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夢園
你對電影《飛屋環(huán)游記》里的一幕應(yīng)該印象特別深刻:一大堆氣球從屋頂飛出來,飛向街道,飛往田野,飛到高高的天空上,這一幕唯美而令人心動。其實,這樣的場景不僅存在于電影中,在1986年的美國,人們也看到了一場150萬個氦氣球的奇幻升空之旅。不過,這場“旅行”的結(jié)局不那么美好。
氣球之所以可以升空,是因為氣球中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于是,心里開始默背元素周期表: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找到了!氫元素排在第一位,所以我們最先選擇填充氣球的氣體是氫氣。但是,氫氣過于活潑,且容易與其他氣體發(fā)生燃燒反應(yīng)。實驗測定,空氣里如果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遇到明火就會發(fā)生爆炸,而且氫氣與氟氣、氯氣、氧氣、一氧化碳及空氣混合后,均有爆炸的危險。
這樣看來,放飛1個氫氣球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更不要說同時放飛150萬個氫氣球了。試想一下,150萬個氫氣球在天空中同時炸裂的場景,真是讓人頭皮發(fā)麻!
既然氫氣不可使用,氦氣就成了人們的最佳選擇。氦氣不僅密度小,且具有惰性,通常情況下,氦氣不與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換句話說,用氦氣填充的氣球安全可靠。
在1986年,美國聯(lián)合勸募會策劃了一場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公共廣場同時放飛200萬個氣球的公益募捐活動(實際上被認捐的只有150萬個氣球),就是選擇用氦氣填充氣球。然而,正是我們一直認為十分安全可靠的氦氣球,在這次活動中造成了一場氣球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災(zāi)難。
令人好奇的是,150萬個氦氣球到底是在放飛過程中的哪一步出了差錯,以至于釀成如此巨大的災(zāi)難?
放飛氦氣球的第一步是往氣球里填充氣體,第二步是解決150萬個氦氣球同時升空的操作難題。要知道,上百萬個氦氣球產(chǎn)生的牽引力是極其驚人的,想要做到所有氣球同時升空這一點,操作起來并不容易。若是將150萬個裝滿氦氣的氣球系好固定于一點,隨后等待第三步指令放出,效果肯定是好看的,但超長的系線和超重的固定物成了操作上的大麻煩。美國聯(lián)合勸募會最終想出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用一個長76米、寬46米的網(wǎng)狀罩子將廣場上空罩住,這樣活動現(xiàn)場的氣球就能全部被網(wǎng)罩攔住。只待最后一步,活動開始,將網(wǎng)罩扯開,人們就能看到電影《飛屋環(huán)游記》中經(jīng)典的一幕。不得不說,這是個聰明的主意。
但就是這個想出聰明辦法的美國聯(lián)合勸募會,在第三步放飛氦氣球的過程中,作出了一個錯誤至極的決定,以至于造成了巨大的災(zāi)難和嚴重的損失。這個決定就是——在暴雨來臨前放飛氦氣球。
暴雨來臨前,冷空氣必先提前而至。一開始,先是這股冷空氣對150萬個氦氣球進行了全面“封鎖”,氦氣遇冷收縮,密度驟升,氣球難以上升。而在放飛氣球后不久,暴雨隨之而來,150萬個氦氣球也先后被打回城市,散落在道路、湖面,甚至牧場里。最后,這場放飛氦氣球的公益募捐活動造成了交通阻礙、湖面搜救困難、牧場動物受驚等一系列嚴重的災(zāi)難。
在整個事故中,看似最簡單的第三步,卻成了這次“奇幻之旅”和嚴重災(zāi)難的最大推手。正是因為沒有對氦氣球放飛的環(huán)境進行嚴謹?shù)目茖W(xué)考量,美國聯(lián)合勸募會在發(fā)出第三步指令的那一刻就注定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