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丁丁
一
傍晚時分,一支隊伍急行軍來到水南村。這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的先頭部隊,第二師第四團。
水南村位于瀟水南岸,北街入口有座觀瀾亭,與北岸道縣古城隔水相望。四團團長和政委走到亭中,只見晚霞映紅寬闊的河潭,對岸是城墻人家,上游西洲、下游東洲山綠樹成林,美如圖畫。但是這么美的一幅圖畫,卻被騰騰殺氣籠罩。南岸一條船也沒有,原本橫在觀瀾亭與古城南門之間的浮橋像一串大魚似的拴在北岸,漁船和龍船也在北岸。原本屬于對岸的龍船擱在岸上一棵大樹的樹蔭里,倒扣著架在板凳上,要臨近端午才會下水。水南村和附近湘源村的漁船是防止被紅軍利用臨時調(diào)過去的,因此都系在岸邊。
一條漁船船頭站著一位白凈少年,船舷上蹲著烏黑的鸕鶿,總有十幾只。南門城墻上布滿士兵,烏龜一樣升縮腦袋,連續(xù)不斷地開槍。一開始,鸕鶿們嚇得嘎嘎亂叫,有的飛到水里,少年呵斥幾聲,鸕鶿們就回到舷上排好隊形——它們昂著頭,仿佛在說:有什么好怕的,槍又不打我們。
老百姓有的站在離南門稍遠的河岸上,有的站在船上,都朝這邊張望。
這邊紅軍戰(zhàn)士藏在屋墻、亭柱和大樹后頭,一槍也不亂放,只是不停地喊話:
“白軍士兵不打紅軍?!?/p>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p>
“紅軍是工農(nóng)的軍隊。”
“投降吧,紅軍優(yōu)待俘虜?!?/p>
……
團長和政委相視一笑:
“怎么辦?”
“先吃飯?!?/p>
紅一方面軍長征才剛剛開始,幾天之后,四團將要參加慘烈的湘江戰(zhàn)役。一個多月之后,強渡烏江靠四團,四渡赤水有四團。六個月后,飛奪瀘定橋的,是四團。十個月后,攻占臘子口天險的,還是四團。
在這樣一支英勇善戰(zhàn)的部隊眼里,對岸的守城部隊算得了什么呢?那不過是花了一萬塊大洋從廣西請來的一個連,再加上幾十名保安團的團丁,城里大小官員早已帶著家眷沿瀟水逃往下游零陵方向。
二
就在街邊屋檐下,戰(zhàn)士們有的休息,有的造飯,有的在墻壁上粉刷標語,有的在準備攻城的云梯。村民紛紛打開家門請紅軍喝茶飲水,也有那膽小的將家門緊閉,或者鎖門逃出去了。
這一天是1934年11月17日,農(nóng)歷十月十一。立冬才幾天,熟透的橘子有不少還掛在樹上,在暮色中灼灼放光。戰(zhàn)士們沒有一個動手采摘。
觀瀾亭附近,一對少年男女抬著一籮筐剛剛下樹的橘子鉆出橘林,見到滿街都是紅軍,嚇得把籮筐一丟,掉頭逃入橘林。
“喂!別怕!”
“我們是窮人的隊伍!”
戰(zhàn)士們?nèi)氯轮?,橘林里卻不見人出來。
那一籮筐橘子放在原地,直到深夜一個也沒有少。凸月在天空照耀,月光像霜一樣,落在屋瓦上、墻壁上、鋪街的鵝卵石上、橘樹上、籬笆上,也落在那一籮筐橘子上,那么飽滿的果實隱隱發(fā)著紅光,仿佛華貴的星星,又像奇異的寶石。
戰(zhàn)士們在檐下或坐或臥,有的趁機打盹,有的默默抽煙,有的借著月光打草鞋,有的望著月亮出神,有的在擦槍磨刺刀……那一籮筐橘子就在工兵排長跟前,他靠墻坐著,瞪瞪天上的月亮,又瞪瞪眼前的橘子,伸手拿起一只大的掂一掂,對一個小戰(zhàn)士說:“恐怕有半斤重,你信不信……”
“我信!”
這個聲音像雷聲一樣,從不遠處的十字街口傳來。
說話的是團長,他個頭接近一米九,月光中格外魁梧,如同神將下凡,帶著一隊警衛(wèi)大步流星朝這邊走來,戰(zhàn)士們紛紛起立。
工兵排長手哆嗦了一下,想把橘子放回去,卻又不敢,就那樣僵著身子,直到團長走到跟前才站起。
團長說:“想吃橘子?”
工兵排長說不出話。
團長拍一下工兵排長的肩膀,說:“我請你吃橘子。”
工兵排長打了一個立正,說:“團……團……”那個“長”字卡在喉嚨眼,怎么也迸不出去。
團長彎腰拿了三只橘子,掏出一枚銀圓扔進籮筐,說:“你再叫三個人,吃了橘子就泅渡過去,一營火力掩護?!?/p>
工兵排長連忙點了三個戰(zhàn)士,都是水性上佳的。四人一人一只橘子,工兵排長皮也不剝,連皮帶肉就啃。
一營將士立即在觀瀾亭內(nèi)外布置火力,有的借石柱、土墻為掩體,有的上了屋頂。
三
吃完橘子,工兵排長率領(lǐng)三個戰(zhàn)士下了水。月亮明晃晃地照著,兩岸的人彼此都看得見。河潭白滑滑的,仿佛銀綢一樣蕩漾,四個黑黑的人頭特別醒目。
叭!叭!叭!
城墻上的敵人開始射擊,水中濺起小小的浪花。
叭!叭!叭!叭!
這邊一營戰(zhàn)士也開火了。
對岸漁船上的鸕鶿又亂叫起來,卻都沒有下水。老百姓只是觀戰(zhàn),誰也不作聲。
四位勇士繼續(xù)前進,工兵排長游在頭里,那些小小浪花緊緊追逐著他。忽然,他沉下水去了。
“排長!”
“排長!”
這邊觀戰(zhàn)的工兵叫喊起來。
工兵排長冒出水面,另外一個戰(zhàn)士卻又沉下去,再也不露頭。
叭!叭!叭!叭!叭!叭!
這邊火力更加密集。
對岸城墻上槍聲忽然停了,人影也不見了。
泅水的三位勇士快到對岸,鸕鶿船上的少年招著手說:“上船來,他們從西門逃出去了,我?guī)湍銈儼迅蚶^河去?!?/p>
這時天快亮了,其他老百姓也來幫忙,不到十分鐘工夫,浮橋就恢復(fù)了原樣。一營率先過了河,打開南門,把紅旗插上城樓。
四
這天中午,第一方面軍大部隊源源不斷跨過浮橋。四團把宿營地設(shè)在城北,宣傳隊在樹蔭下擺開桌凳,向圍觀的老百姓做宣傳,號召大家參加紅軍。
只見兩個少年朝這邊走來,一個挽著一籃橘子,黝黑敦實,愣頭愣腦的。另一個身材瘦長,面龐白凈,肩上掛了一只布袋。他倆一邊走,一邊嘴上也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