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淑萍,謝美華,曾財英
(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 廣東深圳518000)
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大腸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已升至我國惡性腫瘤的第4位,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1]。臨床實踐表明,早期通過及時干預治療可較好地控制病情,但大腸癌早期多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目前臨床主要依靠結腸鏡檢查進行診斷和篩查,其結果的準確率與合格的腸道準備密切相關[2]。既往研究顯示,約20%的患者因腸道準備不合格影響檢查結果[3]。有研究表明,通過有效護理干預可提高腸道準備和檢查成功率[4]。全程精細化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其護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系統(tǒng)性、精準性等優(yōu)點,部分學者將其應用于核磁共振、CT成像等影像學檢查中,可促進檢查順利進行,并提高患者滿意度[5-6]?;诖耍狙芯繉⒃撟o理方法應用于結腸鏡檢查患者中,以探討其對患者腸道準備和檢查效果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接受結腸鏡檢查患者200例。納入標準:均在本科室接受結腸鏡檢查;年齡18~70歲;認知溝通能力正常;患者知情同意,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腸腔狹窄或梗阻者;患中毒性腸炎或巨結腸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長期慢性便秘者。采用拋硬幣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104例和精細化組96例。常規(guī)組男58例、女46例,年齡(41.47±11.68)歲;體質量指數(shù)(25.07±4.55);高中及以上39例,高中以下65例;基礎疾?。焊哐獕?6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7例。精細化組男50例、女46例,年齡(42.59±12.45)歲;體質量指數(shù)(25.21±4.46);高中及以上35例,高中以下61例;基礎疾病:高血壓28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檢查前針對注意事項、準備知識等進行健康教育,當日7:00指導患者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III)3袋(福靜清,規(guī)格73.59 g/袋),溶于3000 ml水中分次口服,每15 min飲250 ml,3 h內飲完。同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
1.2.2 精細化組 給予全程精細化護理。①健康教育:預約當日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方案及相關注意事項,取得其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責任護士將腸道準備期間注意事項、腸道準備的不良反應、清腸劑圖片、用法以及理想的排便性狀圖片等知識制成圖文并茂的紙質版宣傳手冊,預約當日發(fā)放給患者閱讀;責任護士根據(jù)宣傳手冊錄制講解短視頻,在患者預約當日傳送至其手機,若患者手機無閱讀視頻功能,可傳送至家屬手機,以便滿足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需求;檢查前由責任護士為患者答疑解惑,針對腸道準備健康知識再次進行口頭健康教育,強化患者理解和記憶。②腸道準備:接受檢查前指導患者服用福靜清,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由責任護士詳細講解藥物使用具體時間和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調查評估患者基礎疾病、近期排便等情況,對存在心血管疾病既往史患者服用福靜清前1 h服用降壓藥物和冠心病藥物等;指導患者適當增加運動,如步行、瑜伽等,并輔助其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控制患者飲水速度,指導患者先于半小時內飲水500 ml,并觀察其耐受度,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分配飲水量和飲水時間段。③排便評估:通過圖片向患者講解服藥至腸道清潔完成的過程,從排軟便-糊狀便-水樣便,沿著由深黃色-淺黃色,6~8次,強調清潔完成以排出水樣便為標準。④心理干預:檢查前1 d可通過面對面溝通、電話等形式耐心解答患者疑惑,提高患者對于腸鏡檢查知識的認知度,從而緩解恐懼等負性情緒;檢查前可通過瑜伽、冥想等平復患者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患者腸道準備期間可咀嚼口香糖,每次咀嚼5~10 min;檢查室保持光線充足、溫度適宜的良好環(huán)境,并適當播放輕音樂,以緩解患者負性情緒。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比較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參考相關文獻[7]實際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飲食調整和藥物使用2個項目,共11個條目,根據(jù)患者回答準確程度計1~2分,共11~22分。于干預前和檢查前評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認知度越高。②兩比較組患者干預后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8]評分。采用STAI評估患者的主觀焦慮癥狀,其內容分為狀態(tài)焦慮(SAI)和特質焦慮(TAI)兩個維度,含40個項目,計分方式為4級評分,于干預前和檢查前評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水平越高。③比較兩組腸道清潔度。采用渥太華腸道準備評估量表(OBPS)評估患者腸道清潔度,將結腸分為右半結腸、中段結腸和左半結腸,并根據(jù)清潔程度計0~4 分,分值越低表示清潔程度越好。④比較兩組檢查舒適度。采用簡化舒適度調查表(GCQ)[9]評估患者檢查舒適度,包括心理、社會、環(huán)境和生理四個維度,共30個條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舒適度越高。⑤比較兩組結腸鏡進鏡時間、整體檢查時間。
2.1 兩組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STA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STAI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腸道清潔度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清潔度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檢查舒適度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檢查舒適度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結腸鏡進鏡時間、整體檢查時間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結腸鏡進鏡時間、整體檢查時間比較
結腸鏡檢查作為腸道疾病的常用診療措施,清晰的視野是確保醫(yī)生順利檢查的重要條件,因此術前必須進行腸道準備。但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受疾病影響,加之對結腸鏡檢查知識缺乏基本了解,從而影響腸道清潔效果,致使其從心理、生理上均難以耐受結腸鏡檢查[10]。王曉偉等[11]研究顯示,通過優(yōu)化護理干預方法可提高結腸鏡檢查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促進檢查順利進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檢查前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精細化組檢查前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精細化組腸道清潔度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P<0.01),與別小芹等[12]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全程精細護理可提高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和腸道清潔度。目前患者在進行腸道準備前,因病房住院人數(shù)周轉快且責任護士輪轉、環(huán)境嘈雜等原因,責任護士難以確保每個人均能獲得良好的健康教育,致使患者難以較好地理解腸道準備期間的各項注意事項;同時預約與檢查存在一定的間隔時間,對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腸道準備重要性認識不足的患者來說,僅通過口頭健康教育難以有效指導其進行正確腸道準備。而全程精細化護理通過紙質版健康教育手冊、錄制短視頻以及口頭健康教育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再次提醒和腸道準備指導,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其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強化其正確的行為意識[13];另一方面通過語音、文字、圖像等形式起到多感官通道聯(lián)合應用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腸道準備指導內容的依從性,從而提高腸道清潔效果。本研究針對兩組患者心理情緒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STAI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精細化組患者檢查前STAI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提示全程精細化護理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因結腸鏡檢查過程較繁瑣,且腸道準備過程中也會產生諸多的不適感,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14],全程精細化護理強調對患者心理情緒的評估,并通過改良病房環(huán)境、提高檢查認知度、轉移注意力等針對性改善其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細化組檢查舒適度中心理、環(huán)境、生理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P<0.01),結腸鏡進鏡時間、整體檢查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P<0.01),提示全程精細化護理應用于結腸鏡檢查可提高患者的檢查舒適度,縮短檢查時間。于愛云等[15]研究顯示,通過舒適護理可縮短患者檢查時間,但仍高于本研究用時,推測其原因可能與護理方法有關。全程精細化護理通過及時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可減少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的自主神經紊亂,從而減少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促進腸道檢查順利進行;同時腸道清潔效果的提高也為術者檢查提供更好的視野,從而提高腸道檢查效率。
綜上所述,全程精細化護理應用于結腸鏡檢查,可提高患者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清潔效果以及舒適度,改善其負性情緒,縮短檢查時間。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受地域、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樣本量的選取僅限于本院消化內鏡中心,其研究結果代表性不全,在后續(xù)研究中可考慮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