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國
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重點逐步由城市轉入農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農村建立根據(jù)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chuàng)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中國工農紅軍先后在湖南文家市、株洲和通道三次轉兵,在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文家市轉兵: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光輝起點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從江西的修水、安源、銅鼓出發(fā),分兩路進攻長沙。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部隊進攻長沙時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命令各路部隊到瀏陽文家市會合。
9月19日晚,毛澤東在文家市里仁學校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定部隊放棄攻打長沙計劃,沿湘贛邊界向南轉移。隨后,率部沿羅霄山脈南下往萍鄉(xiāng)方向,向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和山區(qū)戰(zhàn)略轉移。
文家市轉兵,最先開始了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由此奠定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為共產黨人獨立自主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光輝起點。
株洲轉兵: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重大轉折
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失利后,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于1930年9月13日進入株洲城,毛澤東在中正街(今解放街)的協(xié)豐長綢布店主持召開會議,研究紅一方面軍撤長沙之圍后的行動方針,解決“今后還打不打長沙這樣的大城市?”和“紅軍往哪里撤?如何撤?”等問題,作出了進攻吉安的決定。當晚,朱德、毛澤東共同簽發(fā)《紅一方面軍攻取吉安的命令》。
部隊從株洲出發(fā)后,沿途在萍鄉(xiāng)、醴陵、攸縣等三縣籌款,并幫助地方黨部發(fā)動群眾,建立黨團組織,建立蘇維埃和赤衛(wèi)隊。10月4日晚,紅軍和贛西10萬工農武裝向吉安發(fā)起總攻,順利占領吉安城。
株洲轉兵,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標志著黨和紅軍在中國革命道路、紅軍戰(zhàn)略方針上進行了重大轉折。
通道轉兵:開拓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前提條件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決定戰(zhàn)略轉移,計劃從江西出發(fā)到達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湘江戰(zhàn)役之后,蔣介石覺察到紅軍意圖,調集15萬重兵在通道城北地區(qū)設下“大口袋”,妄圖堵截和消滅已折損過半的中央紅軍。
生死關頭,毛澤東力挽狂瀾。1934年12月12日傍晚,中共中央負責人緊急會議在通道召開,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博古、張聞天、毛澤東、李德參加會議。會上,李德堅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共產國際的決議”,毛澤東認定紅軍主力北上湘西,必將陷入敵軍重圍,力主“甩掉眼前的強敵,到貴州”。最終,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得到大多數(shù)中央領導人的支持。12月13日,中央紅軍西進貴州,14日占領黎平,蔣介石在湖南以西消滅紅軍的企圖破產。
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一書中寫道:“如果不是毛主席堅決主張改變方針,所剩3萬多名紅軍的前途只有毀滅?!蓖ǖ擂D兵,使后來的黎平會議和遵義會議成功召開成為可能,成為開拓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前提條件。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國工農紅軍在湖南三次轉兵,給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