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撥云見日》
【解說】
1949年8月25日,臨夏解放后的第三天,馬丕烈?guī)е迌簭泥l(xiāng)下返回河州城。到家不久,家里來了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這個戰(zhàn)士告訴馬丕烈,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第1兵團王震司令員正在等他。在馬麒主政青海時,馬丕烈擔任過青海省財政廳長,還當選過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如今賦閑在家。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馬丕烈跟隨來人前往第1兵團司令部,臨夏赫赫有名的“東公館”。在這里,王震交付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要他牽頭組建和平解放青海勸降團,赴西寧勸說馬家軍殘部放下武器,歸順于人民。
馬丕烈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當時馬家軍瘋狂抓兵,弄得臨夏人人自危,家家破敗,能用不流血的方式盡快結束這場戰(zhàn)爭,自然符合馬丕烈的意愿。他不但答應自己去,還向王震推薦了馬步芳的堂叔馬良,以及臨夏漢族紳士徐季直和祁子厚。他解釋說,在西北民族地區(qū),涉及民眾的大事,一般都由回漢等各族代表商定,此次成立勸降團,無疑也應該遵循此例,王震欣然答應了馬丕烈的要求。義正辭嚴的勸降信很快擬就,通往前線的路條也已開好,馬丕烈一行隨之上路。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解放能否走出一條和平之路呢?
【解說】
蘭州戰(zhàn)役勝利后,西北局面為之一新:青馬部主力已被殲滅,其殘部正倉皇回竄;寧夏馬鴻逵部未遭毀滅性打擊,實力尚存;逃往河西走廊的國民黨軍殘部會在此集結負隅頑抗,還是撤至新疆,一時難以下定論。在此形勢下,人民解放軍是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和消滅殘敵,還是休整一段時間,再向青海、寧夏、甘肅河西地區(qū)乃至新疆進軍,這一問題尖銳地擺在了第一野戰(zhàn)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面前。
彭德懷的想法傾向于前者。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的當天,大戰(zhàn)的硝煙還未散去,第一野戰(zhàn)軍已就蘭州解放后的作戰(zhàn)行動做出了部署。彭德懷給各兵團發(fā)出電報,電報明確指出:“應不給擊敗之匪以任何喘息機會,繼續(xù)追擊,全部干凈地殲滅之。”
8月30日,根據(jù)掌握的最新情報,毛澤東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給彭德懷、張宗遜的電報中提出一個全新的建議,主張第一野戰(zhàn)軍“先占張掖、武威,再占青海、寧夏”。依據(jù)各兵團推進的情勢,彭德懷于8月31日23時向中央?yún)R報了第一野戰(zhàn)軍各部的最新進展。9月2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回復彭德懷:“同意你們未世亥(8月31日23時)電作戰(zhàn)方針。占領青海、寧夏及永登,休整一時期再分兵西進?!敝链?,中央軍委和第一野戰(zhàn)軍在西北解放途徑及次序的認識上達成高度一致。
1949年8月24日,蘭州戰(zhàn)役全面打響的前夜,馬步芳從戰(zhàn)爭的風暴眼蘭州返回西寧,開始籌劃蘭州戰(zhàn)役后馬家軍的下一步行動。在西寧,馬步芳一邊遙控蘭州戰(zhàn)局,一邊虛假地“安撫”人心,聲言將死守青海,絕不離開家鄉(xiāng)。
蘭州的迅速失陷,讓廣州國民黨政府顏面掃地。8月27日,蘭州解放的第二天,行政院長閻錫山即派新任國防部長徐永昌飛抵西寧,當面向馬步芳提出質問。賠光老本的馬步芳也是滿腹委屈,遂決定一走了之。
早在8月初,馬步芳在奔走廣州謀劃蘭州戰(zhàn)役時,就已指令手下將多年搜刮的部分黃金、貴重財物等偷偷運往重慶。蘭州戰(zhàn)役前,馬步芳即通過陳納德重金預定了航空大隊的多架飛機。
8月27日下午,不明就里的徐永昌還在西寧生悶氣,馬步芳則帶著剛從臨夏逃至西寧的兄長馬步青等家人,以及多名親信官員,搭乘飛機逃往重慶,隨后輾轉廣州、香港、開羅,逃竄至沙特阿拉伯,逃過了人民的審判,老死異國。
【同期采訪: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 原主任 楊效平】
馬步芳出逃,包括馬繼援他們的出逃,應該是必然的。因為對馬步芳,蔣介石也不信任他,他和共產黨又是死對頭。全國解放以后,馬步芳在中國大地上沒有立足之地。
【解說】
父親馬步芳已逃至重慶,兒子馬繼援還在回青海的路上。在解放軍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下,馬繼援倉皇向永登逃竄。在永登,馬繼援決意收集殘部,把隊伍拉到張掖、武威,準備與駐防新疆的騎兵第5軍馬呈祥部會合,作最后的拼死一搏。此情報輾轉送達中共中央后,毛澤東高度重視,這才有了8月30日“先占張掖、武威,再占青海、寧夏”的征詢電文。
在各方的勸阻下,馬呈祥的騎兵第5軍未能出疆。馬繼援等不到援兵,只好先回青海老巢。8月31日馬繼援到達西寧后,立即在湟中大廈召開善后會議,指令高級軍政人員分散隱蔽。對未能與會的多個重要軍政官員,馬繼援則一一寫信,告知應變措施。
9月1日清晨,馬繼援倉皇如喪家之犬,從樂家灣機場乘飛機逃離青海,隨機帶走大量黃金和貴重財物。
【同期采訪: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 原主任 楊效平】
馬步芳在軍事上,包括蔣介石在軍事上,都是在扶持培養(yǎng)他(馬繼援)。但是解放戰(zhàn)爭馬家的失敗,那是歷史的必然。
【解說】
馬步芳、馬繼援逃離青海以后,潰散的數(shù)萬馬家軍官兵大部分潛逃回家。
【同期采訪:寧夏社科院 原副院長 吳忠禮】
當時的形勢是什么呢,人心已經散了,特別是馬家軍都是子弟兵都是當?shù)厝?,都各顧各的家去了。所以蘭州攻堅戰(zhàn)前期打得很激烈,到后期基本上也就是一盤散沙了。
【解說】
但仍有部分青馬高級軍官在大通縣橋頭等地集結待命,晝夜開會商討對策,有人主張向解放軍投降,有人堅持要頑抗到底。會議無果而終,部隊遂又開往湟中縣上五莊和海晏縣三角城。
【解說】
1949年8月27日,蘭州解放的第二天,第一野戰(zhàn)軍共組成四路大軍昂首闊步向青海進發(fā)。第一野戰(zhàn)軍第1兵團作為解放青海的主力,司令員王震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賀炳炎、廖漢生率第1軍,擬從永靖渡黃河,經民和、樂都,沿湟水以南山區(qū)小道進軍西寧;另一路由王震親率第2軍,由臨夏取循化,過黃河,經甘都、化隆,直撲西寧。第2兵團第3軍以及第18兵團第62軍組成三、四路,從蘭州出發(fā)沿蘭青公路,向青海東部的民和、樂都依次推進。四路大軍猶如四股奔騰的鐵流,形成了鉗取西寧的態(tài)勢。奪取西寧解放青海的歷史性大進軍,就在這浩浩蕩蕩的鐵流涌動中拉開了大幕。
第1兵團第2軍的首選目標是循化。循化,位于青海東南部,與甘肅臨夏山水相連,黃河從縣域北洶涌而過。翻過海拔3500米的大力架山,為第2軍擔任前衛(wèi)的第5師向前推進時注意到,沿途村莊人去屋空,根本不見人影。
為了將解放大軍阻擋在黃河以南,馬步芳決心放棄與臨夏毗鄰的循化的防守。他指示實施堅壁清野和焦土策略,燒毀糧食、草料、木料等物資,散布各種謠言,裹脅各族民眾退往黃河以北。
【同期采訪:青海省循化縣積石鎮(zhèn)伊麻目村 村民 韓國璽 87歲】
反動的宣傳多,來了以后要殺人放火。長了短了的謠言很多。
【解說】
循化縣城內孟毅伯、周文煥、馬瑞齋等開明士紳見多識廣,沒有聽信謠言,他們出面組織各界代表,制止了馬步芳殘部焚毀縣城的企圖。
【同期采訪:孟毅伯之子 孟傳仁】
他們把舊政府后面一個簡道里的柴火放到后面燒著了,燒著以后,在甘都駐防的馬家軍在那里監(jiān)視著,監(jiān)視的人見循化縣城內濃煙飄起來了。循化城燒著了,燒毀了。循化城燒毀了這是馬步芳的命令,循化城堅壁清野(這個消息)傳出去以后,他們沒敢回來,沒回來就安穩(wěn)了,循化城保全了。
【解說】
聽聞解放軍即將到達城外,孟毅伯等立即組織民眾出城迎接,循化成為青海解放和建立縣級人民政權最早的縣份。
【同期采訪:孟毅伯之子 孟傳仁】
8月27日循化解放了,8月27日的下午解放軍進城了。我的父親孟毅伯還有周文煥、馬瑞齋組織人員買了一頭黃牛,搭了紅,再買了大西瓜,抬到門板上去迎接解放軍。解放軍很客氣,解放軍是仁義之師,他們說謝謝老鄉(xiāng)們,謝謝老鄉(xiāng)們。他們一邊走,一邊前進,一邊說謝謝老鄉(xiāng)們,他們婉言謝絕了。
【解說】
8月29日,王震抵達循化,在草灘壩召開各族群眾大會,宣講黨的政治主張和民族宗教政策,同時宣布成立循化縣臨時政府,指定周文煥為縣長,馬瑞齋為副縣長,負責維持全縣的社會治安和支援大軍過河。
第2軍進駐循化后,廣大官兵向當?shù)馗髯迦罕姺e極宣傳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簽署的《約法八章》。留守的民眾看到解放軍確實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便消除了心頭的顧慮。
【同期采訪:青海省循化縣文史學者 韓慶功】
我們莊子里的人起初全都逃到山溝里去了,最后解放軍不斷過來喊話,他們(解放軍)喊的話他們又聽不懂,這樣最后(通過本地人員)做工作以后,把他們全部勸返。來到莊子以后一看,解放軍原來不是說的那樣,幫助他們干些活,最后慢慢幾天以后就了解了,莊子里的有些人還有參軍的。
【解說】
循化周邊的藏族部落聽到解放軍到來的消息后,部落頭人紛紛派人攜帶禮物來向解放軍致敬。遠在同仁隆務寺的夏日倉活佛專程來循化向解放軍表達敬意,匯報同仁地區(qū)的混亂狀況,懇請解放軍出兵解放同仁。
【同期采訪:青海省同仁市隆務寺活佛 卡索·羅藏久美成列 92歲】
(我們)聽說解放軍(到)循化來了,之后我們這里夏日倉,還有我們同仁縣的萬戶,還有千戶、百戶由夏日倉帶頭,去看望解放軍。
【解說】
在青海東南部,黃河如一條桀驁不馴的巨龍,在高原大地上橫沖直撞,這里峽深水急,是天造地設的絕佳防線。馬步芳依托這一天然屏障,在黃河北岸布防新編步兵軍馬全義部3500多人,沿河設置了40余里長的防線。
要進軍西寧解放青海,必須首先跨越黃河天險。8月31日,第2軍偵察部隊同前衛(wèi)第14團一部奮勇爭先,從草灘壩下水向對岸展開強攻。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部隊強渡成功。馬全義見天險已被突破,不敢再組織抵抗,遂只身向西寧方向逃竄,余部隨即潰散。
在循化縣臨時政府的廣泛動員下,全縣各族群眾積極協(xié)助第2軍渡河,有的編扎木筏,有的修補船只,并開辟出了草灘壩、伊麻目、查汗都斯等多個渡口。
【同期采訪:青海省循化縣文史學者 韓慶功】
大家分頭下去以后做群眾工作,大家紛紛響應。家里有木頭的拿木頭,有木板子的拿木板子,幫助解放軍扎了將近一千多個木排子,據(jù)說是一萬多人順利地渡過了黃河。
【解說】
雖然合力開辟了多個渡口,但因木排、牛羊皮筏載人太少,渡河仍顯得緩不濟急。第2軍決定征用一艘地主的磨船。9月1日中午,前衛(wèi)部隊第13團2營營長柴恩元與戰(zhàn)士160多人登船北渡,船剛過河心,一支船槳瞬間折斷,大船隨之失去控制。
大船順水下漂十多里,一直漂到清水鄉(xiāng)阿什匠一帶的黃河轉彎處。從那里再往下,就會進入巨浪滔天的積石峽,后果不堪設想。
【同期采訪:青海省循化縣文史學者 韓慶功】
他們之前宣傳了“共產黨來了以后共產共妻”(這種謠言)。這樣以后老百姓害怕,都躲到黃河岸邊的山溝里。他們正在躲的過程中他們看到黃河中漂過了一艘船,船上有些解放軍。
【同期采訪:韓尕漢之子 韓學德 82歲】
老漢們說,這是解放軍,我們救下。韓敘里牟跳下水了,跳下水以后可能游了十幾米的樣子,解放軍的船頭有麻繩,把繩子扔過來了,把繩子一邊扶著一邊(拉),就這樣河岸邊拉過來了。
【解說】
第二天,王震司令員得知此事后,為率先下水的韓尕漢、韓敘里牟和協(xié)助救船的清水村民頒發(fā)了錦旗,旗上分別寫著“英雄救英雄”和“奮勇救船 全村光榮”,以嘉勉和感謝撒拉族群眾英勇救助子弟兵的英雄壯舉。隨軍記者拍下了韓敘里牟和其他救船英雄接受錦旗的榮耀瞬間。自左至右,他們分別是韓昌國、韓尕漢、韓敘里牟、韓五十七。
【解說】
第1兵團第1軍進軍青海的步伐也被黃河所阻攔。第1軍的渡河地點在永靖。蘭州戰(zhàn)役結束后第二天,全軍即奉命渡過黃河向西寧進軍。
【同期采訪:甘肅省永靖縣蓮花鎮(zhèn) 居民 白云峰 97歲】
部隊到我們這個川道里來了,蓮花鎮(zhèn)人站滿了,部隊的人來了多少,看上去都是部隊。
【解說】
永靖黃河北岸駐防的是馬家軍新編騎兵軍殘部,其主力在我軍解放臨夏時已被擊潰。潰逃之前敵人燒毀了渡口原有的木船,砍斷了鐵索橋。第1軍軍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得知當?shù)厝罕娨恢痹谟门Q蚱しぷ虞d物渡人時,便決定放棄架橋,全力搜集牛羊皮筏子。
由于西進以來嚴格執(zhí)行黨的各項紀律,人民解放軍得到了永靖各族群眾的衷心擁護。當?shù)厝罕娂娂娋璜I牛羊,制作皮筏,協(xié)助部隊渡河。
【同期采訪:原第一野戰(zhàn)軍第1軍第2師第5團政治處 宣傳員 侯學禮 92歲】
一個羊皮筏子上坐6個人,最大的能坐十來個人。坐到黃河的中間以后,浪大得很,我就把下面的桿子抓得緊緊的,水都撲上來了。就那樣一圈一圈地渡過了黃河。
【同期采訪:原第一野戰(zhàn)軍第1軍第2師第6團2連 戰(zhàn)士 楊世財? 90歲】
(害)怕,怕也沒有敵人的槍炮威脅那么厲害,對不對,只要你的手抓緊了,羊皮筏子翻了,它也會把你拽著的。
【解說】
與此同時,第18兵團第62軍指戰(zhàn)員,也用牛羊皮筏子從蓮花渡過黃河,第2兵團第3軍從虎頭崖渡過大通河,迅速向民和縣城推進。至此,進軍青海的四路大軍各自突破地理天險,向西寧勇猛進發(fā),青海解放的大門就此洞開。
蘭州戰(zhàn)役后,馬鴻逵、馬鴻賓率部退守寧夏。此時,馬鴻逵3個軍約6萬人,馬鴻賓部1個軍1.6萬人。根據(jù)對西北國民黨軍必須采用政治方式和戰(zhàn)斗方式相輔的方針,及寧夏兩馬的情況,毛澤東于1949年8月致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必須給馬鴻逵以殲滅性的打擊,然后用政治方式解決之,并將進軍寧夏的任務交給了第19兵團。9月4日,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賀龍、習仲勛等人,指出:對馬鴻逵應力爭全部繳械,其次則爭取大部繳械,一部改編。同時指出,請考慮派人向馬鴻賓做些工作,爭取其大部和平繳械,一部改編的局面。在第19兵團分三路向寧夏進軍的同時,中共中央利用多種渠道與寧夏方面接觸,并請素有聲望的郭南浦老人前往寧夏,力爭和平解決寧夏問題。
寧夏戰(zhàn)役從9月2日開始,至23日結束,歷時22天,殲滅國民黨軍4萬余人,其中斃傷780人,俘2萬余人,起義和投誠2萬余人,余者大部自行潰散。到9月底,寧夏全境獲得解放。
河湟大地的八九月份,氣候溫涼,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時光。1949年的八九月,氣候依舊,但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先是隴東戰(zhàn)場時勝時輸?shù)膫餮圆粩?,返鄉(xiāng)的士兵越來越多;再往后,曾經耀武揚威的縣鄉(xiāng)官員們忽然不見了蹤影,聽說連馬步芳、馬繼援父子及青海省府的高官都已經坐飛機走了;接著又有共產黨進軍青海的消息,村頭巷尾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茫然失措的人們不得不放下手頭的活計,設法找尋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
【同期采訪:青海省作家 陳元魁】
(19)49年解放時我5歲,解放當時的情況我也不知道,可我記得一件事情,就是當時我們家避難去了,到湟中縣上新莊親戚家中避難。
【同期采訪:西寧市居民 延德芳 87歲】
反動的宣傳說共產黨來了要共產共妻,都害怕。好多人家都是背的行李,有的雇的馬車,都往農村里跑,往遠的地方去。當時我住在生產巷就現(xiàn)在生產巷倉門街派出所,派出所對面有一個院子,我們就在那,那院子整個都沒有人了,都走了,房子都是空的。
【解說】
由于東南兩個方向解放軍正在迫近,青海省的大商人、高級行政官員和軍官大多取道門源,向河西走廊張掖、武威一帶逃跑。
民和縣是青海的東大門,與蘭州隔河相望。蘭州戰(zhàn)役后,地方官員逃之夭夭,潰敗的馬家軍殘部從享堂大橋涌入民和。馬家軍第129軍第357師經享堂退至青海。為防止解放軍尾隨跟進,第357師師長楊修戎悍然下令炸毀大通河享堂鐵橋,蘭青交通隨之斷絕。享堂位于蘭州至西寧的中間位置,馬步芳在此囤有彈藥、糧食等大量物資。楊修戎遂指令手下焚毀積存的彈藥和糧食。其下屬在點燃彈藥庫后又向位于東垣的糧倉進發(fā),民和縣開明紳士馬克誠、劉漢英等出面予以阻攔,東垣糧倉這才得以保全。
馬克誠、劉漢英得知解放大軍即將到來,便組織民和縣城知名人士及各界代表,分別前往大通河虎頭崖渡口、黃河蓮花渡口等迎接。
【同期采訪:青海省民和縣馬營鄉(xiāng)菜園村村民 李興春 85歲】
去迎接的大約有十幾個人,一個人拉著一頭牛,一個人拉著一只羊。是怎樣一種接法呢?我是排隊人中間最小的一個,我就一直端著盤子。等了一會解放軍來到了以后,到了以后賀炳炎是軍長,他的一只胳膊沒有,上來以后見到一個小孩叫小鬼,我們當時也不知道小鬼是什么,叫過小鬼就開始摸他的頭。
【解說】
在當?shù)厝罕姷膮f(xié)助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第1軍、第2兵團第3軍、第18兵團第62軍第185師迅速占領民和,向著樂都、西寧快速進發(fā)。
9月2日,馬家軍騎兵第8旅馬英殘部,在蘭州潰敗后逃回西寧。失去約束的亂兵三五成群,穿街走巷,隨意搶奪居民財物。搶劫持續(xù)到傍晚時分,馬英才率領殘部穿城西逃,途中又燒毀了位于大通縣后子河的軍火倉庫。
【同期采訪:青海省西寧市居民 延德芳 87歲】
國民黨的軍事倉庫著火了,半個天都是紅的。我們就在熊家山上面就看得清(楚),半個天都亮了,噼啪響著,看著火可大了。
【解說】
市面的混亂和社會的失序,促使西寧一些有正義感的地方士紳、宗教界人士、教員、職員等挺身而出。他們以“臨時治安維持會”的名義,成立了一個機構,維護日常秩序。聽聞解放軍正分兵多路向西寧趕來,臨時治安維持會分批前往樂都、化隆、湟中迎接人民解放軍。
當時,馬家軍殘部有近3萬人退往西寧。為了不給潛逃之敵以喘息之機,第1兵團第1軍決定抽調軍直及各師的騎兵連等共600余騎兵,組成第1軍先遣偵察隊,由軍偵察科長孫鞏帶領,與敵人搶時間進軍西寧,為全軍開辟前進道路。
先遣偵察隊從永靖渡口出發(fā),經民和縣馬營、古鄯,再到樂都中壩,沿南山一路向西,山上沒有大路,手頭的地圖也缺少標識,孫鞏和偵察隊員只能邊問邊走。8月31日,第1軍先遣偵察隊在瞿曇寺一帶與馬家軍的一個騎兵連遭遇,戰(zhàn)斗隨之打響。在偵察隊強大火力的壓制下,敵人稍作抵抗便繳械投降。瞿曇寺的眾多僧人紛紛走出寺門勞軍慰問,踴躍介紹地方交通和國民黨軍守敵駐防情況。由此偵察隊向北出崗溝,沿湟水河南岸快速西進。
9月2日,偵察隊越過大峽,傍晚時分到達平安驛,與前來迎接解放軍的西寧治安維持會成員相遇。西寧維持會成員介紹了西寧城防情勢后,孫鞏等人分析認為,西寧敵人兵力薄弱,防備空虛,潰逃各部各懷鬼胎、互不相顧;而偵察隊則士氣旺盛,斗志高昂,決定次日突襲西寧。
3日清晨,偵察隊一部乘車,一部騎馬,沿蘭青公路向古城西寧進發(fā)。上午10時,偵察隊兵分兩路包圍樂家灣,占領了飛機場,繳獲飛機三架。下午2點,偵察隊挺進并占領西寧市東關。此時,西寧城內僅有少量散兵游勇和一些政府官員,并無成建制的部隊防守,偵察隊依次控制了東關、西門、南門、小橋等地。就這樣,偵察隊600名官兵經過長途奔襲,單刀直入地占領了馬氏家族經營40多年的老巢——古城西寧。
第1軍先遣偵察隊占領西寧后不久,王震組建的和平解放青海勸降團一行,在臨夏民主人士馬丕烈的帶領下也到達西寧。此時,馬家軍殘部正麇集在湟中縣上五莊和海晏縣三角城待命,馬丕烈便匆匆趕往上五莊。他向國民黨軍第82軍副軍長趙遂、參謀長馬文鼎、第100師師長譚呈祥等馬家軍高級軍官遞交了解放軍的勸降信,介紹了循化解放的情況,重點闡釋了毛澤東和朱德的《約法八章》,鼓勵他們向解放軍投誠,走一條棄暗投明的道路。在馬丕烈的多方勸說下,自知已無路可走的趙遂、馬文鼎、譚呈祥等答應投誠。
穩(wěn)住上五莊的馬家軍殘部后,馬丕烈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海晏縣三角城。三角城集結了馬家軍第190師馬振武部、第82軍第248師韓有祿部以及剛在西寧搶劫作惡的騎8旅馬英等部。海晏地處青海農牧區(qū)交界處,這些馬家軍軍官認為他們進退有據(jù),向前可以進攻湟中、湟源、西寧,向后可以撤退至新疆、西藏,因而氣焰十分囂張。馬丕烈利用親情、友情,向他們解釋人民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和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鼓勵他們走向光明。馬振武等人最終被馬丕烈說服,表示愿意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
【同期采訪:原馬家軍士兵 韓文良 94歲】
當時我們師長是馬振武,馬步芳的外甥。(勸降團)來談判,最后意見不統(tǒng)一,最后(我們)就去投誠了。解放軍給我們給了投誠證明,繼續(xù)干的人就留下來干,愿意回家的人就回家。當時我不太了解共產黨的政策,我就回家了。槍支都上繳了,我有一匹騎的馬,馬也給我了,我就騎著馬回家來了。
【解說】
在馬丕烈不辭辛勞地奔走勸說下,集結起來的馬家軍殘部選擇無條件向人民解放軍投誠。第一野戰(zhàn)軍副司令員張宗遜在回憶錄中寫道:“一兵團把甘肅青馬有威望的家屬組織了一個勸降團,隨軍到青海勸降,這是個很成功的經驗。這個勸降團不斷地揭露青馬的反共宣傳,而且為我軍的行動提供了很大方便。”
1949年9月3日,人民解放軍第1軍先遣偵察隊奇襲西寧成功。偵察隊利用剛剛接收的西寧廣播電臺和湟光電影院高音喇叭,向全市人民莊嚴宣布西寧已被人民解放軍占領,馬步芳統(tǒng)治青海的歷史永遠結束了,從而起到了安定人心、震懾敵人的作用。與此同時,為防止事態(tài)惡化,偵察隊宣布全城進入戒嚴狀態(tài),對肆意破壞、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將嚴懲不貸。偵察隊全體人員徹夜未眠,以連排為單位在防區(qū)主要街道開展密集巡邏,以防破壞事件發(fā)生。
【同期采訪:青海省作家 陳元魁】
出去避難以前說是共產黨怎么壞,要把老百姓怎么樣了的說法,結果我們回來以后,西寧市安安靜靜的,街上貼著布告,解放軍們背著槍在巡邏,白天夜晚都在巡邏。街道上的秩序恢復得特別快,商鋪幾天之內馬上就開張了。
【解說】
9月4日,偵察隊孫鞏等人與西寧治安維持會成員馬輔臣、張昌榮等人見面。孫鞏請他們盡量征集汽車,以便接運大部隊進城。很快,西寧治安維持會征得大小汽車70多輛,分別前往化隆、樂都、湟中迎接主力部隊。
9月5日,古城西寧正式宣告解放,青海史冊的嶄新一頁由此揭開。9月5日上午,第1軍副軍長王尚榮率部從平安驛前往西寧。中午時分,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隆重舉行。各城門和各主要街道口懸掛著用大幅紅布制成的“歡迎解放軍”“慶祝解放”等標語,沿街商店住戶在門前置備了茶水及各種食品,準備招待入城的解放軍官兵。當解放軍的隊伍到達時,西寧各族群眾夾道歡迎,自發(fā)前來的市民、商人、學生、工人無不興高采烈。他們高舉著自制的領袖肖像和大幅歡迎標語,“歡迎解放軍!”“慶祝解放!”“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解放軍萬歲”等口號聲響徹云霄。沿途居民爭相加入歡迎隊伍,市郊鄉(xiāng)村的群眾也紛紛趕來,古城西寧一片歡騰。
西寧佐署村的胡錦云,時年75歲,在親眼目睹了解放軍入城的歡慶場面后,老人欣然揮筆寫下這樣一首詩:“馬到青海四十年,人民苦死萬萬千。解放大軍來征剿,至時撥云見青天”,充分表達了對馬氏家族反動統(tǒng)治的憎惡,歡慶西寧解放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同期采訪: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 原主任 楊效平】
青海解放有它獨特的歷史意義,這個從根本上鏟除了馬步芳家族四十多年在青海的封建軍閥專制,拔掉了這顆青海社會上的毒瘤,這個對青海來說歷史意義重大,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青海各族人民的命運,改變了青海社會發(fā)展的基礎。
【解說】
西寧解放后,在勸降團馬丕烈等人的奔走勸說下,馬家軍殘部高級軍官趙遂、馬文鼎、譚呈祥、馬振武等,分別在湟中縣上五莊和海晏縣三角城率部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軍集體投誠。因為馬家軍余部成建制的部隊已然選擇投誠,其他小股部隊近2000人,也都紛紛放下武器向新政府登記。至此,盤踞青海近40年的馬家軍全軍覆滅,馬家政權土崩瓦解。
9月8日,中共中央電賀西寧解放。同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西寧解放》的短評:“我人民解放軍雄師數(shù)十萬長驅西進,挺進甘肅、青海,勢如破竹,上月二十六日解放甘肅省會蘭州,相隔十天,捷報傳來,解放大軍已于五日解放青海省會西寧?!薄拔鲗幨菄顸h匪幫及馬匪步芳長期殘酷統(tǒng)治的軍事、政治中心……西寧解放了,久受馬匪蹂躪的青海各族同胞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始建設民主自由幸福繁榮的生活,尤以占青海全省一百五十余萬人民近半數(shù)的回藏等少數(shù)民族,從此可以解脫二千余年來被壓迫奴役的痛苦,完全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少數(shù)民族政策,擺脫一切民族歧視和壓迫,充分發(fā)展各族人民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為共同努力建設新青海而奮斗?!?/p>
西寧解放,是蘭州戰(zhàn)役之后西北解放戰(zhàn)爭取得的又一個重大勝利,不僅為青海解放奠定了基礎,也為寧夏、新疆、西藏等周邊省份的和平解放開辟了道路。
根據(jù)奪取西寧后的全國解放形勢,中共中央決定:第一兵團第1軍留駐青海全面開展建政工作。這預示著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政權,即將在青海大地深深扎根,絢爛開花,并結出累累碩果。請看下集《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