,未能將微米級的片晶完全熔融。
圖10 K-5h,F(xiàn)-8h,K-8h的第1次加熱曲線Fig.10 Тhe first heating curves of K-5h,F(xiàn)-8h,K-8h.
反應器注入CO后聚合迅速停止,反應器內的殘留粉料將逐漸轉移至V4003。隨著轉移過程的進行,V4003上部的粉料種類逐漸變化,3002-A含量逐漸降低,而3001-A含量逐漸提高。由于R3001漿液內溶有少量低分子量PE組分[10],該組分經V4001閃蒸后會形成PE片晶,并隨3001-A進入V4003。因此,在轉移過程的后期,V4003上部將以3001-A為主要組分,且粉料表面附著少量低聚物(PE片晶)。由于旋液分離器的作用,此時的3001-A以小粒徑類球形粉料為主。
被CO殺活的3001-A進入V4003后,經氮氣長時間吹掃可重新恢復聚合活性,從而與乙烯單體發(fā)生原位聚合,釋放的熱量能將低聚物片晶部分熔融,使低聚物片晶和粉料粒子黏連形成粒子B。隨著原位聚合放熱逐漸增加,低聚物PE片晶將完全熔融并覆蓋在粒子B的表面上,從而轉化為粒子A。
在高純氮氣吹掃下,V4003內的乙烯濃度從上至下逐漸降低。如果粒子A,B離開V4003上部,則難以維持一定程度的聚合反應,釋放的聚合熱也不足以黏附更多3001-A和低聚物,則粒子A,B停止生長。如果粒子A,B能黏附在V4003上部器壁且停留較長時間,則能繼續(xù)黏附3001-A和低聚物而形成結塊。結塊的形成歷程及機理見圖11。
圖11 結塊的形成歷程及機理Fig.11 Т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agglomeration.
如圖11所示,由于結塊內的3001-A持續(xù)聚合并且釋放聚合熱,使低聚物組分完全熔融。當結塊從器壁脫落并向V4003底部流動時,3001-A的聚合逐漸停止導致結塊緩慢冷卻,從而使低聚物組分有充足的時間調整構象以形成層疊堆砌的PE片晶結構。由于結塊質量較大,所以它在V4003內的下落速率高于粉料粒子,這使得某些在裝置停車后期形成的結塊與停車前期、中期的粉料粒子同時出現(xiàn)在V4003底部下料閥。
R3001生成的低分子量PE組分是結塊的主要成分,而3001-A在V4003的原位聚合是導致上述低分子量PE組分黏連聚集的根本原因。因此,可通過以下方法減少V4003產生結塊:1)停車前降低3001-A的熔體流動指數(shù),從而減少R3001內異丁烷溶解的低分子量PE組分;2)向反應器注入足量CO或在V4003維持適當?shù)腃O濃度以避免鈦活性中心在V4003被重新激活;3)停車后盡快降低體系內的乙烯單體濃度,從而避免3001-A在V4003發(fā)生原位聚合反應。
1)在英力士HDPE裝置停車且排空殘留粉料的過程中,V4003排出的粉料的組成隨排出時間的不同有顯著變化,但塊料的組成則基本接近。
2)由于鈦活性中心與CO的絡合可逆,所以被CO滅活的部分3001-A粉料能夠在V4003中重新恢復聚合活性,并與乙烯單體發(fā)生原位聚合,且釋放的聚合熱足以讓R3001生成的低分子量PE組分達到熔融狀態(tài),從而彼此黏連形成特殊形貌的粒子A、粒子B或結塊。
3)減少R3001內異丁烷溶解的低分子量PE組分,避免3001-A粉料在V4003中發(fā)生原位聚合是減少停車結塊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