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啟宙 劉 曙 王 靜
(武鋼資源集團程潮礦業(yè)有限公司)
硫化礦由于經(jīng)濟價值低,常常被丟棄而進入尾礦[1]。在尾礦庫堆存時,硫化礦與水和空氣接觸后形成pH值較低的酸性礦山廢水(AMD)[2-3],若將AMD直接排放到地表水體或經(jīng)過滲濾作用進入地下水體,會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最終危害人體健康[3-4]。為應對AMD帶來的危害,常用的處理手段有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5-6]。傳統(tǒng)的源頭治理方法是通過抑制硫化礦的氧化[5],但尾礦中的含硫成分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果采用一種有效的選礦工藝將尾礦中的含硫組分分選出來,是一種更加高效的源頭治理手段。
程潮鐵礦屬于大型熱液交代矽卡巖型磁鐵礦礦床,原礦中含有磁鐵礦、赤鐵礦、黃鐵礦和黃銅礦[7],經(jīng)過干選濕式磁選后,尾礦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如果能將尾礦中的含硫物質(zhì)進行回收,既避免了酸性礦山廢水的形成,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是一種處理硫化尾礦的有效方法。
礦樣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
由表1可知,礦樣中的銅品位相對較低,僅為0.05%,硫品位為7.72%,鐵品位為10.96%,表明該尾礦有產(chǎn)生酸性礦山廢水的潛在風險,初步確定以回收硫為主。
取200 g原礦進行粒度篩分,并考察各粒級金屬分布情況。由于原礦中-38μm粒級含量高達56.40%,而銅和硫的金屬分布率也分別占44.16%和59.36%,表明該礦樣粒度很細,用水力沉降分級法分析-20,-10,-5 um 3個粒級及其金屬分布情況。
結(jié)合水力沉降分級結(jié)果和粗粒級篩分結(jié)果得出該礦樣的全粒級分布情況,見表2。
?
由表2可知,該礦樣粒級分布呈兩頭多、中間少,且分布不均勻,-10μm微細粒級高達40.20%,+75 μm粗粒級占30.10%,而適合常規(guī)浮選的-75+10μm中間粒級含量較少;原礦中硫分布也呈相同趨勢,主要集中在粗粒級和微細粒級,+75μm粗粒級硫分布占28.50%,-10μm微細粒級中的硫分布高達47.33%,即使采用旋流器拋除-10μm粒級,也將損失47.33%的硫,故不能進行脫泥試驗。
2.1.1 捕收劑種類試驗
捕收劑的選擇對選礦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由于該礦樣中的硫化物以黃鐵礦為主,故選用黃藥類捕收劑乙基黃藥、丁基黃藥、異丁基黃藥、乙基黃藥與丁基黃藥的混合藥劑進行浮選試驗。固定捕收劑用量150 g/t,起泡劑2號油用量53.8 g/t,礦漿pH值為7.42,進行捕收劑種類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圖1。
由圖1可見,采用乙基黃藥及乙基黃藥+丁基黃藥的混合用藥,精礦硫品位較好,可達26.40%以上,但硫回收率較低;采用丁基黃藥的回收效果最好,故選擇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
2.1.2 捕收劑用量試驗
固定起泡劑2號油用量53.8 g/t,礦漿pH值為7.42,考察丁基黃藥用量對試驗回收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2。
由圖2可見,隨著丁基黃藥用量的增加,精礦硫品位總體呈下降趨勢;當丁基黃藥用量小于150 g/t時,硫回收率隨捕收劑用量增加而提高;當丁基黃藥用量大于150 g/t時,硫回收率隨捕收劑用量變化趨于平緩;當捕收劑用量為400 g/t和150 g/t時,硫回收率相差不大,分別為35.22%和34.67%,但丁基黃藥用量150 g/t時,硫精礦品位略高,故確定最佳捕收劑用量150 g/t。
2.1.3 起泡劑用量試驗
固定捕收劑丁基黃藥用量150 g/t,礦漿pH值為7.42,考察起泡劑2號油用量對試驗回收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3。
由圖3可見,硫回收率隨起泡劑用量的增加稍有提高,當起泡劑用量超過53.8 g/t時,硫回收率并沒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當起泡劑用量為129.2 g/t時,硫回收率最高,為38.02%,但隨起泡劑用量的增大,精礦硫品位大幅度下降,故確定起泡劑用量為53.8 g/t。
2.1.4 活化劑條件試驗
固定捕收劑丁基黃藥用量150 g/t,起泡劑2號油用量53.8 g/t,pH值7.42,考察活化劑種類及用量Na2S(100,500 g/t),Na2CO3(500 g/t),CuSO4(500 g/t)對回收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4。
由圖4可見,添加Na2S、Na2CO3、CuSO4作活化劑,硫精礦品位和回收率與不添加活化劑相比有較大幅度降低。因此,后續(xù)試驗不添加活化劑。
2.1.5 礦漿濃度試驗
固定丁基黃藥用量150 g/t,2號油用量53.8 g/t,調(diào)節(jié)礦漿pH值至7.42,進行礦漿濃度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見,提高礦漿濃度,精礦硫品位提高,但硫回收率大幅下降,說明在不考慮精礦硫回收率的情況下,降低礦漿濃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硫精礦品位,故礦漿濃度選擇25%。
通過一系列粗選條件試驗,粗選硫回收率依然很低,最高僅為38.02%,通過增加掃選段數(shù)提高其回收率,開路試驗流程見圖6,試驗結(jié)果見表3。
?
由表3可知,粗選精礦硫品位較低,僅為26.04%,硫回收率為35.68%,且1粗3掃后硫總回收率達50.54%,說明增加掃選能有效提高硫回收率;掃選3的精礦硫品位僅為8.43%,硫回收率為1.08%,繼續(xù)增加掃選段數(shù)已無意義。
在條件試驗及開路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閉路試驗,閉路試驗流程見圖7,結(jié)果見表4。
?
由表4可知,閉路試驗獲得了精礦硫產(chǎn)率18.03%,硫品位22.97%,硫回收率53.38%的滿意試驗指標。
(1)程潮鐵礦干選濕式磁選尾礦粗選條件試驗中丁基黃藥用量、起泡劑用量、礦漿濃度是主要影響因素,添加常用黃鐵礦活化劑Na2S、Na2CO3、CuSO4會抑制硫回收。在捕收劑丁基黃藥用量150 g/t,起泡劑2號油用量53.8 g/t,礦漿自然pH值(7.42)時,采用1粗3掃閉路流程可獲得硫品位22.97%,硫回收率53.38%的硫精礦,第三段掃選的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已相對原礦很低,其余未浮選的硫很難進一步回收。
(2)結(jié)合原礦粒度分布和尾礦產(chǎn)品考察結(jié)果,礦樣中硫回收率難以提高的原因是原礦微細粒礦物顆粒較多,不能被有效回收,且會消耗大量藥劑,嚴重惡化浮選指標;原礦中有部分黃鐵礦未充分解離,硫多數(shù)呈單晶分布于脈石礦物中,部分硫被碳酸鹽礦物充填膠結(jié),該部分粗粒級硫未解離而無法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