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贊
1949年渡江戰(zhàn)役勝利后不久,為徹底粉碎蔣介石割據(jù)西南,伺機反攻的企圖,毛澤東下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挺進西南。出征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jīng)Q定從中央和革命老區(qū)選調(diào)一批干部,同時招收上海、南京的大中學生、青年職工,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由宋任窮擔任總團部主任。
消息一經(jīng)傳出,上海、南京等地便掀起了一股“南下熱”,進步青年踴躍報名。9月上旬,宋任窮來到湖南大學作動員報告,廣大學生和干部積極報名,湖南大學批準了200多人加入,直等西南服務團大部隊途經(jīng)長沙時正式入伍。
1949年10月24日,和平解放后的長沙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3000多人的隊伍步行來到長沙,受到了長沙人民的熱烈歡迎。隊伍先是在長沙城內(nèi)休整了4天。29日,部隊移駐銀盆嶺、馬家坪一帶,一直住到11月15日才離開。期間,受“支援大西南新解放區(qū)建設”行動感召,長沙地區(qū)報名的200多人被編入云南支隊。駐留長沙期間,宋任窮、鄧小平等同志先后作了報告,學習了剛公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并對部隊工作進行了總結。
11月6日,鄧小平專程來到湖南大學,作了一場“關于搞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專題報告。
作完報告之后,鄧小平和劉伯承提出要到岳麓山上去看看。地方陪同的同志見首長們興致很高,于是找來了對岳麓山周邊情況比較熟悉的黨員老左當向?qū)АK麄円恍惺紫葋淼降氖窃缆磿骸?/p>
此時已是深秋時節(jié),庭院當中紅楓映襯、銀杏染黃,映入眼簾的亭臺樓閣、書堂館所、回廊曲徑猶如天成,置身其中,恍如身臨畫境。觸此情景,劉伯承不禁感慨道:“抗戰(zhàn)開始,我在中原翻譯那本外國軍事著作,當時哪有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鄧小平笑道:“古人辦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這可是有一點文化眼光。而你呢,你是戰(zhàn)場上的翻譯家嘛。”兩人不由地相視一笑。
穿過岳麓書院走廊及后院,他們來到了岳麓山清風峽口的愛晚亭。
經(jīng)常出入這一帶的黨員老左,對岳麓山上的人文歷史相當熟悉,他熱情地向首長介紹毛澤東、蔡和森等當年在這里從事革命活動的情況,講述青年毛澤東在岳麓山、岳麓書院的革命事跡,并對亭后小溪旁邊的“隋代舍利塔”作了一番介紹,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鄧小平出生于四川廣安農(nóng)村,從小就有登山的習慣。投身革命事業(yè)后,又經(jīng)常與山嶺為伍。他聽聞毛澤東讀書時期常在岳麓山通過風浴、雨浴、日光浴來強健身體“野蠻體魄”,便躍躍欲試要親身體驗一番。走過半山腰,在臨近白鶴泉時,天空開始下起雨來,沙沙作響的雨點與層層疊染的楓葉一起,將岳麓山描繪成一幅彩色的山水畫卷。
眼見兩位首長的衣服快要淋濕,老左和警衛(wèi)員小王急急忙忙脫下衣服遞給首長遮雨。這時,迎面走來一位撐著雨傘下山的老農(nóng),老左趕緊跑上前去,一番解釋溝通之后,順利借來了雨傘,就要遞給兩位首長。鄧小平和劉伯承都沒有接傘,而是停住了腳步,鄧小平溫和而又嚴肅地對老左說:“趕快把雨傘給老鄉(xiāng)送去?!薄澳隳脛e人的傘,他下山怎么辦?快送回去吧……”劉伯承也在一旁補充道。
老左意識到首長們態(tài)度堅決,當即把雨傘還給老農(nóng)。鄧小平再次叮囑老左說:“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有了天時、地利,要是再加上人和,那就不怕任何困難,真正是無敵于天下喲。”
(摘自《文史博覽》 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