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視元朝皇帝及高麗國王即位之宴饗、元朝皇太子受封冊之宴饗進行專題研究,透過對宴會相關(guān)程序、詔書、心態(tài)等,發(fā)現(xiàn)其所反映的政治映像包括:不可過高估計元朝公主對高麗國王地位之影響;忠肅王在元英宗、元順帝即位慶宴上之不同心態(tài),體現(xiàn)了忠宣王、忠肅王父子對元武宗(及元仁宗)-元明宗-元順帝一支帝系之政治依附的心態(tài);皇太子愛猷識里達臘受冊立后,元廷賜高麗之“孛兒扎宴”或成為其后恭愍王打擊奇皇后家族以進行反元政治活動的經(jīng)濟以及個人動因。
關(guān)鍵詞:元麗宴會;政治映像;元朝
中圖分類號:D829.3/.7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3-0109-03
自高麗忠烈王迎娶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元朝與高麗結(jié)成了長達百年的甥舅關(guān)系,雙方舉行了多種形式的宴會。學(xué)者在先前論著中已有述及元麗宴會①,但據(jù)筆者管窺,尚缺乏對元麗宴會背后反映的政治內(nèi)容進行專門解讀。本文擬對元朝皇帝與高麗國王即位之宴、元朝皇太子受封冊之宴進行專題研究,希冀可以稍補元朝與高麗政治外交史研究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孰主沉?。簯c宴上的高麗國王
高麗忠烈王、忠宣王、忠穆王、恭愍王在即位(或復(fù)位)時受到了元廷之重視,這在高麗君臣與元朝詔冊使之宴饗中得以凸顯:一是國王即位時,元廷時常專門頒詔②。二是國王與元使在宴饗上時常相互贈與方物③。元廷之所以重視忠烈王、忠宣王、忠穆王之即位,與三位國王的身份有一定關(guān)系。忠烈王迎娶元世祖忽必烈之女齊國大長公主,是為皇帝駙馬,忠宣王、忠穆王均為元朝公主所生。雖然如此,元朝公主對高麗國王之地位未必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筆者認為不可過高估計元朝公主之于高麗國王地位之重要性,茲舉元初忠烈王與元末恭愍王進行論證。
元麗聯(lián)姻后,忠烈王地位的提升可由宴會之座次與禮節(jié)變化反映出來,但其歷經(jīng)了一個過程。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七月,高麗元宗去世,“遣使以遺表來上,且言世子愖孝謹,可付后事?!盵1]卷8元朝遂遣同知上都留守司事張煥頒詔,冊時在大都之高麗世子愖為高麗國王。詔曰:“諭高麗國王宗族及大小官員百姓人等。國王王禃在日,屢言世子愖可以承替,今令世子王愖,承襲高麗國王勾當(dāng),凡在所屬,并聽節(jié)制?!盵2]
王愖受詔于康安殿,繼而服黃袍即位,是為忠烈王。受群臣朝賀后,忠烈王宴元朝詔使[3]卷28,《高麗史》對此次宴會上的禮節(jié)問題作了記載。宴會上,“詔使以王駙馬,推王南面,詔使東向,達魯花赤西向坐。王行酒,詔使拜受,飲訖又拜。達魯花赤立飲不拜。詔使曰:‘王,天子之駙馬也,老子何敢如是?吾等還奏,汝得無罪耶?答曰:‘公主不在,且此先王時禮耳?!盵3]卷28即位宴饗上,忠烈王雖得以坐于主位,但達魯花赤之行為頗不敬。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為獲高麗馳援而東征日本,元世祖允諾忠烈王之請求,賜予后者“駙馬”稱號。是年三月,高麗將軍盧英還自元,告世祖賜忠烈王駙馬國王宣命及征東行中書省印。翌日,忠烈王與忻都、洪茶丘議事,王坐北向南,忻都等坐西向東,一改高麗事元以來王與元朝使者東西相對之境地[3]卷29。而此時忻都等不敢抗禮,體現(xiàn)出高麗國王地位之上升。依上所述,忠烈王地位的提高歷經(jīng)了一個過程,且緊密切合元朝籠絡(luò)之需。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世祖皇帝駕崩。四月,皇太子即位,是為元成宗。時諸王駙馬均參與了成宗所設(shè)慶宴,忠烈王之座次排于第七[3]卷31。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五月,齊國大長公主去世。大德四年(公元1301年)六月,忠烈王至上都參與成宗所設(shè)之只孫宴。此次宴饗上,忠烈王于諸王駙馬中座次位列第四,較此赴元廷與宴時之座次有所提前,且成宗對其“寵眷殊異”[3]卷31,可見齊國大長公主去世并未致使忠烈王地位驟降。
再來看恭愍王的例子。恭愍王既非皇帝駙馬,亦非元朝公主之子,其復(fù)高麗國王王位受到元廷重視另有其因。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開始,紅巾軍勢力屢逼高麗。高麗協(xié)助元軍屢敗起義軍,為匡扶元室立下戰(zhàn)功,亦使元廷對高麗更為重視。先是,由于高麗叛臣崔濡與元廷搠思監(jiān)等人勾結(jié),元廷曾廢恭愍王而立德興君。元廷罷免搠思監(jiān)后,為表達對高麗匡扶之重視,遂于至正二十三年(高麗恭愍王十三年,公元1363年)十月遣翰林學(xué)士承旨奇田龍?zhí)卦t恭愍王復(fù)位[3]卷40。
此外,忠穆王作為德寧公主之子,其即位雖然如上所述,受到了元廷重視,但慶賀宴上的細節(jié)亦體現(xiàn)出攝政母后德寧公主對他的壓制: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五月甲午,元廷派遣李麻、秦瑾來冊立忠穆王。高麗君臣“宴元使于延慶宮,母后在北向南,王在西向東”[3]卷37。在此次宴會上,母后德寧公主坐于“南面”之主要位置,而新任國王卻坐于次要位置。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雖然元麗聯(lián)姻后元朝公主下嫁高麗國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麗國王在元帝國之地位,但亦不可對這一程度作過高考量,高麗國王的實際政治地位受到了多種因素,尤其是時局因素的制約。
二、“痛哭”與“歡甚”:高麗國王之政治依附
元仁宗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二月,高麗郎將玉純還自元廷,報仁宗崩,皇太子即位,是為元英宗。先是,元武宗及皇后答己、皇太子(元仁宗)與忠宣王關(guān)系甚篤,《高麗史》對此有所記載。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四月,高麗政丞崔有渰赴元廷上箋忠宣王,請其還國。但由于“時帝(元武宗)及皇后(答己)、皇太子(元仁宗)待王甚寵,故王不納”[3]卷33。忠宣王與武宗、仁宗“年齡上雖有差異,但他們當(dāng)時都是年輕人。長時間的共同生活,使他們的關(guān)系變得更加親密……所以成宗死后,忠宣王很希望武宗或仁宗能夠登上皇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4]。因此,忠宣王擁立武宗便順理成章。得知元仁宗駕崩后,高麗百官“痛哭于紫門”[3]卷35,十分悲慟。三月戊午,英宗以即位遣禮部郎中忽剌出至高麗頒詔。二日后,忠肅王宴元使,“王醉,杖密直副使尹莘杰”,內(nèi)心之苦悶可見一斑。四日后,忠肅王再宴元使。此次宴會上,忠肅王作詩與侍臣唱和,且“連夜宴飲,耽樂無度,賜妓纏頭無算,由是府庫虛竭”[3]卷35。雖所作詩歌內(nèi)容不曾窺見,忠肅王在宴會上連夜沉溺享樂,揮霍無度,以致“府庫虛竭”,是其對仁宗逝世的悲痛現(xiàn)實的逃避。出于皇位變更而對忠宣王之擔(dān)憂,忠肅王于是年七月、十一月兩次遣使赴元廷問忠宣王起居[3]卷35。有學(xué)者認為,忠宣王雖長居大都,但遙控高麗政局,致使忠肅王對其心生怨恨,兩者之間存在權(quán)力之爭[5]。英宗繼位慶宴上,忠肅王之心態(tài)可作為一處例證反駁此觀點。忠肅王君臣對忠宣王之擔(dān)憂并非多余。十二月,元英宗“以學(xué)佛經(jīng)為名,流上王(忠宣王)于吐蕃撒思結(jié)之地”[3]卷35。忠宣王被流放至吐蕃。關(guān)于忠宣王被謫原因,學(xué)者多有述及,茲不置論。由上所述,忠肅王在元英宗即位慶宴上之消極心態(tài),體現(xiàn)了忠宣王、忠肅王父子對元武宗、元仁宗政治歸附之心態(tài)。
至順?biāo)哪辏ü?333年)六月,妥歡貼睦爾即位后,元廷遣使高麗頒詔告順帝即位。忠肅王率百官出迎元使于郊,之后宴請元使?!陡啕愂贰分涊d稱:“王宴使臣,歡甚,賦絕句,命文臣和進?!盵3]卷35“歡甚”體現(xiàn)了忠肅王的欣喜之情。忠肅王之“歡甚”心態(tài)緣由有二。首先,或同元順帝早年與高麗之交情有關(guān)。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四月,明宗皇后八不沙被讒遇害。文宗繼而將明宗長子妥歡貼睦爾(元順帝)流放至高麗大青島,使之“不與人接”[1]卷38。李鵬認為,元順帝早年被流放至高麗的經(jīng)歷,或許亦是其在繼承皇位后對高麗女子頗有好感的一個因素[6]。雖元廷使之“不與人接”,但“元順帝在高麗住了一年,對高麗的風(fēng)俗人情有所了解”[7]。被元廷召還妥懽貼睦爾后,至順三年(高麗忠惠王二年,公元1333年)正月,遼陽行省遣使至高麗索要朱帖木兒、趙高尹二人?!跋仁?,二人誣譖于帝曰:‘遼陽與高麗謀欲奉妥懽太子叛,已而來奔。乙酉,盜殺二人于街?!盵3]卷36據(jù)此,筆者推測忠肅王在宴席上之“歡甚”心態(tài)同元順帝早年與高麗之交情有關(guān)。此外,忠肅王在宴席上之“歡甚”亦或與代際感情承續(xù)有關(guān)。前文講到,忠宣王時,武宗皇帝及答己太后、皇太子(元仁宗)待忠宣王甚寵,而元順帝乃元武宗之嫡孫。綜合前述,筆者從“早年交情”與“代際感情承續(xù)”兩方面解讀了忠肅王在元順帝即位慶宴上“歡甚”之心態(tài)。忠肅王在元順帝即位慶宴上之積極心態(tài),體現(xiàn)了忠肅王對元順帝政治依附之心態(tài)。
依上所言,忠肅王在元英宗、元順帝即位慶宴上之不同心態(tài),體現(xiàn)了忠宣王、忠肅王父子對元武宗(及元仁宗)—元明宗—元順帝一支帝系政治依附之心態(tài)。
三、必然抑或偶然:恭愍王時期的孛兒扎宴
愛猷識里達臘(元順帝與奇皇后之子)受冊立為皇太子后,至正十二年(高麗恭愍王二年,公元1352年)七月乙亥,元順帝遣使至高麗頒詔告皇太子即位詔。辛巳,恭愍王與魯國公主在延慶宮宴請元使,且派遣尉衛(wèi)注簿韓元如元,“索孛兒扎宴及供使臣所需?!盵3]卷38關(guān)于孛兒扎宴之含義,學(xué)者已有較多探討。《蒙古秘史》亦稱之為“不兀勒札兒”[8]?!陡啕愂饭?jié)要》解釋道:“元法,合姻婭而宴之,謂之孛兒扎宴。初,王為李氏表請,固帝賜是宴?!盵9]卷26八月,元廷派遣巒巒太子、定安平章來賜“孛兒扎宴”于榮安王大夫人(奇皇后之母)。是月乙巳,高麗于延慶宮設(shè)孛兒扎宴,恭愍王與魯國公主均與是宴。宴會上,恭愍王之妻魯國公主與太子坐北朝南,恭愍王坐西向東,皇后母李氏(榮安王大夫人)坐東向西。恭愍王先行起跪,獻酒于太子,太子立飲。稍后,太子起身獻酒,依次為皇后母李氏、恭愍王、魯國公主[9]卷26。恭愍王并未坐于主位,太子亦未先獻酒于恭愍王。在座次與禮節(jié)上,恭愍王均被太子等人輕視?!笆茄缬貌紴榛ǚ参迩б话偎氖嗥ィ锓Q是,窮極奢侈,由是物價騰涌,禁公私用油蜜果?!盵3]卷38“時國用罄竭,貸永福都監(jiān)布二千六百匹,又貸于富民。”[3]卷38永福都監(jiān),忠穆王初即位時為支應(yīng)金剛山榆岾寺而設(shè)之[3]卷77。此次宴會耗費了高麗府庫大量物資,導(dǎo)致高麗物價暴漲,甚至政府需向永福都監(jiān)及民眾借貸以度日。高麗雖于宴會前遣使入元索要宴會所需物資,但實為杯水車薪。恭愍王之所以遣使入元索要此宴,無非因即位未久,希冀借此機會鞏固地位。正如屈廣燕所說:“恭愍王即位之初就針對高麗國內(nèi)種種弊政進行了一次改革……同時恭愍王亦積極討好元順帝奇皇后以穩(wěn)固王位。”[10]因此,恭愍王允諾巒巒太子所請婚事便順理成章:十四日,“太子、平章還,王餞于郊。太子約娶金允臧女,以其女歸。”[3]卷77此外,奇皇后此時在元廷權(quán)勢甚大,且“并不希望高麗脫離元朝,反而非常看重元朝對高麗的控制”[7]。壬申,高麗遣密直副使李也先帖兒攜李齊賢所作謝表如元,謝元廷賜孛兒扎宴。表中有語曰“慶毓離明,固邦本于萬歲。于是降璿源之貴戚,馳玉節(jié)之重臣,陳飲食以賜歡,賁金繒而將意”[11]。此外,李齊賢還曾專門作一表奉謝皇太子愛猷識里達臘,中有言曰“既升儲位于青宮,益篤孝誠于丹扆。……導(dǎo)皇澤于云霄,俾張嘉會”[12]卷8。
筆者據(jù)前表“固邦本于萬歲”“陳飲食以賜歡”與后表“既升儲位于青宮”“導(dǎo)皇澤于云霄,俾張嘉會”推測,元廷賜孛兒扎宴實為賀立皇太子。
此次孛兒扎宴耗費了高麗政府大量資財,在細節(jié)上亦體現(xiàn)出對恭愍王之輕視,或是恭愍王此后打擊奇氏家族以進行反元活動的動因之一??梢哉f,此次略顯“偶然”的孛兒扎宴對恭愍王“必然”所要進行的反元改革起到了一定促使作用。關(guān)于恭愍王進行反元活動之原因,學(xué)者傾向于從政治抑或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筆者嘗試從經(jīng)濟以及恭愍王個人的角度解釋此次宴會對其進行反元的政治活動之影響,以冀有補于前人。注釋:
①參見蕭啟慶《元麗關(guān)系中的王室婚姻與強權(quán)政治》、李京禮《忠烈王時期麗元兩國政治關(guān)系研究》、樸延華《高麗忠穆王代整治都監(jiān)改革與元廷關(guān)系》、蔣非非《中韓關(guān)系史(古代卷)》、韓國學(xué)者盧啟鉉《高麗外交史》、李梅花《試論奇皇后對元末元麗政治關(guān)系的影響》。
②參見《元高麗紀事》第38頁;《高麗史》卷33《忠宣王一》,第517頁;《高麗史》卷40《恭愍王三》,第618頁。
③參見《高麗史》卷33《忠宣王一》,第517頁;《高麗史》卷37《忠穆王忠定王》,第565頁;《高麗史》卷40《恭愍王三》,第618頁。
參考文獻:
[1] 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2] 佚名.元高麗紀事[M].臺北:廣文書局,1972:38.
[3] 國書刊行會.高麗史[M].東京:日本國書刊行會,1908.
[4] 高柄翊.高麗忠宣王擁立元武宗事件[J].蒙古學(xué)信息,2002(3).
[5] 池芳芳.高麗忠宣王在元麗兩國的政治活動探析[D].延吉:延邊大學(xué),2015.
[6] 李鵬.元代入華高麗女子探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6.
[7] 肖遙.論奇皇后及其對元麗關(guān)系的影響[D].延吉:延邊大學(xué),2016.
[8] 烏蘭,???元朝秘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2:175.
[9] 朝鮮史編修會.高麗史節(jié)要[M].首爾:朝鮮總督府,1939.
[10] 屈廣燕.元明嬗代之際中朝政治關(guān)系變遷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21:36.
[11] 李齊賢.益齋亂稿:卷八[M/OL].韓國學(xué)綜合DB電子文獻,1990.
作者簡介:管洪揚(1996—),男,漢族,上海人,單位為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
(責(zé)任編輯:馬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