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利 周海亮 馬學林 鄒春華 顧 菁 張 歐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湖北武漢 430070;2.黃岡市植保植檢站 湖北黃岡 430070;3.蘄春縣植物保護站 湖北蘄春 435300)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全國一類農作物病蟲害,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稻害蟲,2019年發(fā)生面積2742.35萬畝次,位列湖北省水稻病蟲害第一。根據(jù)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湖北省2020年二化螟對氯蟲苯甲酰胺抗性為中等水平抗性,較2019年有所增加[1]。為持續(xù)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研究推廣水稻二化螟高效防控技術,筆者期望通過改變藥劑處理方法,減緩二化螟對氯蟲苯甲酰胺抗性水平,同時減少用藥量。
已有研究表明,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5g/hm2拌種后88d對稻縱卷葉螟的為害的保葉效果在95%以上[2]。50%氯蟲苯甲酰胺種子處理懸浮劑處理20d后對玉米地下害蟲小地老虎的防效達88%[3]。筆者開展了50%氯蟲苯甲酰胺種子處理懸浮劑拌種處理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示范,以期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
試驗地點選設在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周橋村,試驗田土壤為中壤土,試驗田肥力條件較好,播種前每667m2施底肥:進口復合肥30kg,尿素10kg。該地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常發(fā)區(qū)、重發(fā)區(qū),試驗田水肥及栽培條件均一,試驗田四周均種植水稻、棉花、蓮藕。前茬作物為油菜。2020年5月29日播種,直播,水稻品種為墾鄉(xiāng)優(yōu)莉珍(雜交品種)。試驗期間未施用過化肥,也未進行其它鱗翅目害蟲的防治。
50%氯蟲苯甲酰胺種子處理懸浮劑,科迪華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200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
處理設計見表1,試驗示范不設重復,處理A和處理B示范面積均為300m2,空白對照80m2。
表1 試驗設計
處理A按照干種子包衣方法,稱取示范區(qū)所需水稻種子(1.5kg/667m2),放入密封袋。將準備好的藥漿倒入密封袋,扎緊袋口,充分晃動約30s。待搖勻著色均勻后,倒出包衣種子于陰涼處晾干。24h后備用,根據(jù)當?shù)爻R?guī)習慣進行處理,然后播種。
處理B于2020年7月11日一次性施藥,施藥時水稻處在分蘗末期,二螟處在卵孵化盛期至1-2齡期。每667m2兌水45L均勻噴霧,折算用水量為675L/hm2。常規(guī)方法葉面噴霧,施藥時要把藥液噴到葉片正反面。噴霧重點部位是水稻中上部。施藥時田間保持有5cm淺水層。采用3WBJ-16DZ多功能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其工作壓力0.40-0.60MPa,噴孔口徑1mm,流量60-85L/h。
對照區(qū)噴施等量清水。
枯心率調查:中稻在二化螟卵孵盛期21d后,枯心為害狀定型(7月30日),在各區(qū)全面調查枯心數(shù),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方法,每小區(qū)調查5點,每點調查5叢,計算枯心株率。
有效穗數(shù)調查:(在直播稻示范),水稻收獲前,每區(qū)按五點取樣法選取5個0.25 m2區(qū)域,調查記錄水稻有效穗數(shù)。
測產:水稻收獲時采取五點取樣(每點0.25 m2)測產。
在50%氯蟲苯甲酰胺種子處理懸浮劑拌種后60d(7月30日)進行田間枯心率調查,結果見表2,處理A枯心率0.12%,防效為88.86%,處理B枯心率為0.15%,防效為87.02%,說明藥劑拌種處理和常規(guī)處理情況下對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較好,拌種處理稍微優(yōu)于常規(guī)藥劑防治。
表2 氯蟲苯甲酰胺拌種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結果
有效穗數(shù)調查,處理A有效穗數(shù)20.88萬穗/667m2,處理B有效穗數(shù)18.48萬穗/667m2,空白對照有效穗數(shù)14.67萬穗/667m2,表明藥劑拌種后水稻保穗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藥劑防治和不處理。
測產結果,處理A單產為746.15kg/667m2,較對照增產17.6%,處理B單產為646.10kg/667m2,較對照增產1.8%。從測產結果來看,藥劑拌種較常規(guī)藥劑防治增產潛力巨大。
試驗示范結果表明,通過50%氯蟲苯甲酰胺種子處理懸浮劑10 mL /667m2·進行拌種處理,能夠有效防止水稻二化螟為害,播種后60d的防效能夠達到88.86%。拌種處理在有效穗、測產表現(xiàn)上都要優(yōu)于常規(guī)藥劑處理,示范區(qū)增產幅度達到了17.6%??梢栽谏a中逐步進行推廣應用,不僅有良好的增產效果,且防效持久、省工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