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春年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將知識的習得、技能的提升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起來,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人格健全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審視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師還不習慣于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在預設方案時,過于關注教學目標,卻忽略了學情,教學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存在著重智輕情的現(xiàn)狀。部分教師為追趕教學進度,忽略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性格、個性、情感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能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優(yōu)化情感教育的方案,從而達到以情優(yōu)教的效果。
一、優(yōu)化課堂導入,促進情感參與
教師以趣味性的方式導入,能吸引學生融入課堂,引發(fā)他們的積極參與。課前導入雖然時間較短,但教師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這幾分鐘,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如在學習《回憶我的母親》一課內(nèi)容時,教者導入如下:這世上有一種愛,只懂得付出,不求回報,這是哪種愛?教者以問題引領學生去思考,從而能與文本的情感產(chǎn)生共振。又如在學習《春》一文時,為讓學生感受朱自清筆下的美麗春景,教者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春天的記憶,有學生用“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來形容,有的用“春來江水綠如藍”來比喻,還有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在課前導入中,教師用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導入,能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融情于文,能增進學生的體驗。
二、參與情感實踐,引發(fā)情感深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關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讓他們從情境中獲得體悟,能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匹配,引發(fā)積極的情感活動,能讓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如在學習《背影》一課內(nèi)容時,教者引領學生關注文本的細節(jié),帶領學生重點賞析父親買橘子的背影,讓學生齊讀句子,說說描寫父親要突出什么情感?為什么?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描寫父親走路的姿勢的?為什么要用“蹣跚”這個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作者是怎么描述父親爬月臺的?用了哪幾個傳神的動詞?為何用“攀”而不用“抓”?用力支撐身體向上“攀”,對于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顯得令人揪心。用“縮”有何好處?“縮”字體現(xiàn)腳是懸空的,如果手支撐不住,就有摔下去的危險,也顯得兒子心里的緊張?!皟A”用得十分巧妙,妙在哪里?表達了想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卻又十分努力的樣子。學生在品味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作者對無微不至關懷自己的父親表示感激。
三、依賴文本施教,增進情感體驗
語文文本內(nèi)容豐富,有經(jīng)典詩詞,有散文詩歌,有新聞,有介紹科學常識的說明文,教師要依據(jù)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情感策略,吸引學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內(nèi)涵,感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如在學習《三峽》一文時,教者引領學生品讀課文,說說三峽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試用著“三峽的______美,你看(聽)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學生分別從山美、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樹美、猿聲美、漁歌美等角度表達對三峽景美的喜愛之情。教者讓學生討論交流,用一個詞概括每一段所體現(xiàn)出的美的意境。學生置于情境之中,開展討論交流,能從第一段的雄峻壯美的山勢感受雄壯之美,從兇猛水勢中感受奔放之美,從秀美的山水中感受清悠之美,從凄清的秋意中體現(xiàn)凄婉之美。
總之在初中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帶領學生感受文本之情,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能凈化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意志的磨礪、品格的提升。