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嚴雪芥
今年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我需要來杭州出一趟長差,從初春一直待呆到過了了立夏過。這大概是我自從畢業(yè)以來,頭一次在南方度過了那么長的一段時間。
我的故鄉(xiāng)在南方的海邊,舟山,那是一片座小小的群島。那兒起初不太為人所知,后來因為一些影視作品的緣故,桃花島、東極島這些旅游小島逐漸被大家所熟知,當然最有名的還要屬佛教勝地普陀山——佛祖的勝地,。小學的時候春秋游,學校偶爾就會組織去普陀山游覽,我能小跑著一口氣沖到山頂去和觀音菩薩會面。,一路上能碰到祈愿的信徒,他們走三步一跪拜,十分虔誠。更有甚者,不穿護膝跪拜,就那么以一種非常疼痛的姿勢拾級階而上,以示他們的虔誠。
只不過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沈家門,是一個非常小的小島,和上述那些島嶼相比就遜色很多。那里沒有引人入勝漂亮的名勝古跡,也沒有值得拍攝的獨特地貌。它有的是每一個小城都會有的煙火氣息。小城依靠著港口南北向攤開,一路上要中間橫穿過好幾個隧道。,其中一個隧道是我小學時上下學畢經(jīng)之路,。我習慣在校門口買好零食,一邊走一邊吃。
那時候也沒意識到汽車尾氣會噴到食物上這類些問題,只是覺得走那樣漫長的隧道,得做點兒什么有個東西陪著我才不會無聊。而,金牛座的我就選擇了吃。
等到我上高中時,學校比較遠,我要經(jīng)過歷的隧道就變成了兩個。那時候陪伴我的不再是零食,而是音樂。我習慣在晚自習結(jié)束后,早點兒收拾好書包,在晚自習結(jié)束后迅速下樓,迅速搶占校車的靠窗位置,然后耳朵里在迷蒙的夜色里塞著耳機,看著迷蒙的夜色聽歌。
那時候聽的什么歌是什么已經(jīng)能忘了,總之很雜,輕音樂,、英文歌,、日語歌,都有,總之很雜。共性就是聽不清歌詞,不會讓人分神,這樣就能沉浸其中到放空的思緒里去。
我很喜歡在小島上坐車的感覺,。高考后決定去北京念大學的那個暑假,我專門選程在風和日麗的某一天,上了一輛會途徑過海邊的公交車,但不是為了專程去海邊,而是為了再熟悉一遍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看著車子駛穿進幽暗的隧道,再駛沖出去的那一剎那,眼前眶一片發(fā)白,——外面的陽光太強烈,眼睛還不能那樣快地適應(yīng)關(guān)線變化得人像被烤干??粗囎玉傔^大橋,兩邊是閃著過波光的海面,海腥味順著風飄進鼻腔。我當時腦海里想的是什么呢——?哦,好像是,——我終于要離開了,要去往更廣闊的世界。
我對離開這件事并不抱有傷感,更多的是渴望。我覺得自己被困住太久了,那些靠在夜晚的校車上,聽著音樂時遐想出放空的念頭,原來都是憋著股勁兒想要飛起來。
我選擇了非常遙遠的北方,那里氣候干燥,一年幾乎看不見一場雨。沒有海風,也沒有臺風,沒有我走兩步路就能吃到的海鮮面,沒有很多很多我熟悉的、習慣的東西。,但我還是適應(yīng)得很好。
我以為自己并是不懷念南方那座小島的。
直到大學的某個傍晚,那天難得地下了一場雨,。我壓根不知道要帶傘,雨傘是在北方是非常多余的東西。
當于是我濕漉漉地穿過黑燈的教學樓時,忽然聽見了手風琴的聲音。
也許是錄音系的學生在自彈自唱,他唱拉了一首《南方》。
“我住在北方,難得這些天許多雨水,夜晚聽見窗外的雨聲,讓我想起了南方?!薄?/p>
“那里總是很潮濕,那里總是很松軟,那里總是很多瑣碎事,那里總是紅和藍?!薄?/p>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而即便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將歌詞倒背如流。
但那一次,大樓外雨停了,我卻還沒走,一直呆站在黑暗的樓道中,把整首歌聽完。少年人還有些青黃不接的聲音半成熟半稚嫩,伴著斷斷續(xù)續(xù)的手風琴聲傳來,聽得我鼻頭發(fā)酸。
原來,我一直很想念南方。,想念那里的泥土,、氣息,還有我的爺爺奶奶。
如今,好些年過去了,我離開了南方好久,爺爺奶奶也離開了人間好久,世事無常。,我對南方的掛念也因此逐年消減。但我知道,我的基因里還是殘存著南方的濕意和浪漫。
在每一個下雨天,在每一頁文字里,我都會不自覺去抒寫南方。潮濕,隧道,大海,露水,臺風,沙子,霧氣,憂愁,溫暖……我的每一個故事,似乎都離不開這些。
我已經(jīng)習慣在不下雨的城市,想念生命里曾經(jīng)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